苇丛枯倒蓼花红

出自:宋代·陆游《放怀亭独立有感》

拼音:[wěi][cóng][kū][dǎo,dào][liǎo,lù][huā][hóng,gōng]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苇丛枯倒蓼花红,小立东湖更向东。
委肉本知居几上,翦翎何恨著笼中。
一筇信脚乾坤迮,百榼浇愁宠辱空。
谁道穷途知旧少,此心念念与天通。

查看原文

注释

【花红】花红11.落叶小乔木,叶子卵形或椭圆形,花粉红色。果实球形,像苹果而小,黄绿色带微红,是常见的水果。 2.这种植物的果实。‖也叫林檎或沙果。 花红2 [huāhóng]1.指有关婚姻等喜庆事的礼物:~彩礼。 2.红利 。 3.赏钱。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苇】

葦【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玉篇》禹鬼切《集韻》羽鬼切,音偉。《說文》大葭也。《詩·衞風》一葦杭之。《風俗通》除夕飾桃人,垂葦交,畫虎于門。《後漢·袁閎傳》爲沛相,乗葦車。

山名。《水經注》江水浦東有葦山。

《類篇》于非切,音闈。《爾雅·釋草》葦,芀。謝嶠讀作平聲。

《篇海》于貴切,音胃。《莊子·列禦》緯蕭而食。亦作葦。

【丛】

叢【子集下】【又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6画

《唐韻》《正韻》徂紅切《集韻》《韻會》徂聰切,族平聲。《說文》聚也。从丵从取。《書·無逸》是叢于厥身。

姓。南北朝滁州刺史叢鐇。

臺名。在邯鄲。

《集韻》或作樷。《前漢·東方朔傳》樷珍怪。

作藂。《前漢·息夫躬傳》藂棘棧棧。《註》詩葛覃註:灌木曰藂。

《韻補》叶徂黃切,音牀。《韓愈·此日足可惜詩》蕭條千萬里,會合安可逢。淮之水舒舒,楚山直叢叢。逢音房。《韻會》後人誤作菆,或作蕞,二字皆非。毛氏曰:丵,上从四直,兩長兩短。从丱,非。丵原刻下从羊。

【枯】

枯【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苦胡切《集韻》《韻會》《正韻》空胡切,音刳。《說文》槀木也。《史記·諸侯表》摧枯朽者易爲力。

《周禮·天官·鄭註》童枯不稅。《疏》山林不茂爲童,山澤無水爲枯。

《集韻》後五切,音戸。竹名。通作楛。詳楛字註。

叶苦禾切,音科。《黃庭經》金鈴朱帶坐婆娑,調血理命身不枯。

【倒】

倒【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正韻》都皓切《集韻》《韻會》覩老切,刀上聲。什也。

絕倒,極笑也。《晉書·衞玠傳》王澄有高名,每聞玠言,輒歎息絕倒。

傾倒。《杜甫詩》志士懷感傷,心胷已傾倒。

潦倒。《北魏書·崔瞻傳》魏天保以後重吏事,謂容止蘊藉者爲潦倒。瞻終不改。

《揚子·方言》大袴謂之倒頓。《註》今雹袴也。

《集韻》《韻會》刀號切《正韻》都導切,音到。《詩·齊風》顚之倒之,自公召之。《禮·喪大記》小斂之衣,祭服不倒。《註》死者所用衣,多不盡著,有倒者,惟祭服尊其領,不倒也。《韓非子·難言篇》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賢聖莫能聽。

叶董五切,音覩。《季尤平樂觀賦》或以馳騁,覆車顚倒。烏獲扛鼎,千鈞若羽。

叶都故切,音妒。《焦氏·易林》衣裳顚倒,爲王來呼。呼去聲。

【蓼】

蓼【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盧鳥切《韻會》朗鳥切,音了。《說文》辛菜。《詩·周頌》予又集于蓼。《本草·釋名》蓼類性皆飛揚,故字从翏,高飛貌。

國名。《左傳·文五年》楚子燮滅蓼。《註》蓼國,今安豐蓼縣。

水名。《水經注》蓼水出襄山蓼谷。

亭名。《水經注》漳水東南過蓼亭。

姓。《潛夫論》莒蓼皆臯陶之後也。

《集韻》魯皓切,音老。摎蓼,搜索也。《張衡·西京賦》摎蓼浶浪。

《唐韻》力竹切,音六。《詩·小雅》蓼蓼者莪。《傳》蓼蓼,長大貌。

《前漢·司馬相如傳註》力糾切,音鏐。糾蓼,相引也。《大人賦》糾蓼叫奡。

《通鑑》蓼侯孔臧。《史炤·釋文》蓼音六。《胡三省曰》《陸德明·經典釋文》蓼音了,未嘗有六音,史炤誤。《玉篇》又作作。

【花】

花【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

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

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

《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藝之英華。花字與華用。而五經、諸子、楚辭、先秦、兩漢之書,皆古文相傳,凡華字未有攺爲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餘,頒之遠近,以爲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晉以下之新字乎。

【红】

紅【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戸公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公切,音洪。《說文》帛赤白色。《釋名》紅,絳也。白色之似絳者。《論語》紅紫不以爲褻服。《疏》紅,南方閒色。

地名。《左傳·昭八年》大蒐于紅。《註》紅,魯地。

草名。《爾雅·釋草》紅,蘢古。《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集韻》沽紅切《正韻》古紅切,音公。與功通。《史記·文帝紀》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註》服虔曰:當言大功、小功。

與工通。《前漢·酈食其傳》紅女下機。《註》師古曰:紅,讀曰工。

《集韻》古巷切,音降。絳或作紅。《前漢·外戚恩澤侯表》孝平二十二人,有紅侯。《註》師古曰:疑紅字當爲絳。劉攽曰:今有紅縣,音降。紅亦有降音。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