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向芸斋厌閒冷

出自:金朝·元好问《杏花杂诗八首 其八》

拼音:[mò,mù][xiàng][yún][zhāi][yàn][xián,jiān,jiàn][lěng]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红妆翠盖惜风流,春动香生不自由。
莫向芸斋厌閒冷,小诗供作锦缠头。

查看原文

字义

【莫】

莫【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寞。《韻會》無也,勿也,不可也。《易·繫辭》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

定也。《詩·大雅》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謀也。《詩·小雅》秩秩大猷,聖人莫之。

《博雅》强也。《論語》文莫吾猶人也。《晉書·欒肇·論語駁曰》燕齊謂勉强爲文莫。《揚子·方言》侔莫,强也,凡勞而相勉謂之侔莫。《淮南子·謬稱訓》猶未之莫與。《註》莫,勉之也。

削也。《管子·制分篇》屠牛垣,朝解九牛而刀可莫鐵。

《博雅》莫莫,茂也。《詩·周南》維葉莫莫。《註》莫莫,茂密之貌。

《莊子·逍遙遊》廣莫之野。《註》莫,大也。

姓。《通志·氏族略》卽幕氏省文。漢有富人莫氏,見《游俠傳》。唐有比部員外郎莫藏用。

《史記·夏本紀註》五湖之一有莫湖。

與瘼通。《詩·小雅》莫此下民。

與幕通。《史記·李廣傳》莫府省約文書籍事。

《說文》莫故切。同暮。《易·夬卦》莫夜有戎。

菜也。《詩·魏風》彼汾沮洳,言采其莫。《註》音暮。《陸璣疏》莫,莖大如箸,赤節,節一葉,似柳葉,厚而長,有毛刺,今人繅以取繭緒。其味酢而滑,始生可以爲羹,又可生食。五方通謂之酸迷,冀州人謂之乾絳,河、汾之閒謂之莫。

通膜。《禮·內則》去其皽。《註》皽謂皮肉之上魄莫也。

《韻會》莫白切,音陌。靜也。《詩·小雅》君婦莫莫。《註》言淸靜而敬至也。《左傳·昭二十八年》德正應和曰莫。

《唐韻古音》平聲,音謨。《漢書》註引《詩》聖人莫之作謨。《直音》作。

【向】

向【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正韻》亦作鄕。《禮·明堂位》刮楹達鄕。◎按明堂位註,鄕謂夾戸窻也。每室八窻,爲四達,則凡牖皆名鄕,不獨北出牖矣。

《廣韻》對也。《戰國策》西向事秦。《莊子·秋水篇》望洋向若而嘆。

或作嚮。《易·說卦》嚮明而治。亦作鄕。《禮·明堂位》南鄕而立。

《集韻》趣也。

《韻會》救也。

昔也。《莊子·寓言篇》若向也俯,而今也仰。亦通作鄕。《論語》鄕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亮切,音餉。《廣韻》姓也。《左傳·成五年》諸侯謀復會宋公,使向爲人辭以子靈之難。《釋文》向,舒亮反。

《玉篇》地名。《詩·小雅》皇父孔聖,作都于向。《註》向在東都畿內,今孟州河陽縣。《左傳·隱十一年》王與鄭人向。《註》軹縣西有地,名向上。《襄十一年》諸侯會于北林師于向。《註》在川郡有向鄕。

《集韻》國名。《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註》向,小國也,譙國龍亢縣東南有向城。《史記·褚少孫補三皇紀》怡向申莒,皆姜姓之後,漢爲縣。《前漢·地理志》沛郡向縣。《註》向,故國,姜姓,炎帝後。

《集韻》《正韻》法志》作叔嚮,顏師古:音許兩反。

《正韻》古文嚮字。註詳十六畫。

【芸】

芸【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集韻》玉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草也,似目宿。《禮·月令》芸始生。《註》芸,香草也。《爾雅翼》芸類豌豆,叢生,其葉極芳香,秋後葉閒微白如粉,南人採置席下,能去蚤蝨。今謂之七里香。《續博物志》《典略》云:芸香辟紙魚蠹,故藏書臺稱芸臺。《成公綏·芸香賦》美芸香之脩潔,合隂陽之淑淸。

《急就篇註》芸,芸蒿也,生熟皆可啗。

《拾遺記》芳蔬園多異菜,有菜名芸薇,紫色者最繁,一名芸芝。

多貌。《老子·道德經》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通耘。《論語》植其杖而芸。《何晏註》除草曰芸。

音運。《詩·小雅》裳裳者華,芸其黃矣。《集韻》作玉分切,音云。《玉篇》蕓薹菜。《本草註》此菜易起薹,須採其薹,則分枝必多,故名蕓薹。淮人謂之薹芥。

蕓香草也。《杜陽雜編》元載造蕓輝堂於私第,其香出于闐國,潔白如玉,舂之爲屑以塗壁。《集韻》或作蒷。(蕓)

【斋】

斋【卯集下】【文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篇海》同齋。(齋)《廣韻》側皆切《集韻》《韻會》《正韻》莊皆切,債平聲。《正韻》潔也,莊也,恭也。《廣雅》齋,敬也。《禮·祭統》齋之爲言齊也。《易·繫辭》聖人以此齋戒。《註》洗心曰齋。

《後漢·輿服志》有齋冠曰長冠。

燕居之室曰齋。

《集韻》《正韻》津私切,音貲。《孟子》齋疏之服。《趙岐註》卽齋縗也。音資。

《易·履卦》得其資斧。《子夏傳》作齊斧。虞喜志林云:當作齋。齋戒入廟而受斧也。

叶眞而切,音支。《後漢·周澤傳》生世不諧,作太常妻,一年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齋。○按《說文》示齊爲齋。示,明也,祗也。齊者,萬物之潔齊也。洪武《正韻》云:古單作齊,後人于其下加立心,以別之耳。

【厌】

厭【子集下】【厂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於葉切《集韻》《韻會》益涉切,難,使之銷靡也。

《正韻》順從貌。《荀子·儒效篇》天下厭然猶一也。

《增韻》禳也,當也。《史記·高祖紀》於是因東游以厭之。

合也。《周禮·春官巾車》王后厭翟。《註》次其羽,使相迫也。

損也。《左傳·文二年》及晉處父盟以厭之。《註》厭猶損也。

《儀禮·鄕飮酒禮》賔厭介入門左。《註》推手曰揖,引手曰厭。《疏》引手曰厭者,以手向身引之。

《廣韻》惡夢也。

《集韻》厭次,地名。

《集韻》或作壓。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豔切,饜去聲。《集韻》足也。《詩·周頌》有厭其傑。《註》厭,受氣足也。《前漢·王莽傳》克厭上帝之心。《註》厭,滿也。

《韻會》厭,斁也。《詩·葛覃》服之無斁。註:厭也。

通作饜。《禮·曾子問》孔子曰:有隂厭,有陽厭。《註》厭是饜飫之義。

《唐韻》《集韻》於琰切。《正韻》於檢切,音掩。《荀子·解蔽篇》厭目而視者,視一以爲兩。

《正韻》惡也。《論語》天厭之。

《廣韻》厭,魅也。別作魘。《韓愈·游湘西寺詩》怵惕夢成魘。

《正韻》與黶同。與掩藏之掩同音。《禮·大學》見君子而后厭然。《註》厭讀爲黶。厭,閉藏貌。

《集韻》於鹽切,音㤿。同懕。《說文》安也。《詩·小雅》厭厭夜飮。《秦風》厭厭良人。《註》安靜也。

《正韻》同。《左傳·昭二十八年》屬厭而已。《杜預註》言小人之腹飽,猶知厭足。

《集韻》《正韻》乙甲切,音押。《前漢·劉向傳》抑厭遂退。《註》師古曰:厭,音乙甲反,謂不伸也。

《荀子·儒效篇》厭旦於牧之野。《註》厭,猶臨也。謂於將旦之先也。

《正韻》通作壓。

《集韻》乙及切,音邑。厭邑,濕意。

《集韻》鄔感切,音暗。沈溺意。《莊子·逍遙遊》其厭也如緘。

【閒】

閒【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也。《禮·樂記》一動一靜者,天地之閒也。《莊子·山木篇》周將處夫材不材之閒。

《史記·郭解傳》洛陽人有相讐者,邑中賢豪,居閒以十數,終不聽。《註》居中爲他道和輯之。《周語》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於戎、翟之閒。

容也。《禮·文王世子》凡待坐於大司成者,遠近閒三席。《註》閒,猶容也。《前漢·文帝紀》願請閒。《師古註》閒,容也。猶今言中閒也。請容暇之頃,當有所也。

省也。

車聲也。

黃閒,弩名。《前漢·李廣傳》射以大黃。《註》黃肩弩。晉灼曰:卽黃閒,大黃,其大者也。

地名。《春秋·昭二十二年》大蒐于昌閒。

人名。《史記·項羽紀》田角弟田閒,故齊將。

《樂毅傳》以樂毅子閒爲昌國君。《註》閒,紀閒反。

《集韻》《韻會》何閒切《正韻》何艱切,音閑。《禮·王制》其餘以祿士,以爲閒田。《史記·信陵君傳》侯生乃屛人閒語。《註》閒音閑。謂靜語也。

《司馬相如傳》雍容閒雅,甚都。《註》韋昭曰:閒,讀曰閑。

也。《禮·曲禮》少閒願有復也。《註》言欲須少空閒,有所白也。

《廣韻》近也。《左傳·成十六年》以君之靈,閒蒙甲冑。《註》閒,猶近也。

《廣韻》古莧切《集韻》居莧切《韻會》居諫切《正韻》居晏切,音襉。《爾雅·釋詁》代也。《書·立政》相我受民,和我庶獄庶愼,時則勿有閒之。《傳》閒,代也。《詩·周頌》皇以閒之。《儀禮·燕禮》乃閒歌魚麗,笙由庚。

《爾雅·釋言》俔也。《註》左傳謂之諜。今之細作也。《釋文》閒音諫。

《博雅》䛼也。《釋文》。

《廣韻》厠也。《易·屯卦註》固志同好,不容他閒。正義曰:閒者,厠也。五應在二,是堅固其志,在於同好,不容他人閒厠其閒也。《左傳·隱三年》石碏曰:遠閒親,新閒舊。《釋文》閒,閒厠之閒。

迭也。《書·益稷》笙鏞以閒。《傳》閒,迭也。《疏》更迭閒厠,相代之義,故閒爲迭也。吹笙擊鐘,更迭而作。

隔也。《前漢·楚元王傳》或脫成傳》閒歲而祫。《註》閒歲,隔一歲也。

與也。《左傳·莊十年》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鄕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閒焉。《註》閒,猶與也。

空也。《前漢·高帝紀》步從閒道走軍。《註》閒,空也。投空而行,不公顯也。

離也。《晉語》且夫閒父之愛,而嘉其貺。《註》閒,離也。

遠也。《淮南子·俶眞訓》溝中之斷,則醜美有閒矣。《註》閒,遠也。

非正色曰閒。《詩·衞風·綠兮衣兮傳》綠,閒色。

《廣韻》瘳也。《正字通》病恆在身,無少空,故謂病瘳爲閒也。

送也。

《正字通》非訾,亦曰閒。

致王室。

以計愚敵曰反閒。孫子兵法,反閒者,因敵閒而用之也。

地名。《戰國策》割河閒以事秦。《註》閒音諫。趙地。

《集韻》賈限切,音。地名。引春秋,大蒐于昌閒。◎按陸德明音義,閒如字,無作上聲讀者。未知集韻何據。

《博雅》閒,覗也。《釋文》閒,孤限切。覗,音司。

《集韻》下瞎切,音。《爾雅·釋詁》代也。施乾讀。

《韻補》叶音巾。《高彪詩》人有計策,六奇五閒。總兹三事,謀則咨詢。

【冷】

冷【子集下】【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魯朾切《韻會》《正韻》魯杏切,令上聲。《說文》寒也。从仌,令聲。《六書正譌》別作泠,非。泠乃水名。《南史·齊樂預傳》人笑褚公,至今齒冷。《增韻》淸甚也。

姓。《廣韻》前趙錄南徐州刺史令道,字安義。

《唐韻》力鼎切《集韻》朗鼎切,靈上聲。㓑冷,寒也。

《集韻》《韻會》郞丁切,音靈。冷凙。吳人謂冰曰冷凙。令道當作冷道。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