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柏唐槐行辈推

出自:清代·齐召南《松吹书堂歌为杭堇浦赋》

拼音:[hàn][bǎi,bó,bò][táng][huái][háng,xíng][bèi][tuī]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

大松拔地千丈强,怪松偃蹇如人长。
老松根干半化石,乔松鬐鬣蛟龙翔。
稚松尚是百年物,千株万株环草堂。
黛云影翻白日黑,朱夏气转清秋凉。
刁刁调调天风作,一片灵籁腾空苍。
昆仑鸾应嶰谷凤,凌虚流响非笙簧。
沨容节奏本噫气,元和鼓荡成文章。
太古之雷无霹雳,黄钟之管含初阳。
轩于洞庭张广乐,牙来海上愁混茫。
风琴恍忽变清操,总合《大雅》殊淫伤。
草堂主人天下士,撑胸拄腹经与史。
礌砢共笑和长舆,爽健端如李元礼。
眼中那有桃李颜,门前洗尽筝琶耳。
日就松阴闲徙倚,读破万卷读未已。
砍节然膏五夜过,取枝作筹千遍记。
著述自足豪古今,况占西湖好山水。
每听谡谡独欣然,客来惊问何为尔。
兴公贞白性所喜,得意忘言堪举似。
三四年来幽兴隔,长安僦屋嚣近市。
徒寄梦寤游故园,梦回又逐鸡鸣起。
八砖影候花厅趋,万壑声閒图画里。
手持素纸索我歌,为我研墨拂尘几。
我披图画几徘徊,我家老屋傍琼台。
碧海霞映赤城晓,芙蓉花插青天开。
国清十里锁烟雾,石梁三树凌崔嵬。
此皆自昔纪仙佛,汉柏唐槐行辈推
鳞甲之而森搏攫,羽毛整顿舞毰毸。
毕宏张璪画不到,色兼紫翠凝锦苔。
饱闻《咸濩》廿余载,对此还作家山猜。
家山潇洒无点埃,日日车马胡为哉。
蟹眼铛熟茗一杯,君思武林我天台。

查看原文

注释

【槐行】指排列成行的槐树。
【行辈】行辈(háng-) : 辈分:年龄相仿,行辈却不同。辈分:他~比我大。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汉】

漢【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㵄音熯。水名。《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爲漢。

天河也。《爾雅·釋天》箕斗之閒,漢津也。《史記·天官書》漢者,亦金之散氣。《揚泉·物理論》漢,水之精也。《詩·大雅》倬彼雲漢。

漢中,郡名,秦惠王置。《廣輿記》今爲漢中府。

漢口,地名。《廣輿記》漢陽府,本春秋鄖國地,漢屬江夏,唐曰沔州,亦曰漢陽。

州名,屬成都府。《韻會》漢屬廣漢郡,唐置州。

半漢,形容之辭。《張衡·南都賦》天馬半漢。

《輟耕錄》今人謂賤丈夫爲漢子。

高麗方言謂白曰漢。見《孫穆·雞林類事》。

《集韻》他干切,音攤。太歲在申曰汭漢。亦作涒灘。

《韻補》叶詩建切,音扇。《繁欽賦》長唐虎圈,迴望曼衍。槃旋岹嶢,上刺雲漢。

【柏】

柏【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博陌切,音百。《說文》椈也。《六書精蘊》柏,隂木也。木皆屬陽,而柏向隂指西,蓋木之有貞德者,故字从白。白,西方正色也。

《春秋緯》諸侯墓樹柏。《前漢·東方朔傳》柏者,鬼之廷也。

大也。與伯通。《釋名》柏車,大車也。

逼也。與廹同。《周禮·春官》其柏席用萑黼純。《鄭註》柏席,廹地之席。《史記·漢高紀》柏人者,廹于人也。《漢·武瓠子歌》魚弗鬰兮柏冬日。

國名。在河南西平縣。

山名。《書·禹貢》導淮自桐柏。

《前漢·武帝紀》起柏梁臺。

姓。《姓譜》戰國柏直,漢柏英。

叶卜各切,音搏。《楚辭·九歌》山中人兮芳杜若,飮石泉兮蔭松柏。

叶壁益切,音必。《陶潛·經錢溪詩》園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終懷在歸舟,諒哉宜霜柏。从木白聲。俗作栢,非。

【唐】

唐【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啺徒郎切,音堂。《說文》大言也。从口庚聲。《莊子·天下篇》荒唐之言。

《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瑉玉旁唐。《註》郭璞云:旁唐,盤薄。

國名。《玉篇》堯稱唐者蕩蕩,道德至大之貌。《書·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疏》韋昭云:陶,唐皆國名,猶湯稱殷商也。○按書傳皆言堯以唐侯升爲天子,不言封於陶唐。陶唐二字,或共爲地名,未必如昭言也。

《詩·唐風疏》唐者,成王母弟叔虞所封其地,帝堯夏禹所都之墟,漢曰太原郡。

漢縣名。《前漢·地理志》中山國唐縣。《註》故堯國也,唐水在西。《詩·唐風疏》皇甫謐曰:堯始封於唐,今中山唐縣是也。後徙晉陽,及爲天子,都平陽,於詩爲唐國,則唐國爲平陽也。

魯地。《春秋·隱二年》公及戎盟于唐。《註》高平方輿縣北有武唐亭。

《戰國策》左濟右天唐。《註》謂高唐。《前漢·地理志》平原郡高唐。《註》桑欽言,漯水所出也。

《武帝紀》南巡狩至於盛唐。《註》韋昭曰:在南郡。

《地理志》會稽郡錢唐。《註》武林水所出。

《後漢·光武紀》進屠唐子鄉。《註》唐子鄉有唐子山,在今唐州湖陽縣西南。《廣韻》唐州,楚地。戰國時屬晉,後入於韓,秦屬南陽郡,後魏爲淮州,隋爲顯州,貞觀攺爲唐州,因唐城山爲名。

姓。《廣韻》唐堯之後,子孫氏焉。《史記·秦本紀》孝文王立,尊唐八子爲唐太后。

《屈原傳》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

唐山,複姓。《前漢·禮樂志》高祖唐山夫人。

《詩·,廟庭之異名耳,其實一也。故云:唐,堂途也。《周語》陂唐汚庳,以鍾其美。《註》唐,俗本作塘。《說文》無塘字。《莊子·徐無鬼》其求唐子也,而未始出域,有遺類矣。《註》唐子者,堂途給使令之人,猶周禮云門子耳。

草名。《詩·鄘風》爰采唐矣。《傳》唐,蒙菜名。《爾雅·釋草》唐蒙,女蘿。女蘿,菟絲。

弓名。《周禮·夏官·司弓矢》唐弓,大弓,以授學射者。

叶徒紅切,音同。《歐陽修·楊諫議銘》震官太尉,四世以公。於陵正直,僕射於唐。

【槐】

槐【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戸乖切《集韻》《韻會》乎乖切,音懷。《說文》木也。《周禮·秋官》面三槐三公位焉。《註》槐之言懷也。懷來遠人於此,欲與之謀。《爾雅·釋木》櫰槐,大葉而黑,守宮槐葉晝聶宵炕。《藝文類聚》槐,季春五日而兔目,十日而鼠耳,更旬而始規,二旬而葉成。

《春秋·說題辭》槐者,虛星之精。

《周禮·夏官·司爟註》秋取槐檀之火。

槐里,地名。《前漢·地理志》屬右扶風。

水名。《山海經》敦與之山,槐水出焉。

孟槐,獸名。《山海經》譙明之山有獸,狀如貆,赤毫,曰孟槐。

姓。《統譜》望出廣漢。唐槐承榮、槐公儉。

《集韻》《韻會》胡隈切《正韻》胡瑰切,音回。《說文》守宮也。《春秋元命苞》樹槐,聽訟其下。《註》槐之言歸也,情見歸實也。

《韻會》桃槐,西域國名。

琅槐,千乘郡縣名。

【行】

行【申集下】【行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行之官。《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語也。《爾雅·釋詁》行,言也。《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歌行。《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廣韻》下孟切,胻去聲。《玉篇》行,迹也。《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姓。《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扶風。《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集韻》寒岡切,音杭。《類篇》列也。《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

中行,複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太行,山名。《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輩行也。《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韻會》行行,剛健貌。《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韻補》叶先韻。《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

【辈】

輩【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韻會》補妹切《正韻》邦妹切,音背。《說文》軍發車百兩爲一輩。《六書故》車以列分爲輩。

《玉篇》類也。《正韻》等也。《史記·婁敬傳》使者十輩來。《後漢·王霸傳》令郡國孝子、悌弟、貞婦爲一輩。

《玉篇》比也。《正韻》班也。《後漢·循吏傳》邊鳳、延篤先後爲京兆尹,時人以輩前世趙、張。《吳志·張溫傳》當今無輩。

《正韻》行也。《論語註》先進、後進,猶言前輩、後輩。俗省作軰。

【推】

推【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他回切《集韻》《韻會》《正韻》通回切,退平聲。《說文》排也。《增韻》盪也,擠也。一曰進之也。《禮·月令》孟春躬耕帝籍,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左傳·襄十四年》或輓之,或推之。《註》前牽爲輓,後送爲推。

移也。《詩·大雅》旱旣太甚,則不可推。《疏》不可令之移去矣。推是遠離之辭。

讓所有以予人也。《史記·淮隂侯傳》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後漢·光武紀》推赤心置人腹中。

卻也,諉也。

《唐韻》昌錐切《集韻》《韻會》川錐切,音䜅。順遷也。《易·繫辭》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增韻》擇也,獎也,奉也。亦進之也。《書·周官》推賢讓能,庶官乃和。《禮·儒行》上弗援,下弗推。《註》推猶進也。《疏》不爲民下所薦舉也。《前漢·韓信傳》家貧無行,不得推擇爲吏。《註》無善行可推舉選擇也。

尋繹也。《前漢·劉向傳贊》有意其推本之也。《註》言其究極根本,深有意也。一曰窮詰也。《史記·酷吏傳》天水駱璧推減。《註》推,直追反,謂推繫之以成獄也。減一作成。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