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国奸邪已窜诛

出自:宋代·李纲《伏睹四月五日赦书銮舆反正中外大庆小臣有感斐然成章二首 其二》

拼音:[wù][guó][jiān][xié,yá,yé,yú,xú][yǐ][cuàn][zhū]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误国奸邪已窜诛,天扶黼座正宸居。
少康一旅时犹在,高祖三章术未疏。
必顺人心收俊杰,自应天意助耘锄。
累臣海上空回首,愿浥沧溟洗谤书。

查看原文

注释

【误国】贻误败坏国家大事。
【国奸】危害国家的坏人。
【奸邪】〈书〉1.奸诈邪恶。 2.奸诈邪恶的人:~当道。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误】

誤【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五故切,音寤。《說文》謬也。《書·立政》其勿誤于庶獄庶愼。《傳》誤,失也。《禮·聘義》使者聘而誤,主君弗親饗食也。《註》誤,謂禮節錯誤也。《前漢·張耳傳》君何言之誤。《吳志·周瑜傳》瑜精音樂,雖三爵後,其閒缺誤,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郞顧。

《字林》通作悞。惑也。《荀子·正論篇》是特姦人之誤于亂說,以欺愚者。

【国】

國【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囗囶圀觥入聲。《說文》邦也。《周禮·夏官·量人》掌建國之法,以分國爲九州。

《冬官·考工記》匠人營國,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禮·王制》五國以爲屬,十國以爲連,二十國以爲卒,二百一十國以爲州。《孟子》大國,地方百里,次國,地方七十里,小國,地方五十里。

《周禮·地官·掌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註》山國多山者,土國平地也,澤國多水者。

滅人之國曰勝國。《左傳註》勝國者,絕其社稷,有其土地也。

九州之外曰外國。亦曰絕國。《後漢·班超傳》君侯在外國三十餘年。《又》遠處絕國。

兩國相距曰敵國。《孟子》敵國不相征也。

外國來附者曰屬國。《李陵·答蘇武書》聞子之歸位,不過典屬國。《註》典,掌也。卽掌屬國之事者。

城郭國,行國。《宋程大昌備北邊對》漢西域諸國,有城郭國,有行國。城郭國,築城爲守者,行國不立城,以馬上爲國也。

姓。《姓苑》太公之後。齊有國氏,世爲上卿,宋有國卿。

【奸】

奸【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古寒切《集韻》《韻會》居寒切,音干。《說文》犯也。《增韻》犯非禮也。《玉篇》亂也。《左傳·成十三年》奸絕我好。《前漢·溝洫志》使神人各得其所,而不相奸。

《集韻》居顏切,音菅。私也,僞也。

與干通。《莊子·天運篇》以奸者七十二君。《史記·齊世家》尚以漁釣奸周。

讀若堅。《史記·龜筴傳》寒氣不和,賊氣相奸。同歲異節,其時使然。

【邪】

邪【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似嗟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嗟切,音斜。《廣韻》不正也。《正韻》姦思也,佞也。《易·乾卦》閑邪存其誠。《書·大禹謨》去邪勿疑。

《韻會》辟邪,獸名。

《唐韻》以遮切《集韻》《韻會》《正韻》余遮切,音耶。《說文》琅邪,郡名。

莫邪,劒名。吳大夫莫邪作寶劒,因名。

呼韓邪,匈奴王名。《前漢·宣帝紀》呼韓邪單于來朝。

若邪,水名。在越州會稽縣。

胥邪,木名。《司馬相如·上林賦》留落胥邪。《註》胥邪,似椶櫚,皮可爲索。

汙邪,下地田也。《史記·滑稽傳》汙邪滿車。

助語,又疑辭,經傳俱作邪,俗作耶。

《集韻》羊諸切,音余。與餘同。《史記·歷書》歸邪於終。《註》邪,餘分也。終,閏月也。

《集韻》時遮切,音闍。瑞星名。《史記·天官書》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命曰歸邪。《註》邪,音蛇。

《字彙補》子可切,音左。《前漢·司馬相如傳》邪與肅愼爲鄰。《註》邪讀爲左,謂東北接也。

叶詳於切,音徐。《詩·邶風》其虛其邪,旣亟只且。《註》邪,亦作徐。緩也。

叶伊宜切,音移。《尚書·考靈曜》虛爲秋,昴爲冬期。隂氣相左,德乃不邪。

【已】

已【寅集中】【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羊己切《集韻》《韻會》《正韻》養里切,音以。《玉篇》止也,畢也,訖也。《廣韻》成也。《集韻》卒事之辭。《易·損卦》已事遄往。

《玉篇》退也。《廣韻》去也,棄也。《書·堯典》試可乃已。《論語》三已之。

太也。《廣韻》已,甚也。《孟子》仲尼不爲已甚者。《註》不欲爲已甚,太過也。

《廣韻》過事語辭。《史記·灌夫傳》已然諾。《註》索隱曰:謂已許諾,必使副其前言也。

《類篇》語已也。《增韻》語終辭。《前漢·梅福傳》亦無及已。

踰時曰已而。《史記·高帝紀》已而有娠。

與以通。《荀子·非相篇》人之所以爲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前漢·張良傳》殷事以畢。

《廣韻》《集韻》羊吏切,音異。義同。

【窜】

竄【午集下】【穴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3画

〔古文〕于戎翟之閒。《前漢·蒯通傳》奉頭䑕竄。

《廣韻》放也,誅也。《書·舜典》竄三苗于三危。

藏也,隱也。《賈誼·弔屈原文》鸞鳳伏竄兮,鴟鴞翱翔。《晉語》可以竄惡。《註》隱也。

《爾雅·釋詁》竄,微也。《疏》竄行之微也。《晉語》敏能竄謀。《註》微也。

《史記·倉公傳》卽竄以藥,旋下病已。《註》竄,以藥薰之也。

改易也。《韓愈詩》漬墨竄古史。

《廣東新語》增城謂屋曰竄。

《集韻》七丸切,爨平聲。入穴也。

《韻會小補》誘人爲惡曰竄。俗曰攛掇。

叶倉甸切,音茜。《蘇轍·中詩》江流日益深,民語漸以變。遙想彼中人,狀類麖鹿竄。

《集韻》《韻會》取外切,音襊。亦逃也。

【诛】

誅【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陟輸切《集韻》《韻會》追輸切,法志》征暴誅悖,治之威也。《莊子·庚桑楚》爲不善乎顯明之中者,人得而誅之,爲不善乎幽暗之中者,鬼得而誅之。

《釋名》罪及餘人曰誅。誅,株也。如株木根,枝葉盡落也。《周禮·秋官·司烜氏》軍旅修火禁,邦若屋誅,則爲明竁焉。《註》鄭司農云:屋誅,謂夷三族。

《易·雜卦》明夷誅也。《註》誅,傷也。

《晉語》小國敖,大國襲焉,曰誅。

《玉篇》罰也。《禮·曲禮》以足蹙路馬芻有誅,齒路馬有誅。《註》誅,罰也。

《類篇》責也。《左傳·襄三十一年》誅求無時。《註》誅,責也。《周禮·天官·大宰》誅以馭其過。《疏》人有過失,非故爲之者,則以言語責讓之。

翦除也。《晉語》故以惠誅怨。《註》誅,除也。《楚辭·卜居》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詩》傍此煙霞茅可誅。《正字通》翦茅爲屋。借用誅字。

叶之由切,音周。《華覈·自責文》不敢違敕,懼速罪誅,冒承詔命,魂逝形留。

叶株遇切,株去聲。《蔡邕·釋誨》下獲熏胥之辜,高受滅家之誅,前車已覆,襲軌而騖。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