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视青霄端

出自:宋代·李纲《夜霁天象明润仰观有感成一百韵时岁在斗荧惑在氐微甚辰镇陵犯于翼轸间夜半斗杓转占帝座未明台星尚拆云》

拼音:[yǎng,áng][shì][qīng][xiāo][duān]

平仄:平仄平平平

昊穹运宸极,示人文灿然。
万象森布列,七曜纷回还。
体物具六扰,面朝别三垣。
德隆乃循轨,政错因失躔。
日月有薄蚀,星辰或相挻。
晕适与佩玦,精祲光属联。
灾祥本人致,销弭术在焉。
譬犹五藏病,察色推其原。
讵有使之者,一气兆所先。
应病投药石,厥疾尚可痊。
恬不加料理,瞑眩知何缘。
愈病当以药,弭灾当以言。
苦言逆人耳,龟筴穷根源。
甘言悦人意,无乃有后艰。
虚心行正说,天道咫尺间。
太戊正厥事,桑谷反为妍。
宋景知爱民,法星退亦遄。
精诚所感格,应效犹衡权。
尧舜曰钦若,七政齐玑璿。
周公戒成王,敬德享历年。
奈何后世士,导使不畏天。
为子傲厥考,获罪安祷旃。
论议肇熙丰,猷为终政宣。
皇天岂无意,儆戒良拳拳。
长星踰万丈,赤气夜缤纷。
是为兵革祥,厥异古未闻。
台谏既钳舌,太史亦讳论。
事始初破睦,衅成继开燕。
至今为厉阶,祸难相连延。
迨于靖康初,储皇御乾坤。
胡雏遽犯顺,铁骑凌天阍。
虽含恭俭姿,顾乏英伟臣。
邪正相杂揉,盈庭事纷纭。
机会一朝失,安危自兹分。
愚儒不远虑,贼退已安眠。
岂无绕朝策,谁著祖生鞭。
彗孛扫紫微,急怒如戈鋋。
谀臣秘其事,犹欲饰以文。
踰月始避殿,何以应乎乾。
黠虏再称兵,东都满旌旃。
金汤失险固,豺虎肆噬吞。
八骏狩沙漠,神州遂崩奔。
坐令鸱枭徒,盗据黄屋尊。
上帝眷明德,中兴属吾君。
建炎继大统,威令赫以新。
四海望膏泽,攘戎拯斯民。
光明日初出,照烛穷天渊。
阴云忽蔽塞,寰宇陡蒙昏。
迄今四寒暑,天变何其繁。
日中有黑子,翩若燕雀翻。
赤氛环斗枢,黑祲如突烟。
三台日离拆,帝座亦屡迁。
连年盛夏寒,雨霖日联绵。
昨宵偶晴霁,仰视青霄端
五纬失躔次,荧惑仅如钱。
太白扬其辉,入镇光相联。
灾变不虚发,天心尚周旋。
岌然国势蹙,人谋益回邅。
飘腾寇骄横,搏逐踰鹰鹯。
前年蹂关陜,杀气摩东川。
去年破山东,轻骑犯淮壖。
今年扰江湖,深寇台与温。
东南几藩府,接境遭刘虔。
将帅望风遁,巨贼摩其肩。
屠戮到稚乳,焚烧无尺椽。
翠华亦飘荡,泛海御楼船。
士卒颇携贰,谁与守四边。
内变不能弭,何以禦外患。
哀哉烝黎心,戴宋何其坚。
肝脑涂草野,不忍负国恩。
乃知祖宗德,渗漉深渊泉。
如何廊庙谋,略不加矜怜。
堂堂艺祖业,挥斥极八埏。
谁陈退避策,一一欲弃捐。
儿戏失两河,甘心丧中原。
虽为东南行,初不治篱藩。
东晋有江左,保守百馀年。
问谁居腹心,王导与谢安。
强藩总重兵,控扼摧凶奸。
坐待天下定,此理恐太漫。
胡不法光武,奋起由空拳。
劳身马上治,介冑被沾汗。
履危救民死,国祚乃复传。
正如大厦倾,扶持极艰难。
一日葺一日,旧业傥可全。
略不事撑拄,摧压何由完。
厥今谁股肱,前辙或未悛。
尚容狐鼠辈,寝庙恣穴穿。
但为一身谋,真若蚁慕膻。
风雨正凌暴,不顾栋宇颠。
宵人用必危,范子何其贤。
嗟我素愚拙,三朝荷陶甄。
愧无徙薪策,徒有燋头愆。
罪大幸不死,归途极洄沿。
废食念宗社,伤心痛元元。
不知狂言发,感愤成此篇。
何当采诗人,为致冕旒前。
虽膺斧钺诛,暝目无所冤。
史鳅以尸谏,一语不敢烦。
君臣同修德,庶可回苍圆。

查看原文

注释

【青霄】1.青天﹔高空。 2.喻帝都﹔朝廷。 3.喻巍科﹐高第。 4.清朗的夜晩。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仰】

仰【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魚兩切《集韻》《韻會》語兩切,。舉首望也。《易·繫辭》仰以觀于天文。《詩·小雅》或棲遲偃仰。

心慕曰企仰。

以尊命曰仰。今公家文移,上行下,用仰字。《前漢·孝文帝紀》詔定三恪禮儀體式,亦仰議之。《註》仰議,猶言議於朝也。

姓。

《集韻》《正韻》。恃也。俟也,資也。《戰國策》東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註》有望於上則仰。《史記·平準書》衣食仰給縣官。

《韻會》疑剛切,音昂。《周禮·地官·保氏軍旅之容註》軍旅之容,闞闞仰仰。《釋文》五剛反,亦作卬。◎按《集韻》卬本仰字省文。

《楚辭·卜居》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詩·大雅》顒顒卬卬。《韓詩外傳》作盎盎,則與昂、盎通矣。古人字多假借,未可盡从。

《周禮·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五帝蒼曰:靈威仰,靑帝號也。

【视】

視【酉集上】【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嗜。《說文》瞻也。《博雅》明也。《易·履卦》視履考祥。《書·大甲》視遠惟明。

《字彙》看待也。《左傳·成三年》鄭賈人如晉,荀罃善視之。

《博雅》效也。《書·大甲》視乃厥祖。《疏》言當法視其祖而行之。

《小爾雅》比也。《左傳·襄二十七年》季武子使謂叔孫以公命,曰:視邾滕。《註》欲比小國。《禮·檀弓》公室視豐。《疏》言視者不正,相當比擬之辭也。

猶納也。《禮·坊記》君子於有饋者弗能見,則不視其饋。《註》不視,猶不納也。

猶敎也。《儀禮·鄕射禮》命釋獲者設中,遂視之。《註》視之,當敎之。

《釋名》視,是也,察是非也。

《禮·曲禮》兔曰明視。《疏》兔肥,則目開而視明也。

《儀禮·士虞禮》明齊溲酒。《鄭註》明齊,當爲明視,兔腊也。

《山海經》狄山有視肉。《註》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也。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

山水名。《山海經》帝囷山東南五十里曰視山。《又》葴山,視水出焉。《註》或曰視宜爲瀙。瀙水今在南陽。

人名。《陶潛·羣輔錄》伏羲六佐,其一曰視默,主災惡。

姓,見《姓苑》。

通作示。《詩·小雅》視民不恌。《箋》視,古示字。《前漢·高帝紀》視項羽無東意。《史記》作示。《師古註》漢書多以視爲示,古字通用。

《廣韻》承矢切《集韻》《韻會》善旨切《正韻》善指切,嗜上聲。義同。

《玉篇》看也。《書·洪範》五事,二曰視。《疏》視,常止反。

《詩·小雅》小人所視。叶上矢履。

【青】

靑【戌集中】【青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倉經切,音鶄。《說文》東方色也。《釋名》靑,生也。象物之生時色也。《書·禹貢》厥土靑黎。《荀子·勸學篇》靑出之藍而靑於藍。

神名。《史記·封禪書》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靑帝。

州名。《書·禹貢》海岱惟靑州。

鳥名。《禮·曲禮》前有水,則載靑旌。《註》靑,靑雀,水鳥。

木名。《庾信·步虛詞》空靑爲一林。《註》雲笈七籤,玉淸天中有樹,似松,名曰空靑之林。

《廣韻》男靑、女靑,皆木名。出羅浮山記。

果名。靑子,橄欖也。《蘇軾詩》紛紛靑子落紅鹽。

藥名。《本草綱目》空靑,腹中空,破之有漿,治眼疾。一名楊梅靑。《又》白靑,治目疾,色深者爲石靑,淡者爲碧靑。淮南子畢萬術云:白靑,得鐵卽化爲銅。

曾靑、綠靑、扁靑、綠膚靑,詳《本草綱目》。

《韻會》竹皮曰靑。《後漢·吳祐傳》殺靑令汗取其靑,易書復不蠹,謂之殺靑。

《唐·李肇·翰林志》凡大淸宮道觀薦告詞文,用靑藤紙朱字,謂之靑詞。

《李綽·歲時紀》上巳曲江禊飮,曰踏靑。

姓。《廣韻》出何氏姓苑。

複姓三氏,漢有靑烏子。

有靑牛氏,靑陽氏。

《集韻》《韻會》子丁切。與菁同。《詩·衞風》綠竹靑靑。《傳》靑靑,茂盛貌。《釋文》靑,子丁反。本亦作菁。

《小雅》其葉靑靑。《釋文》靑,子零反。

【霄】

霄【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相邀切《集韻》《韻會》思邀切《正韻》先彫切,音宵。《說文》雨䨘爲霄雪。从雨肖聲。齊語也。《爾雅·釋天》雨䨘爲霄。《註》詩曰:如彼雨雪,先集維霰。霰,冰雪雜下者,謂之霄雪。《疏》霄,卽消也。《韻會》霄雪,今人所謂濕雪也。著物則消。

《玉篇》雲氣也。《廣韻》近天氣也。《揚雄·甘泉賦》騰淸霄而軼浮景。《註》師古曰:霄,日旁氣也。

陵霄,花名。《爾雅翼》苕,陵苕,今陵霄。

奔霄,王八駿之一。見《拾遺記》。

地名。《左傳·定十四年》城莒父及霄。

國名。《拾遺記》西方有因霄之國,人皆善嘯。

姓。《正字通》韓非子有霄略。

人名。《春秋·襄十一年》楚人執鄭行人良霄。《史記·楚世家》是謂霄敖。

《集韻》仙妙切,音笑。與肖同。

《陸雲·陸丞相誄》窮化幾神,探賾衆妙。駭塵氛埃,澄響淸霄。霄,叶音笑。

叶桑何切,音莎。《道藏歌》彈璈北寒臺,七靈曜紫霄。濟濟羣仙舉,紛紛塵中羅。

叶思留切,音搜。《陸機詩》恢恢天網,飛沈是收。受兹下臣,騰光淸霄。《集韻》或作䨭㲵。

【端】

端【午集下】【立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耑《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多官切,音偳。《說文》直也,正也。《禮·曲禮》振書端書于君前。《註》端,正也。《玉藻》目容端。《前漢·賈誼傳》選天下之端士,孝悌博聞,有道術者,以衞翼之。

《篇海》萌也,始也,首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也。《公羊傳·隱元年註》上係天端。《疏》天端,卽春也。春秋說云: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者之政也。《左傳·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疏》履,步也,謂推步曆之初始,以爲術曆之端首。《孟子》惻隱之心,仁之端也。《註》端者,首也。人皆有仁義禮智之首,可引用之。

《廣韻》緒也,等也。《揚子·方言》緒,南楚或曰端。

《增韻》審也。《戰國策》郤疵對智伯曰:韓魏之君,視疵端而趨疾。

專也。《戰國策》敢端其願。《註》端,猶專也。

布帛曰端。《禮·記疏》束帛,十端也。丈八尺爲端。《小爾雅》倍丈謂之端,倍端謂之兩,倍兩謂之疋。

《周禮·春官》其齊服有端。

地名。《山海經》號山,端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國在流沙中者,墩端璽㬇。《史記·趙世家》與韓魏分晉,封晉君以端氏。《註》端氏,澤州縣也。《前漢·地理志》蒼梧郡有端溪。

姓。孔子弟子端木賜。

宮門名。《後漢·黃瓊傳》舉吏,先試之于公府,又覆之于端門。《註》端門,太微宮南門也。

獸名。《後漢·鮮傳》禽獸異于中國者,野馬,原羊,角端牛,以角爲弓,俗謂之角端弓。

《正韻》尺兗切。與喘同。《荀子·勸學篇》端而言。《註》端,讀爲喘。喘,微言也。

《韻會小補》美辨切。同冕。大夫以上冠也。《禮·玉藻》諸侯端以朝,日于東門之外。《註》端,皆音冕。

《韻補》叶都元切。《陸機·文賦》罄澄心以凝思,眇衆慮而爲言。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

叶多汪切。《楊戲贊秦子敕》正方受遣,豫聞後綱。不不僉,造此異端。

相关诗句
庶可回苍圆 君臣同修德 一语不敢烦 史鳅以尸谏 暝目无所冤 虽膺斧钺诛 为致冕旒前 何当采诗人 感愤成此篇 不知狂言发 伤心痛元元 废食念宗社 归途极洄沿 罪大幸不死 徒有燋头愆 愧无徙薪策 三朝荷陶甄 嗟我素愚拙 范子何其贤 宵人用必危 不顾栋宇颠 风雨正凌暴 真若蚁慕膻 但为一身谋 寝庙恣穴穿 尚容狐鼠辈 前辙或未悛 厥今谁股肱 摧压何由完 略不事撑拄 旧业傥可全 一日葺一日 扶持极艰难 正如大厦倾 国祚乃复传 履危救民死 介冑被沾汗 劳身马上治 奋起由空拳 胡不法光武 此理恐太漫 坐待天下定 控扼摧凶奸 强藩总重兵 王导与谢安 问谁居腹心 保守百馀年 东晋有江左 初不治篱藩 虽为东南行 甘心丧中原 儿戏失两河 一一欲弃捐 谁陈退避策 挥斥极八埏 堂堂艺祖业 略不加矜怜 如何廊庙谋 渗漉深渊泉 乃知祖宗德 不忍负国恩 肝脑涂草野 戴宋何其坚 哀哉烝黎心 何以禦外患 内变不能弭 谁与守四边 士卒颇携贰 泛海御楼船 翠华亦飘荡 焚烧无尺椽 屠戮到稚乳 巨贼摩其肩 将帅望风遁 接境遭刘虔 东南几藩府 深寇台与温 今年扰江湖 轻骑犯淮壖 去年破山东 杀气摩东川 前年蹂关陜 搏逐踰鹰鹯 飘腾寇骄横 人谋益回邅 岌然国势蹙 天心尚周旋 灾变不虚发 入镇光相联 太白扬其辉 荧惑仅如钱 五纬失躔次 仰视青霄端 昨宵偶晴霁 雨霖日联绵 连年盛夏寒 帝座亦屡迁 三台日离拆 黑祲如突烟 赤氛环斗枢 翩若燕雀翻 日中有黑子 天变何其繁 迄今四寒暑 寰宇陡蒙昏 阴云忽蔽塞 照烛穷天渊 光明日初出 攘戎拯斯民 四海望膏泽 威令赫以新 建炎继大统 中兴属吾君 上帝眷明德 盗据黄屋尊 坐令鸱枭徒 神州遂崩奔 八骏狩沙漠 豺虎肆噬吞 金汤失险固 东都满旌旃 黠虏再称兵 何以应乎乾 踰月始避殿 犹欲饰以文 谀臣秘其事 急怒如戈鋋 彗孛扫紫微 谁著祖生鞭 岂无绕朝策 贼退已安眠 愚儒不远虑 安危自兹分 机会一朝失 盈庭事纷纭 邪正相杂揉 顾乏英伟臣 虽含恭俭姿 铁骑凌天阍 胡雏遽犯顺 储皇御乾坤 迨于靖康初 祸难相连延 至今为厉阶 衅成继开燕 事始初破睦 太史亦讳论 台谏既钳舌 厥异古未闻 是为兵革祥 赤气夜缤纷 长星踰万丈 儆戒良拳拳 皇天岂无意 猷为终政宣 论议肇熙丰 获罪安祷旃 为子傲厥考 导使不畏天 奈何后世士 敬德享历年 周公戒成王 七政齐玑璿 尧舜曰钦若 应效犹衡权 精诚所感格 法星退亦遄 宋景知爱民 桑谷反为妍 太戊正厥事 天道咫尺间 虚心行正说 无乃有后艰 甘言悦人意 龟筴穷根源 苦言逆人耳 弭灾当以言 愈病当以药 瞑眩知何缘 恬不加料理 厥疾尚可痊 应病投药石 一气兆所先 讵有使之者 察色推其原 譬犹五藏病 销弭术在焉 灾祥本人致 精祲光属联 晕适与佩玦 星辰或相挻 日月有薄蚀 政错因失躔 德隆乃循轨 面朝别三垣 体物具六扰 七曜纷回还 万象森布列 示人文灿然 昊穹运宸极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