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虽病善颦眉

出自:宋代·李纲《申伯见和拙句且示七言律诗两章有未肯承当制科之意次韵报之 其一》

拼音:[xī][shī][suī][bìng][shàn][pín][méi]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才性如君岂易窥,断碑摸索已无遗。
百家小说都成诵,一藏魔言总记持。
东里多知工润色,西施虽病善颦眉
制科便与承当取,正是逢场作戏时。

查看原文

注释

【西施】又称“西子”。姓施。春秋末年越国美女。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传说吴亡后,与范蠡入五湖而去。
【颦眉】皱眉。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西】

西【申集下】【襾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粞。《類篇》金方也。《說文》鳥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鳥栖,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文作㢴,象形也。《前漢·律歷志》少隂者西方,西遷也。隂氣遷落物,於時爲秋。《尚書·大傳》西方者何,鮮方也。或曰鮮方,訊訊之方也。訊者,訊人之貌。

地名。《晉書·地理志》西郡。《韻會》唐置西州。

姓。《通志·氏族略》西氏。《姓苑》西門豹之後,改爲西。

《集韻》相咨切,音私。義同。

《篇海》蘇前切,音先。《前漢·郊祀歌》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後漢·趙壹傳·窮鳥賦》幸賴大賢,我矜我憐。昔濟我南,今振我西。

《韻補》斯人切,叶音辛。《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醴騰湧於隂溝,甘露被宇而下臻。朱桂黝鯈於南北,芝蘭阿那於東西。

《類篇》乙却切,音約。平量也。

《廣韻》籀文作。○按《玉篇》等書西字另一部。今从《字彙》《正字通》附入襾部。

【施】

施【卯集下】【方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詩。《說文》旗貌。齊樂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註》徐鍇曰:旗之逶迤。一曰設也。《書·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

《詩·邶風》得此戚施《傳》戚施,不能仰者。《箋》戚施,面柔下人以色,故不能仰也。

《詩·王風》將其來施施。《傳》施施,難進之意。《箋》施施,舒行伺閒,獨來見已之貌。《釋文》施如字。《孟子》施施從外來。《趙岐註》施施,猶扁扁,喜悅之貌。《音義》丁如字,張音怡。

《周禮·天官·內宰》施其功事。《註》施,猶賦也。

《禮·祭統》施于蒸彝鼎。《註》施,猶著也。

《晉語》秦人殺冀芮而施之。《註》施,其尸也。

《玉篇》張也。《增韻》用也,加也。

姓。《左傳·桓九年》施父。《註》魯大夫。《禮·雜記》孔子曰:吾食於少施氏而飽。《註》少施氏,魯惠公子,施父之後。

《廣韻》《集韻》《韻會》平去通押。

《集韻》《韻會》以豉切,音易。《詩·周南》葛之覃兮,施于中谷。《傳》施,移也。

《詩·大雅》施于孫子。《箋》施,猶易也,延也。

《儀禮·喪服》絕族無施服。《註》在旁而及曰施。

《集韻》《韻會》屯北邊。《註》施,讀曰弛。弛,解也。

《集韻》余支切,音移。㢮或作施。《史記·衞綰傳》劒人之所施易。《註》施,讀曰移。

《史記·賈生傳》庚子日施兮。《註》施,矢遺反。索隱曰:施,猶西斜也。

《韻補》叶詩戈切。《漢·高祖戚夫人歌》橫絕四海,又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虽】

雖【戌集中】【隹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綏。《說文》似蜥蜴而大。从虫唯聲。

《玉篇》詞兩設也。《廣韻》助語也。《集韻》不定也。况辭也。《爾雅·釋訓》每有,雖也。《註》詩曰:每有良朋,辭之雖也。《禮·少儀》雖請退可也。《疏》雖,假令也。當此时假令請退則可也。

《玉篇》推也。

與唯通。《禮記·表記》唯天子受命於天。註:唯當爲雖。

《荀子·性恶篇》今以仁義法正爲固無可知可有之理耶,然則唯禹不知仁義法正,不能仁義法正也。楊僦註:唯,讀爲雖。

【病】

病【午集中】【疒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正韻》與正氣在膚體中也。

《廣韻》憂也。《禮·樂記》病不得其眾也。《注》病,猶憂也。以不得眾心為憂。

苦也。《書·呂》人極于病。《傳》欲使惡人極于病苦,莫敢犯者。《左傳·襄二十四年》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

恨也。《左傳·文十八年》閻職曰:與刖其父,而弗能病者,何如。《註》言不以父刖為病恨。

困也。《禮·表記》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註》病謂罪咎之。《疏》謂不以已之所能使他人必能。若他人不能,則為困病。

辱也。《禮·儒行》今眾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詬病。《註》詬病,猶恥辱也。

短也。《晉語》公曰:舅所病也。《註》病,短也。

病,坊閒曹也。《類要》唐以祕書監望雖淸雅,實非要劇,以監為宰相病坊,丞及著作郎為尚書郎病坊,祕書郎及著作佐郎為監察御史病坊。

《韻補》叶被旺切,音傍。《黃庭經》宅中有士,常衣絳,子能見之,可不病。橫立長尺,約其上,子能守之,可無恙。

【善】

善【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譱音蟺。《說文》吉也。《玉篇》大也。《廣韻》良也,佳也。《書·湯誥》天道福善禍淫。

《詩·鄘風》女子善懷。《箋》善,猶多也。《禮·文王世子》嘗饌善,則世子亦能食。《註》善謂多于前。

《禮·曲禮·入國不馳註》馳善躙人也。《疏》善猶好也,車馳則好行刺人也。

《禮·王制註》善士謂命士也。

《禮·學記》相觀而善之謂摩。《疏》善猶解也。

《禮·少儀》問道藝,曰:子習于某乎,子善于某乎。《疏》道難,故稱習。藝易,故稱善。

《前漢·西域傳》鄯善國,本名樓蘭王。

與單通。《前漢·匈奴傳》單于曰善于。

《廣韻》姓也。《呂氏春秋》善卷,堯師。

《韻會》《正韻》時戰切,音繕。《毛氏曰》凡善惡之善則上聲,彼善而善之則去聲。《孟子》王如善之是也。○按《玉篇》《廣韻》《集韻》《類篇》善字俱無去聲。

《正字通》與人交讙曰友善。《史記·刺客傳》田光曰:所善荊卿可使也。

與膳通。《莊子·至樂篇》具太牢以爲善。《集韻》或作嬗。

【颦】

顰【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24画部外筆画:15画

《玉篇》《正韻》毗賓切,音貧。《玉篇》顰蹙,憂愁不樂之狀也。《易·復卦》作頻。《註》謂頻蹙之貌。

通作矉。《莊子·天運篇》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李白詩》蛾眉不可學,况乃效其矉。亦作嚬。

【眉】

眉【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陽立于二,故眉長二寸。《註》攝提二星頗曲,人眉似之。

《揚子·方言》東齊謂老曰眉。《郭璞註》言秀眉也。《詩·豳風》爲此春酒,以介眉壽。《註》豪眉也。

渠眉,玉飾之溝瑑也。《周禮·春官·典瑞》駔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

井邊地曰眉。《前漢·游俠傳》揚雄酒箴曰:觀瓶之居,居井之眉。《註》若人目上之有眉也。

姓。宋眉壽,明眉旭。

《韻會》通作麋。《大戴禮·主言篇》孔子愀然揚麋。《荀子·非相篇》伊尹之狀,面無須麋。

通作嵋。峨嵋山,在蜀嘉定府峨眉縣南百里,兩山相對如蛾眉。

州名。魏置眉州,因峨眉山爲名。○按《說文》本作睂,从目,象睂之形。上象額理也。徐曰:仌,頟理也。指事。隸作眉,《字彙補》又作,非。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