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隋女锦缆牵

出自:清代·赵翼《同璞函游杜鹃园作歌》

拼音:[sān][qiān][suí,duò][nǚ,rǔ][jǐn][lǎn][qiān]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

腾越之花多杜鹃,杜鹃园更花骈阗。
我来戎幕暂无事,况有胜友同流连。
相邀联骑看花去,城东十里地最偏。
沿池环列十万树,无一杂树参其间。
低昂相映出浩态,烂漫不怕春风颠。
窃红浓紫色不一,浅深乃有六十余种相争妍。
不暇细分别,一一索笑嫣。
但觉花光高出花头四五尺,照人不觉红两颧。
满园艳彩晃不定,乃在无花之处烘云烟。
此即徐熙妙手亦难写,蘸笔徒费胭脂钱。
一队吴娃肉阵拥,三千隋女锦缆牵
笑他空谷佳人渺独立,未免寒饿空婵娟。
天寒倚翠袖,何以衮衣炫服相新鲜。
不意绝徼中,有此巨丽观。
兹园若量移,得占中土地一阡。
何减邓尉之梅雪成海,武陵之桃花为源。
我为作歌使之传,毋长此埋没南荒天。

查看原文

注释

【三千】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 2.泛言数目之多。 3.指三千大千世界。
【锦缆】锦制的缆绳﹔精美的缆绳。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三】

三【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姓。明三成志。

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

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與三同。

《韻補》叶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千】

千【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蒼先切《集韻》《韻會》《正韻》倉先切,音阡。《說文》十百也。

《廣韻》漢複姓。

《韻補》叶雌人切,請平聲。《劉劭趙都賦》宮妾盈兮數百,食客過兮三千。越信孟之體,慕姬旦之懿仁。

【隋】

隋【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徒果切《集韻》杜果切,音惰。《說文》裂肉也。从肉从隓省。

《玉篇》落也。《詩·衞風·其黃而隕傳》隕,隋也。《釋文》隋,又作墮,唐果反。

《玉篇》懈也。

《廣韻》他果切《集韻》《韻會》《正韻》吐火切,音妥。《廣韻》裂肉也。《集韻》埋祭餘也。

《正韻》圜而長。《詩·豳風·破斧傳》隋銎曰斧。《釋文》徒禾反,又湯果反。形狹而長也。《禮·月令·穿竇窖註》隋曰竇,方曰窖。《疏》隋者,似方非方,似圓非圓。《禮·器大夫士禁註》如今方案隋長局。

《史記·天官書》廷藩西有隋星五。《註》南北爲隋。隋,垂下也。

《廣韻》《集韻》《韻會》旬爲切,音隨。《廣韻》國名。本作隨。《左傳·桓六年》漢東之國,隨爲大,漢初爲縣,後魏爲郡,又攺爲州。《戰國策》寶珍隋珠。

國號。楊堅受封於隨,及有天下,以隨从辵,周齊奔走不寧,故去辵作隋。《轉注古音》隋,古音妥。楊堅攺隨爲隋,後人遂以隋爲隨。

姓。《正字通》漢五原太守隋昱明。

《集韻》順裂肉也。

《集韻》宣隹切,音綏。祭食也。或作挼。

《集韻》《韻會》翾規切,音隓。義同。或作綏挼。

一曰釁荐血。《周禮·春官·大祝》隋釁。《註》謂荐血也。

《小祝》贊隋。《註》尸之祭也。《釋文》隋,許規反,又惠恚反。

《晉語》隋其前言。《註》隋,許規反。

《集韻》土禾切,音詑。中高四下也。

《集韻》呼恚切,音孈。《周禮·春官·守祧》旣祭,則藏其隋與其服。《註》隋,謂神前所沃灌器名。康成曰:謂尸所祭肺脊黍稷之屬,藏之以依神。《釋文》隋,許恚反,又相恚反。《集韻》或作墮綏挼。

《集韻》思累切,音髓。義同。

【女】

女【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茹上聲。《博雅》女,如也。言如男子之敎,人之陽曰男,隂曰女。《易·繫辭》坤道成女。《詩·小雅》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禮·內則》女子生,設帨於門右。《淮南子·地形訓》土地各以類生,澤氣生女。

已嫁曰婦,未字曰女。《禮·曾子問》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

星名。須女四星,主布帛,爲珍寶藏,一名婺女。十二月旦在北,二月旦中。

織女三星,天女也,主苽果絲帛,見《星經》。

水名。《山海經》嶧臯之山,其水出焉,東流注于激女之水。

女戰法》。

金女,西王母也,厥姓緱氏,見《集仙錄》。

靑女,霜神也,至秋三月地氣下藏,靑女乃出,以降霜雪,見《淮南子·天文訓》。

奼女,丹汞也。河上奼女,得火則飛,見《參同契》。

國名。女子國,在巫咸北。《郭璞·圖贊》女子之國,浴于黃水。乃媷乃字,生男則死。

東女國,女主號賔就。見《唐書·西域傳》。

扶桑東千里有女國,其人容貌端正,身體有毛,見《通考》。

姓。湯賢臣女鳩,女房,漢賢良女敦,晉大夫女叔寬。

梵言阿摩,此言女,言母。蘇弗室利,此言善女。

鸚䳇名雪衣女,見《漢武外傳》。鵲名神女,見《古今注》。蜆名縊女,見《爾雅·釋蟲》。螟蛉名戎女,見《毛詩·註疏》。

《集韻》《韻會》忍與切。同汝,對我之稱。

《廣韻》《集韻》《韻會》尼據切,茹去聲。以女妻人曰女。《書·堯典》女于時。

【锦】

錦【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說文》襄色織文也。从帛金聲。《徐曰》襄,雜色也。漢魏郡有縣,能織錦綺,因名襄邑。《釋名》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價如金,故字从金帛。《詩·衞風》衣錦褧衣。《傳》錦,文衣也。《左傳·襄三十一年》子有美錦,不使人學製焉。《拾遺記》員嶠山有冰蠶,霜覆之,然後成繭。其色五采,後代效之,染五色絲,織以爲錦。

《五代史·吳越世家》臨安有大樹,錢鏐幼時戲於此,及貴歸,衣以錦,號其樹曰衣錦將軍。

《南窗紀談》中散大夫,舊說謂之十樣錦。受命之初,不俟恩赦,便許封贈父母,一也。妻封郡君,二也。不隔郊奏薦,三也。奏子爲職官,四也。乗馬許行馳道,五也。馬鞍上施紫絲座,六也。馬前執破木板,七也。宴殿用金器具朶殿上,八也。許上遺表,九也。國史立傳,十也。

姓。漢郞中令錦被。

貝錦,蟲名。《詩·小雅》萋兮菲兮,成是貝錦。《註》水中介蟲,文似錦。

水名。《前漢·司馬相如傳》漢宮有水錦,水有鴛。

《廣輿記》成都府城南有錦江,一名汶江,織錦濯此則鮮麗,其地曰錦里,其城曰錦官城。

【缆】

纜【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27画部外筆画:21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盧瞰切,音濫。《玉篇》維舟索也。《杜甫·城西陂泛舟詩》遲日徐看錦纜牽。《正韻》俗作䌫。

【牵】

牽【巳集下】【牛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摼音岍。《說文》引前也。从牛,象引牛之縻也。《易·夬卦》牽羊悔亡。《書·酒誥》肇牽車牛。《禮·曲禮》效馬效羊者,右牽之。效犬者,左牽之。

《周禮·天官·小宰》掌其牢禮,委積膳獻飮食賔賜之飱牽。《註》飱,夕食也。牽,牲牢可牽而行者。《左傳·僖三十三年》惟是脯資餼牽竭矣。《註》牽,謂牛羊豕。

《玉篇》挽也。《左傳·襄十年》牽帥老夫,以至於此。

《玉篇》連也。《易·小畜》九二牽復吉。《疏》牽謂牽連。

《玉篇》速也。《禮·學記》君子之敎喩也,道而勿牽。《疏》牽謂牽逼人。苟不曉知,亦不偪急,牽令速曉也。

《管子·法法篇》令出而不行,謂之牽。

拘也。《史記·六國表》學者牽於所聞。

牽牛,星名。《禮·月令》旦牽牛中。

地名。《春秋·定十四年》公會齊侯衞侯于牽。《註》魏郡黎陽縣東北有牽城。

人名。《左傳·成十七年》鮑牽見之。

姓。《後漢·皇甫規傳》實賴兗州刺史牽顥之淸猛。

《廣韻》苦甸切《集韻》輕甸切,音俔。《廣韻》牽挽也。

《增韻》挽舟索,一名百丈牽。

叶詳均切。《急就章》盜賊繫囚搒笞臀朋,黨謀敗相引牽,欺誣詰狀還反眞。《韻會》亦作掔。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