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溪老人元降辰

出自:明代·边贡《陈筠溪参政生日》

拼音:[yún,jūn][xī][lǎo][rén][yuán][jiàng,xiáng][chén]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

四月二日天气新,筠溪老人元降辰
搏海大鹏开羽翼,入云龙马试精神。
窗中岳色堪齐寿,阁外薇香且殿春。
无奈庆筵还别酒,北山歌罢赋灵椿。

查看原文

注释

【筠溪】竹丛中的水流。
【老人】1.老年人。 2.指上了年纪的父母或祖父母:你到了天津来封信,免得家里~惦记着。
【人元】夏历的岁首。亦借指夏历。元,岁之始。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筠】

筠【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爲贇切《集韻》《韻會》于倫切,音荺。《篇海》竹膚之堅質也。竹無心,其堅强在膚。《禮·禮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註》筠,竹之靑皮也。

《洛陽名園記》富鄭公園,景物最勝。渡通津橋,方流亭,望紫筠堂,直北走上筠洞,自此入大竹中。凡謂之洞者,皆斬竹丈許,引流穿之而徑其上。横爲洞一,曰土筠。縱爲洞三,曰水筠,曰石筠,曰榭筠。

《正韻》于分切,音雲。義同。

【溪】

溪【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苦奚切《集韻》《韻會》牽奚切。與谿同。《說文》山瀆無所通者。

水註川曰谿。《廣韻》或作磎。

【老】

老【未集中】【老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栳。《說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公羊傳·宣十一年》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註》六十稱耋,七十稱老。

《詩·鄭風》與子偕老。《疏》沒身不衰也。《禮·祭義》貴老。爲其近于親也。

《周禮·地官·鄕老註》老,尊稱也。

《儀禮·聘禮》授老幣。《註》老賔之臣。《疏》大夫家臣稱老。

《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註》卿老亦卿也。

《禮·王制》天子之老。《註》老謂上公。

《禮·禮運》三老在學。《註》乞言,則受之三老。《左傳·昭三年》三老凍餒。《註》三老,謂上壽、中壽、下壽,皆八十已上。

《左傳·隱三年》桓公立,乃老。《註》老,致仕也。

《列子·天瑞篇》老,耄也。

姓。《廣韻》宋有老佐。

《韻補》叶朗口切。《釋名》老,朽也。《史記·律書》酉者,萬物之老也。

《韻補》叶滿補切,姥當以此得聲。《班固·西都賦》若臣者,徒觀迹於舊墟,聞之乎故老。十分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舉也。

【人】

人【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姓。明人傑。

左人,聞人,俱複姓。

《韻補》叶如延切,音然。《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

【元】

元【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韻會》愚袁切,音原。《精薀》天地之大德,所以生生者也。元字从二从人,仁字从人从二。在天爲元,在人爲仁,在人身則爲體之長。《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

《爾雅·釋詁》元,始也。

《廣韻》長也。

大也。《前漢·哀帝紀》夫基事之元命。《註》師古曰:更受天之大命。

首也。《書·益稷》元首明哉。《前漢·班固敘傳》上正元服。《註》師古曰:元,首也。故謂冠爲元服。

本也。《後漢·班固傳》元元本本。

百姓曰元元。《戰國策》制海內,子元元。《史記·文帝本紀》以全天下元元之民。《註》古者謂人云善人,因善爲元,故云黎元。其言元元者,非一人也。

《公羊傳·隱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左傳註》凡人君卽位,欲其體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羅泌·路史》元者,史氏之本辭也。君卽位之一年稱元,古之史皆然。書太甲元年維元祀,虞夏有元祀之文,非春秋始爲法也。

氣也。《公羊傳註》變一爲元。元者,氣也。

正月一日曰元日。《書·舜典》月正元日。《註》朔日。

諡法,行義悅民,始建國都,主義行德,曰元。

姓。《韻會》左傳,衞大夫元咺。

後魏孝文拓拔氏爲元氏,望出河南。

《韻補》叶虞雲切,音輑。《桓譚·仙賦》呼則出故,翕則納新。夭矯經引,積氣關元。《史記·敘傳》莊王之賢,乃復國非文韻。

【降】

降【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夅《廣韻》下江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江切,音缸。《爾雅·釋詁》降,落也。《禮·曲禮》羽鳥曰降。《釋文》降,戸江反。

《爾雅·釋言》降,下也。《書·堯典》釐降二女于嬀汭。《禹貢》桑土旣蠶,是降丘宅土。《又》北過降水。《水經注》鄭註尚書,北過降水,云:降,下江反,聲轉爲共。今河內北共山,淇水共水出焉,東至魏郡黎陽,入河,近所謂降水也。周時國於此地者,惡言降,故攺爲共耳。

《玉篇》降,伏也。《春秋·莊八年》師及齊師圍郕,郕降于齊師。

《爾雅·釋天》降婁,奎婁也。《註》奎爲溝瀆,故爲降。《疏》孫炎云:降,下也。《左傳·襄三十年》於是歲在降婁,降婁中而旦。《註》周七月,今五月,降婁中而天明。《釋文》降,戸江反。○按集韻、類篇收入絳韻,作胡降切,非。

《集韻》乎攻切,音䃔。下也。

《屈原·離騷》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註》降,乎攻反。《班固·北征頌》奉聖皇之明策,奮無前之嚴鋒。採伊吾之城壁,蹈天山而遙降。

《唐韻正》古音洪,凡降下之降,與降服之降,俱讀爲平聲。故自漢以上之文無讀爲去聲者。《詩·召南》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旣見止,亦旣覯止,我心則降。

《大雅》瑟彼玉瓚,黃流在中。豈弟君子,福祿攸降。《又》旣燕于宗,福祿攸降。公尸燕飮,福祿來崇。《左傳·哀二十六年》六卿三族降聽政。《註》降,和同也。和同卽切降字,乃疾言徐言之別耳。《楚辭·九歌》靈皇皇兮旣降,猋遠舉兮雲中。

《天問》皆歸射而無害厥躬,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按降下之降今讀去聲,相沿已久,然唐韻正歷有明據,應從之。類篇降字無平聲,非。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巷切,音絳。《玉篇》下也,落也,歸也。《正韻》貶也。〇按降以去聲爲正音,自玉篇始。

叶胡郞切,音杭。《楚辭·九歌》靑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淪降。《東方朔·七諫》忠臣貞而欲諫兮,讒諛毀而在旁。秋草榮其將實兮,微霜下而夜降。

叶胡貢切,鴻去聲。《郭璞·山海經巫咸贊》羣有十巫,巫咸所統。經技是,術藝是綜。采藥靈山,隨時登降。《北齊·享廟樂章》彝斝應時,龍蒲代用。藉茅无咎,福祿攸降。

叶餘亮切,音漾。《習鑿齒燈詩》煌煌問夜燈,修修樹閒亮。燈隨風煒,風與燈升降。

叶覃韻。《梁鴻·適吳詩》遊舊邦兮遐征,將遙集兮東南。心惙怛兮傷悴,志菲菲兮升降。欲乗策兮縱邁,疾吾俗兮作讒。○按諸韻書無叶覃韻者,存俟考証。

【辰】

辰【酉集下】【辰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振,民農時也。《釋名》辰,伸也。物皆伸舒而出也。

時也。《書·臯陶謨》撫于五辰。《註》謂五行之時也。

日也。《左傳·成九年》浹辰之閒。《註》自子至亥,十二日也。

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辰曰執徐。

三辰,日月星也。《左傳·桓二年》三辰旂旗。《疏》日照晝,月照夜,星運行于天,昏明遞匝,民得取其時節,故三者皆爲辰也。

日月合宿謂之辰。《書·堯典》曆象,日月星辰。《註》辰,日月所交會之地也。

北辰,天樞也。《爾雅·釋天》北極謂之北辰。《註》北極,天之中,以正四時。

大辰,星名。《春秋·昭十七年》有星孛于大辰。《公羊傳》大辰者何,大火也。大火爲大辰,伐爲大辰,北辰亦爲大辰。《註》大火謂心星,伐爲參星。大火與伐所以示民時之早晚,天下所取正。北辰,北極天之中也,故皆謂之大辰。

《爾雅·釋訓》不辰,不時也。《詩·大雅》我生不辰。

《小雅》我辰安在。

叢辰,術家名。《史記·日者傳·叢辰註》猶今之以五行生尅擇日也。

《韻會》州名。古沅陵郡,隋置辰州,以辰溪名。

叶時連切,音禪。《韓愈詩》吾懸日與月,吾繫星與辰。叶先韻。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