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京京兆俱畿辅

出自:明代·边贡《送唐应韶改顺天府丞》

拼音:[liǎng][jīng][jīng][zhào][jù][jī][fǔ]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两京京兆俱畿辅,南接三吴北控燕。
闻报共欣迁转地,祖行兼得艳阳天。
凤台青草春烟里,龙陛红云晓日前。
最是都人识桓典,向来骏马故翩翩。

查看原文

注释

【两京】1.两个京城;两个首都。指周代的镐京和雒邑。 2.两个京城;两个首都。指汉﹑唐的长安和洛阳。 3.两个京城;两个首都。指宋代的开卦府和河南府。 4.两个京城;两个首都。指元代的大都和上都开平。 5.两个京城;两个首都。指北京和南京。 6.借指两汉。
【京京】忧愁不绝貌。
【京兆】见"京兆尹"。
【畿辅】〈书〉国都附近的地方。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两】

兩【子集下】【入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㒳《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里養切,良上聲。《說文》再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

《玉篇》匹耦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繫不散,有九事也。

《韻會》匹也。《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註》三十匹也。

車數曰兩。《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註》車有兩輪,故稱兩。

《玉篇》二十四銖爲兩。

《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

《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

《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

《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良去聲《詩·召南》百兩御之。

【京】

京【子集上】【亠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舉卿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卿切,音驚。大也。《揚子·方言》燕之北鄙,齊楚之郊,凡人之大謂之京。

《爾雅·釋丘》丘絕高曰京。《廣雅》四起曰京。

《蔡邕·獨斷》天子所居曰京師。京,大也。師,衆也。《公羊傳·桓九年》天子之居,必以衆大之辭言之。

數名。十億爲兆,十兆爲京。

姓。漢京房,宋京鏜。

與原同。《禮·檀弓》趙文子曰:是全要領,以從先大夫于九京也。《註》九京,山名,在今絳州。晉大夫墓地在九京。京卽原字。

人名。《後漢·銚期傳》破更始將軍京。《東觀漢紀》京作原。古通用。

與鯨同。《前漢·揚雄傳》騎京魚。

與强同。《山海經》北方神名禺强。《莊子註》作禺京。

《韻補》叶居良切,音疆。《詩·小雅》憂心京京,叶上將下痒。《左傳·莊二十二年》五世其昌,並于正卿。八世之後,莫之與京。《註》京猶齊也。卿音羌。

【兆】

兆【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治小切《集韻》《韻會》直紹切,音肇。《說文》灼龜坼也。《周禮·春官·大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註》兆者,灼龜發于火,其形可占者。《前漢·文帝紀》兆得大橫。《註》應劭曰:龜曰兆。

壇域塋界皆曰兆。《前漢·郊祀志》謹按周官兆五帝于四郊。《註》兆謂爲壇之塋域也。《孝經·喪親章》卜其宅兆,而安厝之。《註》塋墓界域也。

朕兆。《老子·道德經》我則泊兮其未兆。《註》意未作之時也。

數名。《韻會》十萬爲億,十億爲兆。

京兆。《韻會》兆者,衆數。言大衆所在也。

《史記·曆書》游兆執徐三年。《註》游兆,景也。執徐,辰也。丙辰歲也。

《韻補》叶直遙切,音朝。《晉書·樂志歌》神之來,光景昭。聽無聲,視無兆。

【俱】

俱【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舉朱切《集韻》《韻會》恭于切,音拘。皆也。《孟子》父母俱存。

偕也,具也。《莊子·天運篇》道可載而與之俱也。《史記·孔子世家》孔子適周,魯君與之一乗車,兩馬,一豎子俱。

姓。南凉將軍俱延,唐江州監軍俱文珍。

【畿】

畿【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韻會》渠希切,音祈。《說文》天子千里地,以遠近言之,則曰畿。《詩·周頌》邦畿千里。《傳》畿,疆也。《周禮·地官·小司徒》九畿。《疏》王畿外仍有九畿,謂侯甸男采衞要內六服,夷鎭藩外三服,四面皆有此九畿,相去各五百里。《正字通》古者王國千里曰王畿。自是以往,每五百里爲一畿,通天下爲九畿,故因之約方千里爲一畿。

門內曰畿。《詩·衞風》不遠伊邇,薄送我畿。《傳》畿,門內也。

限也。《增韻》門限也。《韓愈詩》白石爲門畿。

或作圻。《左傳·襄二十五年》天子之地一圻。《註》封圻也。當作畿。

【辅】

輔【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扶雨切《五音集韻》父雨切,。《說文》人頰骨也。《易·咸卦》咸其輔頰舌。《註》輔,上頷也。《左傳·僖五年》輔車相依。

《正韻》車輔,兩旁夾車木也。《詩·小雅》乃棄爾輔。《疏》輔以佐車,可解脫之物。今人縛杖于輻,以孩輔車也。

《廣韻》毗輔,相助也,弼也。《增韻》扶也。《易·泰卦》輔相天地之宜。《書·說命》朝夕納誨,以輔台德。

以物相將曰輔。《周禮·地官》鄕大夫以旌節輔令則達之。《註》民雖以徵令行,其將之者無節,則不得通。

四輔,官名。《禮·文王世子》設四輔。《註》謂師、保、疑、丞也。

府史胥徒亦謂之輔。《周禮·天官·大宰》置其輔。《註》庶人在官者也。

《韻會》四輔,星名。所以輔佐北極。

三輔,郡名。漢京兆、左馮翊、右扶風。

輔氏,地名。《左傳·宣十五年》秦伐晉,次于輔氏。

龍輔,玉名。《左傳·昭二十九年》公使獻龍輔于齊侯。

姓。晉智果別族爲輔氏。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