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台梁馆经行遍

出自:明代·边贡《送少傅刘先生祭扫归钧阳》

拼音:[sòng][tái,tāi][liáng][guǎn][jīng][háng,xíng][biàn]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夕霖清上郊,朝日丽层汉。
倾都车马出,载路行人看。
元宰辞掖庭,翱翔下东观。
东观逶迤复道长,凉风飘转赐衣香。
天曹旧识尚书履,秘阁新加学士章。
秘阁天曹俱要路,一代人才真有数。
御史中丞次第迁,总戎司马从容步。
谔谔危言震百僚,岩岩师表重三朝。
启心不负天王托,破胆犹闻北敌谣。
昼锦归来故乡县,宋台梁馆经行遍
帑锡从教父老分,上珍独向丘园荐。
三秋霜露石麟寒,四世封章帝泽宽。
休对青山赋招隐,早看黄诏促回鞍。

查看原文

注释

【经行】1.经术和品行。 2.行程中经过。 3.佛教语。谓旋绕往返或径直来回于一定之地。佛教徒作此行动,为防坐禅而欲睡眠,或为养身疗病,或表示敬意。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宋】

宋【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韻會》蘇統切《集韻》蘇綜切,音送。《說文》居也,从宀从木。《徐曰》木所以成室,以居人也。

國名,微子所封地,卽閼伯之商丘。《左傳·昭十七年》宋,大辰之虛也。

州名,隋置宋爲應天府,今河南歸德府是也。

姓。

【台】

台【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知切,音怡。《爾雅·釋詁》台,我也。《又》予也。《書·禹貢》祇台德先。《湯誓》非台小子,敢行稱亂。

《說文》悅也。《史記·太史公自序》唐堯遜位,虞舜不台。

《揚子·方言》養也,晉衞燕魏曰台。

失也,宋魯之閒曰台。

《唐韻》土來切《集韻》《韻會》湯來切,音胎。《廣韻》三台星。亦作能。《周禮·春官·大宗伯司中註》司中三能,三階也。《疏》武陵太守星傳云:三台一名天柱,上台司命爲太尉,中台司中爲司徒,下台司祿爲司空,史漢皆作三能。

姓。北史有台氏。

天台,山名,在會稽。

州名。《韻會》本漢冶縣,宋爲赤城郡,唐攺台州。

《春秋·襄十二年》莒人伐我東鄙,圍台。《註》琅邪費縣南有台亭。《釋文》台,敕才反,又音臺,一音翼之反,三音皆可讀。

《集韻》堂來切,音臺。台背,大老也,通作鮐。《詩·大雅》黃耇台背。《箋》台之言鮐也,大老則背有鮐文。《釋文》台亦讀湯來反。

縣名。《前漢·地理志》元菟郡上殷台縣。《又》樂浪郡蠶台縣。

《集韻》台谷,地名。

《集韻》祥吏切,音寺。嗣古作台。《書·舜典》舜讓于德,弗嗣。《今文尚書》作不台。

【梁】

梁【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良。《說文》水橋也。《禮·月令》孟冬謹關梁。《詩·大雅》造舟爲梁。《爾雅·釋地》梁莫大于溴梁。

石絕水爲梁。《詩·衞風》在彼淇梁。《禮·王制》獺祭魚,然後虞人入澤梁。

魚梁,水堰也。堰水爲關空,承之以笱,以捕魚。梁之曲者曰罶。《詩·齊風》敝笱在梁。《小雅》胡逝我梁。

《爾雅·釋地》隄謂之梁。

屋脊柱曰棟,負棟曰梁。《爾雅·釋宮》楣謂之梁。

冠梁,冠上橫脊也。《漢大官令》冠兩梁。

陸梁。《揚雄·甘泉賦》帶干將而秉玉戚兮,飛蒙茸而走陸梁。《註》陸梁,亂走貌。

跳梁。《莊子·逍遙遊》貍狌東西跳梁,中于機辟。

彊梁。《金人銘》彊梁者不得其死。《後漢·禮儀志》神名,能食鬼。

大梁,西方之宿。《爾雅·釋天》大梁,昴也。

州名。《書·禹貢》華陽黑水惟梁州。

國名。周平王封少子康于夏陽,是謂梁伯。

大梁,地名。《史記》魏惠王徙治大梁。

山名。《詩·大雅》奕奕梁山。

呂梁,水名。《莊子·達生篇》孔子觀于呂梁。

都梁,香草名,澤蘭也。《荆州記》都梁山下生蘭草,因以爲名。

姓。《廣韻》出安定、天水、河南三望。周梁鱣,漢梁鴻。複姓,梁丘、梁由。

【馆】

館【戌集下】【食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館有積。

《西京雜記》公孫弘開客館,招天下之士。一曰欽賢館,德任毗贊佐理隂陽者居之。次曰翹材館,才堪九列二千石者居之。次曰接士館,一善一藝者居之。

《周禮·春官·司巫》祭祀則共匰主及道布及蒩館。《註》蒩之言藉也,祭食有當藉者,館所以承蒩,謂若今筐也。

重館,地名,在今山東魚臺縣。《左傳·僖三十一年》宿於重館。

與管通。《儀禮·聘禮》管人布幕於寢門外。《註》管猶館也。

《集韻》《韻會》古緩切,音管。義同。

叶扃縣切,音睊。《徐幹·齊都賦》後宮內庭,妾之館。衆偉所施,極功窮變。

【经】

經【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涇。《說文》織也。《玉篇》經緯,以成繒帛也。《易·屯卦》君子以經綸。《疏》經,謂經緯。

《易·頤卦》拂經於丘。《註》經猶義也。

《書·酒誥》經德秉哲。《傳》能常德持智。《左傳·昭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註》經者,道之常。

《詩·大雅》經之營之。《傳》經,度之也。

《周禮·天官·冢宰》體國經野。《註》經,謂爲之里。《疏》南北之道謂之經,東西之道謂之緯。

《周禮·天官·大宰》以經邦國。《註》經,法也。王謂之禮經常所秉以治天下者也。

《禮·月令》毋失經紀。《註》謂天文進退度數。

《禮·經解疏》經解者,以其記六藝政敎之得失也。

《左傳·昭二十五年》爲夫婦外內,以經二物。《註》夫治外,婦治內,各治其物。

《論語》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何晏註》經,經死於溝瀆之中。《晉語》雉經於新城廟。《釋名》屈頸閉氣曰雉經,如雉之爲也。

《廣韻》古定切,音徑。經緯也。

織也。

《離騷·王逸註》經,徑也。《釋名》經,徑也。如徑路無所不通,可常用也。

《韻補》叶居良切。《韓愈·此日足可惜詩》閉門讀書史,淸風窗戸涼。日念子來遊,子豈知我情。別離未爲久,辛苦多所經。情音翔。《五經文字》作者,訛。

【行】

行【申集下】【行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行之官。《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語也。《爾雅·釋詁》行,言也。《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歌行。《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廣韻》下孟切,胻去聲。《玉篇》行,迹也。《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姓。《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扶風。《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集韻》寒岡切,音杭。《類篇》列也。《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

中行,複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太行,山名。《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輩行也。《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韻會》行行,剛健貌。《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韻補》叶先韻。《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

【遍】

遍【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與徧同。詳彳部徧字註。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