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缄朗咏毛发竦

出自:宋代·苏舜钦《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

拼音:[kāi][jiān][lǎng][yǒng][máo][fā,fà][sǒng]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人生交分耻苟合,贵以道义久可要。
薄俗盈虚逐势利,清风绵邈日已凋。
长吟宇宙独引领,浩浩万古与我遥。
安得此身有两翅,飒然远举随风飙。
近逢公素我同好,厌愤偷俗常郁陶。
君方调官镇京口,我以重罪废本朝。
身虽俱在大江外,不得会合烦相邀。
秋风八月天地肃,千里明回草木焦。
夕霜惨烈气节劲,激起壮思冲斗杓。
岂如儿女但悲感,唧唧吟叹随螳蜩。
拟攀飞云抱明月,欲踏海门观怒涛。
念君治所近不远,江山蟠辟气象豪。
楼头阴明变霞雾,槛下日夕斗蜃蛟。
便将一往刷滞闷,去兴草茁不可薅。
呼儿襆衣办舟楫,一日百里岂惮劳。
君方酒酣亦思我,奔墨纸上为长谣。
上言风物丽复壮,下述宴集乐且遨。
意我羁愁正无赖,欲以此事相誇招。
此篇笔绝墨未渗,我舟适到范老桥。
古人千里有神会,以兹可信非相辽。
倜然不以穷见弃,旷然不以位自骄。
开缄朗咏毛发竦,通夕噤痒睫不交。
病膜谁将宝篦刮,痒背恰得仙人抓。
长川奔浑走一气,巨镇截嶭上赤霄。
又如阴云载雷电,光怪迸漏不可包。
惊呼叹伏已不暇,焉敢有意急其高。
却疑欺我老困顿,故作大句来相鏖。
近罹罪辱舌虽在,每避嫌谤口已胶。
更遭掀搅岂不畏,欲取笔砚俱焚烧。
既承嘉命敢无报,将吐复茹移昏朝。
留连日日奉杯宴,殊无閒隙吟风骚。
看君岸帻卷大白,有似巨浸吸百潮。
宾从倾颓尚未厌,直恐溃烂肠与脬。
神迷耳热眼生缬,嚼尽宝墨狂酲消。
欢流乐极古所戒,不免厌旦潜遁逃。
还家数日却愁寂,梦中犹奉笑与嘲。
强为短篇答高谊,鄙事轧轧空自挠。
览之捧腹定绝倒,幸为投弃无传抄。
相思复拟往相会,予今岂复如系匏。
行看雪夜景清绝,更乘逸兴飞轻舠。

查看原文

注释

【开缄】开拆(函件等)。
【朗咏】高声吟诵。
【毛发】1.人体上的毛与头发。 2.特指头发。 3.比喻细小﹐细微。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开】

開【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侅。《說文》張也。《廣韻》解也。《韻會》啟也。《爾雅·釋言》闢也。

《五音集韻》通也。《易·乾卦疏》亨通也。會合萬物,令使開通而爲亨也。

發也。《禮·學記》故君子之敎喻也。開而勿達。《註》開謂發頭角。《疏》但爲學者,開發大義頭角而已。

釋也。《易·乾坤卦文言疏》諸卦及爻,皆從乾坤而出,故特作文言,以開釋之。《書·多方》殄戮多罪,亦克用勸,開釋無辜,亦克用勸。

《韻會》條也。

始也。《後漢·馮衍傳》開歲發春兮,百卉含英。《註》開、發,皆始也。《禮·檀弓》曩者爾心或開予。《註》開,謂諫爭有所發起。

星名。《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註》春秋運斗極云:斗第六開陽。

《集韻》州名。本漢朐䏰縣地,後魏置開州鎭。

縣名。《史記·高祖紀》與偕攻開封。

《功臣年表》開封侯陶舍。《註》縣名。屬河南。

《集韻》人名。《左傳·襄二十三年》曹開御戎。《註》齊臣。

《韻會》姓也。

《集韻》通作闓。詳闓字註。

《集韻》輕煙切,音牽。山名。在雍州。通作汧。

《韻補》叶音虧。《謝惠連·擣衣篇》盈篋自余手,幽緘君開。腰帶準疇昔,不知今是非。

叶音欺。《左思·蜀都賦》宣化之闥,崇禮之闈。華闕雙邈,重門洞開。

【缄】

緘【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古咸切《集韻》《韻會》居咸切,音監。《說文》束篋也。《廣韻》緘封。《家語》孔子觀周廟,有金人,三緘其口。《莊子·齊物論》其厭也如緘。

《集韻》公陷切,減去聲。棺旁所以繫縴者。

與咸通。《禮·喪大記》大夫士以咸。《註》咸讀爲緘也。《釋名》棺束曰緘。緘,函也,古者棺不釘也。

【朗】

朗【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脼《集韻》同朖。《詩·大雅》高朗令終。《傳》朗,明也。

姓。《廣韻》出姓苑。

《韻補》叶盧當切。《王逸·九思》昊天兮淸涼,氣兮高朗。北風兮潦冽,草木兮蒼黃。

【咏】

咏【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爲命切,音泳。《說文》本作詠,歌也。《前漢·東方朔傳》彈琴其中,以咏先王之風。《禮·文王世子》適饌省醴,養老之珍具,遂發咏焉。《註》發咏,謂以樂納之。

《集韻》或作永。《詩·魏風》誰之永號。《釋文》作咏。○按《玉篇》《廣韻》諸書本作咏。《字彙》作咏,从二水,附六畫,非,今攺正。咏字右从二水作,不从永。(詠)《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爲命切,音泳。《說文》歌也。《玉篇》長言也。《增韻》詠歌謳吟也。《書·益稷》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傳》以合詠歌之聲也。《爾雅序》敘詩人之興詠。《疏》詠者,永言也。《前漢·藝文志》詠其聲謂之歌。

鳥鳴亦曰詠。《陸機·悲哉行》耳悲詠時禽。《註》禽聲應時而變也。

通作咏。《史記·樂書》歌詠其聲也。《禮·樂記》作歌咏。

《說文長箋》省作永。《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

【毛】

毛【辰集下】【毛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莫袍切《集韻》《韻會》謨袍切,音旄。《說文》眉髮之屬,及獸毛也。《釋名》毛,貌也,冒也,在表所以別形貌,自覆冒也。《詩·小雅》不屬于毛。《註》毛者,體骨之餘氣末屬也。《周禮·秋官》《司儀》王燕,則諸侯毛。《鄭註》謂以須髮坐也。《齊語》班序顚毛,以爲民紀。《註》顚,頂也。毛,髮也。次列頂髮之白黑,使長幼有等。

髮班白曰二毛。《禮·檀弓》古之征伐者,不獲二毛。

獸爲毛蟲。《周禮·地官》以土會之灋,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動物宜毛物。《註》毛物,貂、狐、貒、貉之屬,縟毛者也。《禮·月令》孟秋之月,其蟲毛。

《樂記》羽者嫗伏,毛者孕鬻。《正義曰》羽,鳥也。毛,獸也。

犧牲純色曰毛。《史記·三王世家》魯有白牡、騂剛之牲,羣公不毛。《註》何休曰:不毛,不純毛也。

草也。《左傳·隱三年》㵎溪沼沚之毛。

《昭七年》食土之毛,誰非君臣。

桑麻五穀之屬皆曰毛。《周禮·地官·載師》凡宅不毛者,有里布。《註》鄭司農云:謂不種桑麻也。《公羊傳·宣十二年》錫之不毛之地。《註》不毛者,磽确不生五穀。

《崔豹·古今注》地以名山爲輔,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草木爲之毛。

去毛曰毛。《詩·魯頌》毛炰胾羹。《註》毛炰,爛去其毛而炰之。

柔毛,羊也。《禮·曲禮》羊曰柔毛。

莎草曰地毛。見《廣雅》。

扻毛,鹽草也。見《雷斆·炮炙序》。

《高麗方言》謂苧曰毛,苧布曰毛施背,見《雞林類事》。

閩南人謂毛曰膜。見《井觀瑣言》。

梵言欽跋羅,此云毛。顩缽羅,《西域記》云織細羊毛。褐賴縭,《西域記》云織野獸毛。

國名。

姓。《左傳·僖二十四年》魯衞毛耼,文之昭也。《廣韻》周武王弟毛公,後以爲氏。本居鉅鹿,避讎滎陽。漢毛亨治《詩》,作訓詁傳以授從子萇,時稱亨爲大毛公,萇爲小毛公。

竹名。《顧愷之·竹譜》南嶺有毛竹。《劉美之·續竹譜》毛竹,生武夷山。《李商隱詩》武夷洞裏毛生竹。

與髦通。《儀禮·士喪禮》馬不齊髦。《註》今文髦爲毛。亦作㲝。《周禮·天官·司裘註》中秋鳥獸㲝毨。亦作旄。《史記·夏本紀》羽旄齒革。

《集韻》莫報切,音帽。擇也。鄭康成說或从手作㧌。通作芼。

蒙晡切,音模。《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後漢·馮衍傳》饑者毛食。《註》太子賢曰:案《衍集》作無,今俗語猶然者,豈古語亦通乎。當讀如模。《集韻》又作。

【发】

發【午集中】【癶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方伐切,音髮。《說文》䠶發也。《詩·召南》壹發五豝。《傳》發,矢也。《前漢·匈奴傳》矢四發。《註》射禮三而止,每射四矢,故以十二矢爲一發。師古曰:發,猶今言箭一放兩放也。

《廣韻》起也。《孟子》舜發於畝之中。

舒也,揚也。《易·乾卦》六爻發揮。《疏》發,越也。

《坤卦》發於事業。《疏》宣發也。《左傳·桓二年》聲名以發之。《註》發揚此德也。

《博雅》開也。《書·武成》發鉅橋之粟。《疏》謂開出也。《詩·小雅》明發不寐。《註》謂將旦而光明開發也。

《玉篇》進也,行也。《博雅》去也。《詩·齊風》履我發兮。《疏》行必發足而去,故以發爲行也。《禮·玉藻》疾趨則欲發,而手足無移。《註》謂起屨也。

《釋名》撥也。撥使開也。《禮·王制》有發,則命大司徒,教士以車甲。《疏》謂有軍旅以發士卒也。

《廣韻》明也。《論語》亦足以發。《註》謂發明大體也。

《廣韻》舉也。《增韻》興也。《前漢·王吉傳》愼毋有所發。《註》謂興舉眾事也。

亂也。《詩·邶風》毋發我笱。

伐也。《詩·周頌》駿發爾私。《疏》以耜擊伐其私田,使之發起也。

遣也。《禮·檀弓》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註》發禮往賀也。

見也。《禮·禮器》君子樂其發也。《註》樂多其外見也。

動也。《老子·道德經》地無以寧,將恐發。

洩也。《楚辭·大招》春氣奮發。

《曆法》春夏曰發,秋冬曰斂。

發發,疾貌。《詩·小雅》飄風發發。《箋》寒且疾也。

《詩傳》長發,大禘也。《疏》大禘之樂歌也。《唐書·禮樂志》懿祖曰:長發之舞。

昏禮曰發齊。《荀子·禮論》大昏之未發齊也。《註》謂未有威儀節文。象太古時也。《史記·禮書》作廢齊。

《玉篇》發,駕車也。《揚子·方言》發,稅,舍車也。東齊海岱之閒謂之發,宋趙魏之閒謂之稅。《註》舍宜音寫,今通發,寫也。稅猶脫也。

《後漢·五行志》東方神鳥曰發明。《博雅》鳳皇晨鳴曰發明。

《汲冢周書》發人鹿鹿者,若鹿迅走。《註》發,東夷也。

淸發,水名。見《左傳》。

縣名。《前漢·地理志》餘發縣,屬九眞郡。發干縣,屬東郡。

姓。《史記·封禪書》游水發根。《註》游水,縣名。發根,人姓名。

《集韻》《正韻》北末切,音撥。《詩·衞風》鱣鮪發發。《傳》盛貌。馬融曰:魚尾著網發發然。《韓詩》作鱍。《說文》作鮁。

叶方吠切,音廢。《詩·豳風》一之日觱發。《傳》風寒也,叶下烈烈。音例。

叶非律切,廢入聲。《揚雄·長楊賦》紛紜沸渭,雲合電發。猋騰波流,機駭蠭軼。軼音亦。一說本賦發軼,與上文爰整其旅,乃命驃衞,衞字爲韻。發,音費。軼,音替。古霽寘二韻通,非發讀廢入聲,與軼音亦叶也。

【竦】

竦【午集下】【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悚。《說文》敬也,自申束也。《前漢·東方朔傳》寡人將竦意而覽焉。

懼也。《詩·商頌》不戁不竦。《註》懼也。

上也。《楚語》竦善抑惡。

《集韻》竦,動也。

《釋名》竦,從也。體皮皆從引也。

鳥名。《山海經》灌題之山有鳥焉,見人則躍,名曰竦斯,其鳴自呼。

與聳同。《揚雄·長楊賦》整輿竦戎。《註》方言曰:西漢之閒相觀曰聳,竦與聳古字通。

相关诗句
更乘逸兴飞轻舠 行看雪夜景清绝 予今岂复如系匏 相思复拟往相会 幸为投弃无传抄 览之捧腹定绝倒 鄙事轧轧空自挠 强为短篇答高谊 梦中犹奉笑与嘲 还家数日却愁寂 不免厌旦潜遁逃 欢流乐极古所戒 嚼尽宝墨狂酲消 神迷耳热眼生缬 直恐溃烂肠与脬 宾从倾颓尚未厌 有似巨浸吸百潮 看君岸帻卷大白 殊无閒隙吟风骚 留连日日奉杯宴 将吐复茹移昏朝 既承嘉命敢无报 欲取笔砚俱焚烧 更遭掀搅岂不畏 每避嫌谤口已胶 近罹罪辱舌虽在 故作大句来相鏖 却疑欺我老困顿 焉敢有意急其高 惊呼叹伏已不暇 光怪迸漏不可包 又如阴云载雷电 巨镇截嶭上赤霄 长川奔浑走一气 痒背恰得仙人抓 病膜谁将宝篦刮 通夕噤痒睫不交 开缄朗咏毛发竦 旷然不以位自骄 倜然不以穷见弃 以兹可信非相辽 古人千里有神会 我舟适到范老桥 此篇笔绝墨未渗 欲以此事相誇招 意我羁愁正无赖 下述宴集乐且遨 上言风物丽复壮 奔墨纸上为长谣 君方酒酣亦思我 一日百里岂惮劳 呼儿襆衣办舟楫 去兴草茁不可薅 便将一往刷滞闷 槛下日夕斗蜃蛟 楼头阴明变霞雾 江山蟠辟气象豪 念君治所近不远 欲踏海门观怒涛 拟攀飞云抱明月 唧唧吟叹随螳蜩 岂如儿女但悲感 激起壮思冲斗杓 夕霜惨烈气节劲 千里明回草木焦 秋风八月天地肃 不得会合烦相邀 身虽俱在大江外 我以重罪废本朝 君方调官镇京口 厌愤偷俗常郁陶 近逢公素我同好 飒然远举随风飙 安得此身有两翅 浩浩万古与我遥 长吟宇宙独引领 清风绵邈日已凋 薄俗盈虚逐势利 贵以道义久可要 人生交分耻苟合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