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窟穴处

出自:宋代·苏舜钦《猎狐篇》

拼音:[bù,fǒu][zhī,zhì][kū][xué][chǔ,chù]

平仄:仄平平平仄

老狐宅城隅,涵养体丰大。
不知窟穴处,草木但掩蔼。
秋食承露禾,夏饮灌园派。
暮夜出旁舍,鸡畜遭横害。
晚登埤堄鸣,呼吸召百怪。
或为婴儿啼,或变艳妇态。
不知几十年,出处颇安泰。
古语比社鼠,盖亦有恃赖。
邑中年少儿,耽猎若沈瘵。
远郊尽雉兔,近水歼鳞介。
养犬号青鹘,逐兽驰不再。
勇闻此老孤,取必将自快。
纵犬索幽邃,张人作疆界。
兹时颇窘急,迸出赤电骇。
群小助呼嗥,奔驰数颠沛。
所向不能入,有类狼失狈。
钩牙咋巨颡,髓血相溃沫。
喘叫遂死矣,争观若期会。
何暇正丘首,腥臊满蓬艾。
数穴相穿通,城堞几隳坏。
久纵此凶妖,一旦果祸败。
皮为榻上藉,肉作盘中脍。
观此为之吟,书以为警戒。

查看原文

注释

【窟穴】洞穴;巢穴(多指坏人隐藏的地方)。
【穴处】1.居住山洞。 2.指某些穴居的兽和虫。 3.比喻知识短浅。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知】

知【午集中】【矢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智平聲。《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

《玉篇》識也,覺也。《增韻》喩也。《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

漢有見知法。《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

相交曰知。《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

《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

《爾雅·釋詁》匹也。《詩·檜風》樂子之無知。《註》匹也。

《廣韻》欲也。《禮·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

猶記憶也。《論語》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猶主也。《易·繫辭》乾知大始。《左傳·襄二十六年》公孫揮曰:子產其將知政矣。《魏了翁·讀書雜抄》後世官制上知字始此。

《揚子·方言》愈也。南楚病愈者,或謂之知。《黃帝素問》二刺則知。《註》上古以小便利腹中和爲知。

藥名。《日華志》預知子,取綴衣領上,遇有蠱毒,則聞其有聲。

地名。《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徒敗于且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姓。《左傳》晉有知季,卽荀首也。別食知邑,又爲知氏。

《諡法》官人應實曰知。

【窟】

窟【午集下】【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篇海》窟,室也,孔穴也。《禮·禮運》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左傳·襄三十年》鄭伯有爲窟室,而夜飮酒。《史記·專諸傳》公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註》謂掘地爲室。

山名。《北史·鄭義傳》隱居滎陽三窟山。《水經注》唐述山謂之唐述窟。

西一里有時亮窟。

月窟,月所生。

《戰國策》蘇秦特窮巷掘門。《註》掘卽窟,古字通。

叶丘月切,音闕。《謝靈運·辭祿賦》解龜紐于城邑,反褐衣于丘窟。頖人事于一朝,與世物乎長絕。

叶區乙切,音乞。《蘇軾·石炭詩》君知欲斫姦邪窟,楚國何曾斬無極。《六書音義》亦作堀。

【穴】

穴【午集下】【穴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胡決切,音坹。《說文》土室也。《易·繫辭》上古穴居而野處。《詩·大雅》陶復陶穴。《箋》未有寢廟,故覆穴而居。

《玉篇》孔穴也。《孟子》鑽穴隙相窺。

《廣韻》窟也。《易·需卦》出自穴。

訓爲側。《爾雅·釋水》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

官名。《周禮·秋官》穴氏掌攻蟄獸。《疏》凡獸皆藏穴中,故以穴爲官名,使取蟄獸。

地名。《書·禹貢》鳥鼠同穴。《爾雅·釋地》岠齊州以南戴日爲丹穴。《左傳·文十一年》潘崇伐麇,至于鍚穴。《註》鍚穴,麇地。《水經注》中廬縣之西山謂之馬穴山。《左思·蜀都賦》嘉魚出于丙穴。《註》丙穴,在漢中沔陽縣北。

《韻會》古穴切。《前漢·天文志》暈適背穴。《註》孟康曰:穴,或作鐍,其形如鐍。如淳曰:凡氣在日上爲冠爲戴,在旁直射爲珥,在旁如半環向日爲抱,向外爲背,有氣刺日爲鐍。鐍,抉傷也。

叶胡桂切。《曹植·七啓》采英奇于側陋,宣皇明于巖穴。此甯子商歌之秋,而呂望所以投綸而逝。

《集韻》戸橘切。《淮南子·原道訓》水居窟穴,人民有室。《孔融詩》言多令事敗,器漏苦不密。河潰蟻孔端,山壞由猿穴。

【处】

處【申集中】【虍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音杵。《玉篇》居也。《詩·王風》莫或遑處。

止也。《詩·召南》其後也處。《廣韻》留也,息也,定也。

居室也。《詩·大雅》于時處處。

歸也。《左傳·襄四年》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

分別也。《晉書·杜預傳》處分旣定,乃啓請伐吳之期。

制也。《晉書·食貨志》人閒巧僞滋多,雖處以嚴,而不能禁也。

姓。《前漢·藝文志》《處子》九篇。《師古註》《史記》云:趙有處子。《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北海太守處興。

州名。《一統志》晉屬永嘉郡,隋置處州。

《廣韻》讀去聲,昌據切。所也。《詩·邶風》爰居爰處,爰喪其馬。《魯語》五三次。《註》次,處也。三處,野、朝、市也。

《集韻》居御切。通據。人名,齊有梁丘處。

通杵。《公羊傳·僖十二年》侯處臼卒。《註》《左傳》作杵臼。《說文》作処。《廣韻》俗作䖏。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