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燃薪暖絮衾

出自:宋代·陆游《春日杂兴》

拼音:[yè][yè][rán][xīn][nuǎn][xù][qīn]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夜夜燃薪暖絮衾,禺中一饭直千金。
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

查看原文

字义

【夜】

夜【丑集下】【夕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耶去聲。日入爲夜,與晝對。《夏小正》時有養夜。《註》猶言永夜也。《周禮·秋官·司寤氏》以星分夜,以詔夜士夜禁。《衞宏·漢舊儀》晝漏盡,夜漏起,省中黃門持五夜。《註》晝有朝禺中晡夕,夜有甲乙丙丁戊。漢制,金吾掌宮外,戒非常,惟元夜弛禁,前後各一日,謂之放夜。

宣夜,窺天之器。《蔡邕·釋誨》言天體者有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

夜明,祭月之坎。《禮·祭法》夜明,祭月也。

武宿夜,武舞曲名。《禮·祭統》舞莫重於武宿夜。

子夜,晉曲名。《樂府·解題》昔女子名子夜者造此聲,其聲甚哀。

國名。西夜,去長安萬三百五十里,見《前漢·西域傳》。

夜郞,在播州。見《蜀記》。

《史記·夏本紀》桀鑿池爲夜宮。

使夜,漢宮官名,見《外戚傳》。

不夜,城名,在西夏。《杜甫詩》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邵氏聞見錄》無風塞,不夜城,西夏有其地,王詔經略西邊至其處。《齊地記》齊有不夜城,古者有日夜照于東境,萊子立此城,以不夜爲名。

墓穴曰夜臺,一曰長夜。《古詩》築此長夜室。

嘉夜,草名。《前漢·禮樂志郊祀歌》俠嘉夜,蘭芳。《註》俠挾同。嘉夜,芳草也。《楊愼·轉注》作液,非。

姓,見《通志》。

《集韻》夷益切,音亦。東海縣名。

他歷切,音惕。列子湯問篇,師曠方夜擿耳,俛首而聽之,弗聞其聲,見《古今轉注》。

通御韻。《屈原·離騷》吾令鳳凰飛騰兮,繼之以日夜。飄風屯其相離兮,率雲霓而來御。

古通箇韻。《作叶,非。

叶羊洳切,音豫。《詩·唐風》夏之日,冬之夜。叶下居,居音倨。

叶以灼切,音龠。《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叶下惡。《說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从夕,。

【燃】

燃【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俗然字。詳然字註。《元經》光熙元年夏五月範陽地燃。

《拾遺記》周武王六年,燃丘之國獻比翼鳥。

【薪】

薪【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息鄰切《韻會》斯人切,音新。《說文》蕘也。

柴也。《詩·齊風》析薪如之何。《禮·月令》季秋草木黃落,乃伐薪爲炭。《周禮·地官·甸師註》大木曰薪。

草亦曰薪。《孟子》毀傷其薪木。《趙岐註》恐其傷我薪草樹木也。

采薪亦曰薪。《前漢·法志》罪人獄已決完,爲城旦舂,滿三歲爲鬼薪、白粲。

【暖】

暖【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同㬉。《禮·月令》行春令則暖風來至。《楚辭·天問》何所冬暖。

《集韻》許元切,音暄。柔貌。《莊子·徐無鬼》有暖姝者。《音義》吁爰反。柔貌。

《集韻》火遠切,音咺。義同。

【絮】

絮【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息御切《集韻》《正韻》息據切,音楈。《說文》敝緜也。《釋名》絮,胥也,胥久故解落也。《急就篇註》漬繭擘之精者曰緜,粗者曰絮。今則謂新者爲緜,故者曰絮。《前漢·文帝紀》九十以上賜帛,人二疋,絮三斤。《註》師古曰:絮,綿也。

《史記·絳侯世家》太后以冒絮提文帝。《註》應劭曰:陌額絮也。晉灼曰:《巴蜀異物志》謂頭上巾爲冒絮。

《廣韻》抽據切《集韻》楮御切《韻會》摛據切,音悇。《禮·曲禮》毋絮羹。《註》絮,猶調也。《釋文》謂加以鹽梅也。

《廣韻》乃亞切,音䏧。《集韻》企夜切,音㰤。絲棼也。

《廣韻》《集韻》尼據切,音女。姓也。《前漢·張敞傳》敞使賊捕掾絮舜有所案驗。

《集韻》《韻會》人余切,音如。姓也。

《集韻》女加切,音挐。義同。

【衾】

衾【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去金切《集韻》《韻會》袪音切,。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