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固启佳城

出自:宋代·司马光《致政邵少卿挽词》

拼音:[běi,bèi][gù][qǐ][jiā][chéng]

平仄:仄仄仄平平

北固启佳城,东吴霣德星。
穗帷长寂寞,羽扇遂飘零。
泉烛千年碧,霜松数寸青。
馀庆知有在,玉树满阶庭。

查看原文

注释

【北固】山名。固,也写作"顾"。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东北。有南﹑中﹑北三峰。北峰三面临江,形势险要,故称"北固"。南朝梁武帝曾登此山,谓可为京口壮观,改曰"北顾"。参阅《世说新语.言语》"荀中郎在京口﹐登北固望海云"刘孝标注引《南徐州记》﹑《南史.临川静忠王宏传》。
【佳城】喻指墓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北】

北【子集下】【匕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綳入聲。《說文》乖也。从二人相背。《徐曰》乖者,相背違也。《史記·魯仲連傳》士無反北之心。《玉篇》方名。《史記·天官書》北方水,太隂之精,主冬,曰壬癸。《前漢·律歷志》太隂者北方。北,伏也。陽氣伏于下,于時爲冬。

《廣韻》奔也。《史記·管仲傳》吾三戰三北。

《集韻》補妹切《韻會》蒲妹切,音背。《集韻》違也。《正韻》分異也。《書·舜典》分北三苗。《註》分其頑梗,使背離也。

【固】

固【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怘《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慕切,音顧。《說文》四塞也。从囗古聲。《徐鍇曰》淮南子謂九州之險,爲九州之塞也。《禮·禮運》城郭溝池以爲固。《周禮·夏官·掌固》掌修城郭溝池樹渠之固。《註》掌國所依阻者。城郭已下數事,皆是牢固之事也。《孟子》固國不以山谿之險。

《唐韻》堅也。《論語》學則不固。《詩·魯頌》式固爾猷,淮夷卒獲。《禮·曲禮》將適舍求無固。《註》就館不能無求於主人,執所欲,而必得之,非爲客之義。

《廣韻》再辭也。《書·大禹謨》禹拜稽首固辭。《禮·投壺》敢固以請。《註》固之言如故也,如故者,重辭也。

執一不通也。《論語》非敢爲佞也,疾固也。《孟子》固哉,高叟之爲詩也。

鄙陋也。《禮·曲禮》輟朝而顧君子謂之固。《註》謂鄙野不達禮也。

《哀公問》公曰:寡人固不固,焉得聞此言。《註》固,陋也。

本然之詞。《孟子》天下固畏齊之强也。《又》固所願也。

已然之詞。《孟子》夫世祿,滕固行之矣。

《屈原·離騷》自前世而固然。

常然之詞。《孟子》若固有之。

固守也。《論語》君子固窮。

姓。《說苑》有固乗。

僕固,複姓。唐有僕固懷恩。

固始,漢侯國名。成固,縣名。固陵,聚名。《後漢·郡國志》固始國,屬豫州汝南郡。成固,屬益州漢中郡。固陵,屬豫州國陽夏縣。

與錮通。《禮·月令》季冬行春令,國多固疾。《註》謂久疾不瘥也。

【启】

启【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康禮切《集韻》《韻會》遣禮切《正韻》祛禮切,音棨。《說文》開也。从戶从口。《玉篇》書曰启明,本亦作啓。

《爾雅·釋天》明星謂之启明。《註》太白星也。晨見東方爲启明,昏見西方爲太白。○按《詩·小雅》作啓明。

【佳】

佳【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古膎切《集韻》《韻會》居膎切,曰:如汝言亦復佳。

《韻補》叶堅溪切,音稽。《揚雄·反騷》閨中容競綽約兮,相態以麗佳。知衆嫭之嫉妒兮,何必颺累之蛾眉。

叶居何切,音歌。《白居易詩》坐愁今夜醒,其奈秋懷何。有客忽叩門,語言亦何佳。

【城】

城【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內曰城,外曰郭。《釋名》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毀也。《古今注》盛也,盛受國都也。《淮南子·原道訓》夏鯀作三仞之城。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白虎通》天子曰崇城。《史記·始皇本紀》帝築萬里長城。《前漢·元帝紀》帝初築長安城。城南爲南斗形,城北爲北斗形,因名斗城。

諸侯僭侈,建城踰制,謂之產城,若生子長大之義。《司馬法曰》攻城者,攻其所產。

《唐·李肇·國史補》元日冬至,大朝會,百官已集,宰相後至,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王禹偁·待漏院記》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啓行,煌煌火城。

層城。《淮南子·地形訓》掘崑崙墟以下地,中有層城九重。《孫綽·天台賦》苟台嶺之可攀,亦何羨于層城。

官名。《左傳·文十六年》公子蕩爲司城。《註》宋桓公,以武公諱,司空攺司城。

宮名。《前漢·班倢伃傳》倢伃居增城舍。

山名。析城,在河東濩縣西。《書·禹貢》底柱析城。

赤城山,在會稽東南。《孫綽·天台賦》赤城霞起以建標。

墓地曰佳城。《博物志》夏侯嬰死,送葬至東都門外,馬踣地悲鳴,掘之,得石槨,銘曰:佳城鬱鬱,三千年見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

姓。城渾。

司城,複姓。

叶辰羊切,音常。《韓愈·贈張籍詩》我友東來說,我家免禍殃。乗船下汴水,東去趨彭城。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