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塞参差接

出自:宋代·司马光《送周寺丞畋知洛南》

拼音:[chǔ][sāi,sài,sè][cān,shēn,cēn,sān][chà,chā,chāi,cī][jiē]

平仄:仄平平平平

太华指商于,中间百里馀。
稍行山驿远,渐与世尘疏。
楚塞参差接,秦民错杂居。
惜哉非綮肯,不足试投虚。

查看原文

注释

【参差】1.不齐貌。 2.纷纭繁杂。 3.蹉跎;错过。 4.远离;阻隔。 5.差不多;几乎。 6.很快;顷刻。 7.不一致;矛盾。 8.差池;差错。 9.古代乐器名。洞箫,即无底的排箫。亦名笙。相传为舜造,象凤翼参差不齐。参差(cēncī) : 1.长短、高低不一致:参差不齐。 2.差不多;近似:雪肤花貌参差是。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楚】

楚【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粗上聲。或作䠂。《說文》叢木也。一曰荆。《詩·小雅》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註》楚楚,茨棘貌。

《詩·召南》翹翹錯薪,言刈其楚。《疏》荆屬。薪雖皆高,楚尤翹翹而高也。

《禮·學記》夏楚二物,收其威也。《註》楚,荆也。扑撻犯禮者。

萇楚,草名。羊桃也。《詩·檜風》隰有萇楚,猗儺其枝。

楚楚,鮮明貌。《詩·檜風》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辛楚,痛也,別作憷。《陸機·與弟士衡詩》慷慨含辛楚。

國名。《書·禹貢》荆州之域,周熊繹始封。

三楚,地名。《史記·貨殖傳》淮北郡、汝南郡,西楚也。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東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南楚也。

南方曰楚。《後漢·史岑出師頌》朔風變楚。《李善註》朔,北方也,楚,南方也。

姓。《左傳》晉龜卜楚丘,趙襄子家臣楚隆。

《唐韻》《韻會》瘡據切,粗去聲。楚利也。

木名。出歷山。

《類篇》山於切,音疎。《杜甫·送孟十二詩》秋風楚竹冷,夜雪鞏梅春。

叶弭沼切,音杪。《前漢·楚元王傳》太上四子,伯兮早夭。仲氏王代,斿宅是楚。

【塞】

塞【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蘇則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則切,音㥶。塡也,隔也。《禮·月令》孟冬,天地不通,閉塞成冬。《又》謹關梁,塞徯徑,季春開通道路,無有障塞。

充也,滿也。《書·舜典》溫恭允塞。《詩·鄘風》秉心塞淵。

國之阨險曰塞。《史記·蘇秦傳》秦四塞之國,披山帶渭。《後漢·杜篤傳》城池百尺,扼塞要害。

月在辛曰塞,見《爾雅·釋天》。

塞塞,不安貌,見《博雅》。

伊蒲塞,卽優婆塞。《後漢·楚王英傳》以助伊蒲塞桑門之饌。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先代切,音賽。邊界也。《禮·月令》孟冬備邊境,完要塞。

九塞。《淮南子·地形訓》九塞,太汾,澠阨荆阮方城,殽阪,井陘,令疵,句注,居庸。《註》太汾在晉,澠阨殽阪皆在弘農郡,荆阮方城皆在楚,井陘在常山,令疵在遼西,句注在鴈門隂館,居庸在上谷阻陽之東。

紫塞。《古今注》秦築長城,土色皆紫,因名。

博塞,戲具也。《莊子·騈拇篇》問穀何事,則博塞以遊。

姓。

與賽同。《前漢·郊祀志》冬塞禱祈。本作。

【参】

參【子集下】【厶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倉含切,音驂。《集韻》謀度也,閒厠也。

《玉篇》相謁也。《廣韻》參,承也,覲也。

《增韻》干與也,參錯也。

《韻會》三相參爲參,五相伍爲伍。《易·繫辭》參伍以變。《韻會》左傳,自參以上。周禮,設其參。皆謂三相參列也。後世參軍,參謀,參知政事,蓋取此義。

星名。《前漢·天文志》參爲白虎三星,直者是爲衡石。《註》參三星者,白虎宿中,東西直似稱衡也。

《唐韻》所今切《集韻》《韻會》《正韻》疏簪切,音森。《說文》商星也。本作曑,从晶㐱聲。《徐曰》其上晶與星同義也。今文作參。

《韻會》叢立貌。《束皙·補亡詩》參參其穡。《論語》立則見其參於前。

姓。《廣韻》祝融之後。

人參。藥名。本作薓。

《唐韻》楚簪切《集韻》《韻會》初簪切,音嵾。《廣韻》同嵾。嵾嵳,不齊貌。《詩·周南》參差荇菜。

《張衡·思賦》長余佩之參參。《註》長貌。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桑感切,音糝。雜也。《韻會》與糝同。《周禮·天官·司裘註》大射,大侯九十,參七十,干五十。

《正韻》七紺切,音摻。曲名。

參鼓,亦作摻鼓。

與三通。《周禮·冬官考工記》分去一。

【差】

差【寅集中】【工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察辭于差。《前漢•東方朔傳》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爾雅•釋詁》擇也。《釋文》差音㐅。《詩•小雅》旣差我馬。

《廣韻》楚宜切《集韻》《韻會》叉宜切《正韻》叉茲切,音縒。《廣韻》次也,不齊等也。《后漢荀爽傳》天子娶十二,諸侯以下各有等差。

《玉篇》參差,不齊也。《韻會》參差,亂絲貌。參相參爲參,兩相參爲差。《詩•周南》參差荇菜。《風俗通》舜作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其形參差,象鳳翼。

《韻會》參差,洞簫也。《楚辭•九歌》吹參差兮誰思。

《韻會》差池,燕飛也。《詩•邶風》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唐韻》楚佳切。《集韻》《韻會》《正韻》初佳切,音釵。《韻會》差使也。《唐宣宗詔》凡役事委令輪差。

擇也。《廣韻》風》穀旦于差。《釋文》差,鄭初佳反。王音嗟。徐七何反。

《廣韻》差殊,亦不齊。《禮•王制》庶人在官者,其祿以是爲差。《釋文》差,初佳反。徐,初宜反。

僭差。《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軍禮同邦國。《註》同謂威其不協僭差者。《釋文》差,初佳反。

《韻會》夫差,吳王名。

差分,算法。《周禮•地官•九數註》有差分,今有重差。

《集韻》《韻會》《正韻》倉何切,音磋。《集韻》淅也。《禮•喪大記》御者差沐于堂上。《註》差,淅也。淅飯米取其潘爲沐也。

《韻補》差,過也。《屈原•離騷》湯禹儼而祗敬兮,周論道而莫差。

《韻會》景差,楚人名。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楚懈切,釵去聲。《廣韻》病除也。《集韻》瘉也。《魏志•張遼傳》疾小差。

《韻會》差,較也。《左傳•宣十二年註》拔旗投衡使不帆,風差輕。《釋文》差,初賣反。

《集韻》楚嫁切,杈去聲。差異也。《韓愈•瀧吏詩》颶風有時作,掀簸眞差事。

與磋通。《韻會》磋或作差。

《集韻》古與嗟通。註詳口部十畫。

【接】

接【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子葉切《集韻》《韻會》《正韻》卽涉切,音楫。《說文》交也。《廣韻》合也,會也。《易·蒙卦》子克家,剛柔接也。《疏》陽居卦內,接待羣隂。

《晉卦》晝日三接。《禮·表記》君子之接如水。《疏》如兩水相交,尋合而已。

持也,受也,承也。《禮·曲禮》接下承弣。《註》接客手下也。《史記·平準書》漢興,接秦之弊。

《增韻》接續也,連也。《禮·曲禮》堂上接武。《註》武,迹也。迹相接,謂每移足半躡之。《前漢·西域傳》烏秅國民接手飮。《註》自高山下谿㵎中飮水,故接連其手。

近也。《儀禮·聘禮》賓立接西塾。

捷也。《禮·曾子問》接祭而已矣。《疏》接,捷速也。速而祭之。

反接,謂反縛兩手也。《前漢·平傳》樊噲受詔卽反接。

姓。《史記·孟子荀卿傳》接子,齊人,學黃老道德之術。《集韻》或作擑。

《集韻》《韻會》《正韻》疾葉切,音捷。《禮·內則》國君世子生,接以太牢。《註》接讀爲捷,勝也。謂食其母,使補虛强氣也。

《荀子·大略篇》先事慮事謂之接。《註》接讀爲捷,速也。

測洽切,音鍤。與扱同。《周禮·地官·廩人》大祭祀,則共其接盛。《註》接讀爲扱。扱以授春人舂之。《疏》頒扱與春人。

《集韻》色甲切,音霎。與翣同。《周禮·天官·縫人衣翣柳之材註》故書翣作接。

檄頰切,音協。與挾同。亦持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