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老叉句

出自:宋代·刘克庄《葵霍□□□□□□小诗还贽》

拼音:[ài][yín][lǎo][chā,chá,chǎ][jù,gōu]

平仄:仄平仄平平

州牧有佳客,□□□□□。
爱吟老叉句,犹记照邻文。
□□□□□,□□□□□。
吾无恤孤力,怀旧意空勤。

查看原文

字义

【爱】

愛【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同㤅。仁之發也。从心旡聲。

親也,恩也,惠也,憐也,寵也,好樂也,吝惜也,慕也,隱也。

《孝經·諫諍章疏》愛者,奉上之通稱。

《諡法》嗇於賜與曰愛。

姓。宋刺史愛申。

叶烏胃切,音穢。《詩·小雅》心乎愛矣,遐不謂矣。《楚辭·九章》世溷濁莫吾知,人心不可謂兮。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袁宏·名臣贊》滄海橫流,玉石同碎。達人兼善,廢已存愛。《謝瞻·答靈運詩》尋塗塗旣睽,卽理理已對。絲路有恆悲,矧乃所在愛。小篆作㤅。

【吟】

吟【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唫㕂《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音切,音崟。《說文》呻也。《廣韻》歎也。

《增韻》哦也,咏也,鳴也。《莊子·德充符》倚樹而吟。《戰國策》晝吟宵哭。《楚辭·漁父》行吟澤畔。《荀子·不苟篇》盜跖吟口。《註》吟咏長在人口也。《後漢·梁冀傳》口吟舌言。《註》謂語吃不能明了。

姓。《正字通》唐嘉州刺史吟約。

音含。《前漢·郊祀歌》靈安留,吟靑黃。《註》服虔曰:吟音含。○按師古云:服說非也。吟,歌誦也,靑黃,四時之樂也。然服有此音,今存之。

《集韻》牛錦切,音僸。《揚雄·解嘲》蔡澤雖噤吟,而笑唐舉。《註》師古曰:噤吟,頷頤之貌。吟,魚錦反。

《集韻》宜禁切,音。長咏也。《韓愈·同宿聮句》白鶴叫相喑。喑或作吟,吟去聲。

音噤。《史記·淮隂侯傳》雖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註》吟,巨蔭反。

音琴。亦見《史記·淮隂侯傳索隱註》。《說文》或作䪩訡。《集韻》亦作欽。

【老】

老【未集中】【老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栳。《說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公羊傳·宣十一年》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註》六十稱耋,七十稱老。

《詩·鄭風》與子偕老。《疏》沒身不衰也。《禮·祭義》貴老。爲其近于親也。

《周禮·地官·鄕老註》老,尊稱也。

《儀禮·聘禮》授老幣。《註》老賔之臣。《疏》大夫家臣稱老。

《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註》卿老亦卿也。

《禮·王制》天子之老。《註》老謂上公。

《禮·禮運》三老在學。《註》乞言,則受之三老。《左傳·昭三年》三老凍餒。《註》三老,謂上壽、中壽、下壽,皆八十已上。

《左傳·隱三年》桓公立,乃老。《註》老,致仕也。

《列子·天瑞篇》老,耄也。

姓。《廣韻》宋有老佐。

《韻補》叶朗口切。《釋名》老,朽也。《史記·律書》酉者,萬物之老也。

《韻補》叶滿補切,姥當以此得聲。《班固·西都賦》若臣者,徒觀迹於舊墟,聞之乎故老。十分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舉也。

【叉】

叉【子集下】【又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初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初加切,音差。《說文》手指相錯。《玉篇》指相交也。《增韻》俗呼拱手曰叉手。《柳宗元詩》入郡腰常折,逢人手盡叉。

《酉陽雜俎》蘇都識匿國有夜叉城,城舊有野叉,其窟見在。《唐書·酷吏傳》監察御史李全交酷虐,號鬼面夜叉。

《唐韻》楚佳切《集韻》初佳切《正韻》初皆切,音釵。義同。

《正韻》婦人笄,同釵。

《正韻》兩枝也。

【句】

句【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九遇切《集韻》《韻會》俱遇切,音屨。《玉篇》止也,言語章句也。《類篇》詞絕也。《詩·關雎疏》句古謂之言。秦漢以來,衆儒各爲訓詁,乃有句稱。句必聯字,而言句者,局也。聮字分疆,所以局言者也。

僂句,地名,龜所出也。《左傳·昭二十五年》初,臧昭伯如晉,臧會竊其寶龜僂句。

《禮·樂記》句中鉤。《疏》謂大屈也。言音聲大屈曲,感動人心,如中當於鉤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句兵欲無彈。《註》句兵,戈戟屬。《釋文》句,俱具反。

音鉤。

《史記·叔孫通傳》臚句。《註》上傳語告下爲臚,下告上爲句。

高句驪,遼東國名,漢爲縣。《前漢·地理志》元菟郡高句驪。

句容,縣名。《地理志》丹陽郡句容縣。

《廣韻》古音遘。《廣韻》句當。《宋史·曹彬傳》江南句當公事回。

姓。《華陽國志》王平,句扶,張翼,廖化爲將。時人曰:前有王句,後有張廖。

《類篇》拘也。

與彀同。《詩·大雅》敦弓旣句。《釋文》句,說文作彀。張弓曰彀。

《唐韻》《集韻》古侯切《韻會》《正韻》居侯切,音溝。俗作勾。《說文》曲也。《禮·月令》句者畢出。《左傳·哀十七年》越子爲左右句卒。《註》鉤伍相著,別爲左右屯。《前漢·趙充國傳》入鮮水北句廉上。《註》句廉,渭水岸曲而有廉稜也。

《集韻》亦作區。《禮·樂記》區萌達。《註》屈生曰區。《釋文》區音勾,古侯反。

句芒,春神。《禮·月令》其神句芒。

句龍,社神。《左傳·昭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爲后土。

句繹,邾地。《春秋·哀二年》盟于句繹。

句瀆,齊地。《左傳·襄十九年》執公子牙于句瀆之丘。《前漢·地理志》濟隂郡,句陽縣。《註》左傳句瀆之丘也。

寃句、句章,縣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句章縣,濟隂郡寃句縣。《註》師古曰,句音鉤。

句吳。《史記·吳世家》自號句吳。《註》吳言句者,發聲也。猶言于越耳。

《五音集韻》亦姓。《史記·仲尼弟子傳》句井疆。《註》正義曰:句作釣。

《廣韻》其俱切《集韻》權俱切,音衢。須句,地名。《春秋·文七年》公伐邾,取須句。《音義》句,其俱反。

句町,縣名。《前漢·地理志》牂牁郡句町縣。《註》師古曰,音劬挺。

《字彙補》與絇同。履頭飾也。《周禮·天官·屨人》靑句。《註》句當爲絇。《前漢·王莽傳》句履。《註》師古曰,其形岐頭。

《集韻》恭于切,音俱。本作拘。或作佝,止也。

《史記·孝文紀》故楚相蘇意爲將軍,軍句注。《註》應劭曰,山險名也。索隱曰,句音俱。包愷音鉤。

與矩同,方也。《莊子·田子方》履句履者知地形。《陸德明·音義》句音矩。徐云:其俱反。李云:方也。

古有切,音九。《淮南子·地形訓》自東北至西北方,有岐踵民,句癭民。《註》句,讀若九。《說文》本作(丩)聲。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