跄跄济济

出自:先秦·诗经《公刘》

拼音:[qiāng,qiàng][qiāng,qiàng][jì,jǐ][jì,jǐ]

平仄:平平仄仄

笃公刘,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辑用光。
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
既顺乃宣,而无永叹。
陟则在巘,复降在原。
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溥原。
乃陟南冈,乃觏于京。
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笃公刘,于京斯依。
跄跄济济,俾筵俾几。
既登乃依,乃造其曹。
执豕于牢,酌之用匏。
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乃冈。
相其阴阳,观其流泉。
其军三单,度其隰原。
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
笃公刘,于豳斯馆。
涉渭为乱,取厉取锻。
止基乃理,爰众爰有。
夹其皇涧,溯其过涧。
止旅乃密,芮鞫之即。

查看原文

注释

【跄跄】1.形容走路有节奏的样子。 2.飞跃奔腾貌。 3.舞貌。
【跄济】1.亦作"跄跻"。 2.行走安舒而有礼的样子。
【济济】形容人多:人才~ㄧ~一堂。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跄】

蹌【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七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千羊切,音鏘。《說文》動也。《爾雅·釋訓》蹌蹌,動也。《註》恐動趨步。《詩·齊風》巧趨蹌兮。《傳》蹌,巧趨貌。

《大雅》蹌蹌濟濟。《箋》士大夫之威儀也。《禮·曲禮》士蹌蹌。《釋文》蹌,本又作鶬,或作鏘。

《書·益稷》鳥獸蹌蹌。《釋文》舞貌。

《集韻》七亮切。與蹡同。走也。

【济】

濟【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泲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子禮切,音秭。水名。《說文》水出常山郡房子縣贊皇山。《釋名》濟,濟也,源出河北濟河而南也。《風俗通·山澤篇》濟者齊,齊其度量也。《書·禹貢》導沇水,東流爲濟。《傳》泉源爲沇,流去爲濟。

水名,出酈縣。《山海經》支離之山,濟水出焉。

濟南,郡名。《廣輿記》漢初爲濟南國,景帝時分郡。

濟濟,衆盛之貌。一曰多威儀也。《詩·大雅》濟濟多士。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子計切,音霽。渡也。《揚子·方言》過渡謂之涉濟。《詩·邶風》濟有深涉。

止也。《詩·鄘風》旣不我嘉,不能旋濟。

與霽通。亦止也。《爾雅·釋天》濟,謂之霽。《疏》濟,止也。今南陽人呼雨止爲霽。

成也。《左傳·僖二十年》以欲從人則可,以人從欲鮮濟。

利用也。《易·繫辭》臼杵之利,萬民以濟。

益也。《左傳·桓十一年》莫敖曰:盍請濟師于王。

賙救也。《易·繫辭》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

相助也。《易·謙卦》天道下濟而光明。

《揚子·方言》濟,憂也。陳楚或曰溼,或曰濟。

讀作擠,滅也。《晉語》二帝用師,以相濟也。《註》濟,當讀爲擠。

《集韻》前西切,音齊。濟濟,祭祀容。

在禮切,音薺。與霽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