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也执殳

出自:先秦·诗经《伯兮》

拼音:[bó,bǎi,bà][yě][zhí][shū]

平仄:平仄平平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查看原文

注释

【执殳】《诗.卫风.伯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毛传:"殳,长丈二而无刃。"后以指为皇室效力或作士兵。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伯】

伯【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正韻》博陌切,音百。《說文》長也。《釋名》父之兄曰伯父。伯,把也,把持家政也。

兄曰伯。《詩·小雅》伯氏吹塤。

第三等爵曰伯。

《周禮·春官》大宗伯之職,以九儀之命,正邦國之位,九命作伯。《註》上公有功德者,加命爲二伯,得征五侯九伯者。《疏》公羊傳,自陝以東,周公主之。陝以西,召公主之。是東西二伯也。言九伯者,九州有十八伯,各得九伯,故云九伯也。

婦人目其夫曰伯。《詩·衞風》伯也執殳。

馬祖,天駟,房星之神曰伯。《詩·小雅》旣伯旣禱。《註》以吉日祭馬祖而禱之。

鳥名。《左傳·昭十七年》伯趙氏,司至者也。《註》伯趙,伯勞也。

姓。益之後。春秋時有伯宗,伯州犂。

同陌。《史記·酷吏傳》置伯格長。《註》言阡陌村落皆置長也。

《正韻》必駕切。同霸。五伯,齊桓,晉文,秦繆,宋襄,楚莊也。伯叔伯長之義,後人恐與侯伯字溷,故借霸字別之。

叶蒲各切,音博。《詩·大雅》王錫申伯。叶下蹻濯。

叶壁益切,音必。《史記·敘傳》維弃作稷,德盛西伯。

叶博故切,音布。《揚雄·解嘲》子胥死而吳亡,種蠡存而越伯。五羖入而秦喜,樂毅出而燕懼。

【也】

也【子集上】【乙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野。語已辭。《說文徐註》語之餘也。凡言也,則氣出口下而盡。《玉篇》所以窮上成文也。《廣韻》語助之終。柳宗元曰:決辭也。

發語辭。《岑參詩》也知鄕信曰應疎。

姓。明也伯先。

《劉攽曰》詞人多以也字作夜音讀。《杜甫詩》靑袍也自公,是也。

《正韻》養里切,同迤。

《六書正譌》古文匜字。註詳匚部三畫。

【执】

執【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之入切《正韻》質入切,音汁。守也,持也。《書·大禹謨》允執厥中。

處也。《禮·樂記》師乙曰:請誦其所聞,吾子自執焉。

塞也。《左傳·僖二十八年》子玉使伯棼請戰曰:非敢必有功也,願以聞執讒慝之口。

父之友曰執友。《禮·曲禮》見父之執,不問不敢對。《後漢·馬援傳》援爲梁松父執,松貴拜援牀下,援不之答。

捕也。《禮·檀弓》肆諸市朝,而妻妾執。《孟子》執之而已。

姓。

執失代,三字姓。

與慹同。《前漢·朱博傳》豪强執服。《註》謂畏威懾服也。本作,省作執。亦作瓡。

【殳】

殳【辰集下】【殳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杸《唐韻》市朱切《集韻》《韻會》慵朱切《正韻》尚朱切,音殊。《說文》以杸殊人也。

兵器。《周禮·夏官·司兵·掌五兵註》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釋名》殳,殊也。長一丈二尺,無刃,有所撞挃於車上,使殊離也。正義曰:《考工記》殳長尋有四尺。八尺曰尋,是丈二也。冶氏爲戈戟之屬,不言殳刃,是無刃也。《詩·衞風》伯也執殳,爲王前驅。

戟柄之別名。《揚子·方言》三刃枝,南楚宛、郢謂之匽戟。其柄,自關而西謂之柲,或謂之殳。

書法名。《前漢·藝文志》八體六板。韋昭曰:八體,六曰殳書。《歐陽詢·書法》殳書者,伯氏所職。文記笏,武記殳,因而制之。《說文序》七曰殳書。《徐鍇註》殳體八觚,隨其勢而書之,故八體有殳書。

姓。

打穀之架曰攝殳。《揚子·方言》僉,宋衞之閒謂之攝殳。《註》僉,今連架,所以打穀者。从音殊,鳥短羽也。與几案之几別。

與,莫勿翻,沈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