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枭张拳击捧首

出自:宋代·梅尧臣《和江邻几学士画鬼拔河篇》

拼音:[bì,bei][xiāo][zhāng][quán][jī][pěng][shǒu]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蒲中古寺壁画古,画者隋代展子虔。
分明八鬼拔河戏,中建二旗观却前。
东厢四鬼苦用力,索尾拽断一鬼颠。
西厢四鬼来背挽,双手搥下抵以肩。
龙头鱼身霹雳使,持钺植立旗左偏。
拔山夜叉右握斧,各司胜负如争先。
两旁挝鼓鼓四面,声势助勇努眼圆。
臂枭张拳击捧首,似与暴谑意态全。
当正大鬼按膝坐,三鬼带韣一执旃。
操刀擐囊力指督,怒发上直筋旧缠。
虎尾人身又踣顾,蒺藜短挺金锤坚。
高下尊卑二十四,二十四鬼无黄泉。
角雄竞强欲何睹,曷不各各还荒埏。

查看原文

注释

【枭张】如枭之张翼。形容猖狂恣肆。
【拳击】1.以拳殴击。 2.体育运动项目之一。运动员戴着特制的手套搏斗,以击倒对方为胜。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臂】

臂【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集韻》《韻會》義切,音嬖。《說文》手上也。《廣韻》肱也。《增韻》腕也。《正字通》今謂自肩至肘曰臑,自肘至腕曰臂。《釋名》臂,裨也,在旁曰裨也。《又》殿也,高厚有殿遌也。《山海經》大荒之中有人,反臂,名曰天虞。《又》長臂國,捕魚水中,兩手各操一魚。

牲之肩脚亦謂臂。《禮·少儀》大牢則以牛左肩臂臑,折九箇。《疏》臂臑,謂肩腳也。

【枭】

梟【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古堯切《集韻》《韻會》堅堯切,音驍。《說文》不孝鳥也。《詩·大雅》爲梟爲鴟。《陸璣疏》自關而西,爲梟爲流離。其子適長大,還食其母。故張奐云:鶹鷅食母。

其肉甚美,可爲羹臛。《北戸錄》古人尚鴞羹,意欲滅其族,非以爲美也。

縣首木上曰梟首。《前漢·高帝紀》梟故塞王欣頭櫟陽巿。

健也。《前漢·高帝紀》北貉燕人來致梟騎助漢。

山巓曰梟。《管子·地員篇》其山之梟,多桔符楡。其山之末,有箭與苑。

雄也。《淮南子·原道訓》湫漻寂寞,爲天下梟。

梟瞯,深目貌。《王褒·四子講德論》燋齒梟瞯,文身裸袒之國,靡不奔走貢獻。

梟盧,樗蒱采名。幺爲梟,六爲盧。晉謝艾曰:梟,邀也。六博得邀者勝。《楚辭》成梟而牟呼五白。梟二爲珉采,牟,勝也。勝梟必五白。

《本草別錄》桃終冬不落者爲梟桃。

姓。《姓譜》隋煬帝誅楊元感,改其姓爲梟氏。

【张】

張【寅集下】【弓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弡《唐韻》陟良切《集韻》《韻會》中良切,帳平聲。《說文》施弓弦也。《禮·曲禮》張弓尚筋。《儀禮·鄕射禮》勝者執張弓。

《廣雅》大也。《詩·大雅》孔修且張。《書·康王之誥》張皇六師。

《廣雅》施也。《史記·武帝紀》張羽旗,設供具,以祀神君。

《廣韻》開也。《老子·道德經》將欲翕之,必故張之。

《韻會》設也。《史記·曹相國世家》取酒張坐飮。

施絃曰張。《前漢·董仲舒傳》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

羅取鳥獸曰張。《周禮·秋官·冥氏》掌設弧張。《註》弧張,罿罦之屬。《後漢·王喬傳》自縣詣臺朝,輒有雙鳧飛來,舉羅張之,但得一隻舄焉。

計物之數曰張。《左傳·昭十三年》子產以幄幕九張行。《後漢·明帝八王傳》寵有彊弩數千張。

星名。《史記·律書》西至于張。張者,言萬物皆張也。《天官書》張素爲廚,主觴客。《正義》張六星,六爲嗉,主天廚飮食,賞賚觴客。

譸張,誑也。《書·無逸》民無或胥,譸張爲幻。

蹶張,以足張弩也。《前漢·申屠嘉傳》以材官蹶張。《註》如淳曰:能脚踏强弩張之,故曰蹶張。師古曰:今之弩,以手張者曰擘張,以足張者曰蹶張。

乖張,相戾也。《司馬貞·補史記序》其中遠近乖張。

姓。《廣韻》本自軒轅第五子揮,始造弦,實張網羅,世掌其職,後因氏焉。風俗通云:張王李趙,黃帝賜姓也。出淸河,南陽,吳郡,安定,燉煌,武威,范陽,犍爲,沛國,梁國,中山,汲郡,河內,高平十四望。《詩·小雅》張仲孝友。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設也。《周禮·天官·掌次》掌凡邦之張事。《前漢·王尊傳》供張如法而辦。

《韻會》自侈大也。《左傳·桓六年》隨張必棄小國。《釋文》張,豬亮反。

張絃之張,亦音帳。《嵆康·琴賦》伶倫比律,田連操張,進御君子,新聲㺒亮。

與脹通。《左傳·成十年》晉侯將食張如厠。《註》張,脹滿也。

與帳通。《史記·高帝紀》復留止張飮三日。《註》張,幃帳也。

《左傳·僖十五年》隂血周作,張脈僨興。《疏》血旣動作,脈必張起,故言張脈也。《釋文》張,中亮反。

雄張。《後漢·班超傳》于寘王雄張南道。《註》雄張,猶熾盛也。張,丁亮反。

【拳】

拳【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權。手也。《玉篇》屈手也。《前漢·鉤弋倢伃傳》武帝巡守過河閒,召至,女兩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卽時伸,號曰拳夫人。

《廣雅》拳拳,憂也。一曰愛也。

勤懇也,恭也。《前漢·貢禹傳》不勝拳拳,不敢不盡愚心。《註》忠謹之意。亦作惓惓。

奉持之貌。《禮·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姓。衞大夫拳彌。

《集韻》苦遠切,音綣。

驅圓切,音弮。奉持貌。

與弮同。《前漢·司馬遷傳》士張空拳,冒白刃。《註》拳,弓弩弮也。言矢盡,故張弩之空弓,非空拳也。

已袁切,綣平聲。力也。《詩·小雅》無拳無勇。徐邈讀。

通作捲。見捲字註。

【击】

擊【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古歷切《集韻》《韻會》吉歷切,音激。《說文》攴也。《徐曰》撲也。《廣韻》打也。《增韻》扣也。《易·蒙卦》擊蒙。《註》擊去童蒙,以發其昧。《史記·叔孫通傳》拔劒擊柱。

《酷吏傳》義縱以鷹擊毛摯爲治。

攻殺也。《楚語》刲羊擊豕。《註》擊,殺也。《前漢·高帝紀》急擊之勿失。

觸也。《莊子·田子方》目擊而道存矣。或作撽。

《集韻》《韻會》《正韻》敵切,音檄。與覡同。男巫也。《荀子·王制篇》知其吉凶妖祥,傴巫跛擊之事也。《註》擊讀爲覡。

《集韻》吉詣切,音訃。人名。春秋晉有屠擊。

【捧】

捧【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韻會》敷唪切《集韻》撫勇切,豐上聲。兩手承也。

掬也。或作。

《集韻》父勇切,縫上聲。承也。與奉同。

《集韻》符容切,音逢。奉也。與捀同。

【首】

首【戌集下】【首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一曰䭫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註》稽首,拜頭至地也。頓首,拜頭叩地也。空首,拜頭至手,所謂拜手也。

元首,君也。《書·益稷》元首起哉。

《廣韻》始也。《公羊傳·隱六年》春秋雖無事,首時過則書。《註》首,始也。時,四時也。過,歷也。春以正月爲始,夏以四月爲始,秋以七月爲始,冬以十月爲始。

《揚子·方言》人之初生謂之首。

魁帥也。《禮·檀弓》毋爲戎首,不亦善乎。《註》爲兵主來攻伐曰戎首。

標表也。《禮·閒傳》苴惡貌也。所以首其內,而見諸外也。《集說》首者,標表之義,蓋顯示其內心之哀痛于外也。

要領也。《書·秦誓》予誓告汝羣言之首。《傳》衆言之本要。

《左傳·僖十五年》秦獲晉侯以歸,大夫反首拔舍從之。《註》反首,謂頭髮下垂。

《左傳·成十六年》塞井於軍中,而疏行首。《註》疏行首者,當陣前決開營壘爲戰道。

《禮·曲禮》進劒者左首。《疏》首,劒拊環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五分其晉圍,去一以爲首圍。《註》首,殳上鐏也。

貍首,樂章名。《周禮·春官·樂師》凡射,諸侯以貍首爲節。

《禮·檀弓》貍首之斑然。《註》木文之華。

官名。《史記·犀首傳》犀首者,魏之隂晉人也。名衍,姓公孫氏。《註》司馬彪曰:若今虎牙將軍。

山名。《書·禹貢》壺口雷首。《疏》在河東蒲坂縣南,一名首山。左傳宣二年,宣子田於首山,卽此。

邑名。《春秋·僖五年》會王世子於首止。《註》衞地,留襄邑縣,東南有首鄕。《公羊傳》作首戴。

《左傳·昭二十八年》韓固爲馬首大夫。《註》今壽陽縣。

牛首,鄭邑,見《左傳·桓十四年》。

刳首,晉地,見《左傳·文七年》。

國名。《山海經》有三首國。

咳首,八蠻之一,見《風俗通》。

馬名。《爾雅·釋獸》馬四蹢皆白,首。《註》蹢,蹄也。四蹄白者名首。俗呼爲踏雪馬。

《禮·月令》首種不入。《註》首種謂稷。《疏》百穀稷先種,故云。

豕首,茢甄別名。見《爾雅·釋草》。

姓。《正字通》明弘治汀州推官首德仁。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及告人罪,曰首。《前漢·文三王傳》驕嫚不首。《註》不首,謂不伏其罪也。首,失救反。

服也。《後漢·西域傳》雖有降首,曾莫懲革。《註》首,猶服也,音式救反。

頭向也。《禮·玉藻》君子之居恆當戸,寢恆東首。《註》首,生氣也。《釋文》首,手又反。

《戰國策》以秦之疆首之者。《註》言以兵向之。

叶詩紙切,音始。《揚子·太經》凍登赤天,隂作首也。虛羸踦踦,擅無已也。

叶賞語切,音黍。《班固·述高帝贊》神母告符,朱旗廼舉。粵蹈秦郊,嬰來稽首。

叶舂御切,音恕。《晉書·樂志鼓吹曲》征遼東,敵失據。威靈邁日域,公孫旣授首。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