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竹茹芳叶

出自:唐代·柳宗元《种朮》

拼音:[cuàn][zhú][rú][fāng][yè,xié]

平仄:仄平平平平

守閒事服饵,采朮东山阿。
东山幽且阻,疲苶烦经过。
戒徒斸灵根,封植閟天和。
违尔涧底石,彻我庭中莎。
土膏滋玄液,松露坠繁柯。
南东自成亩,缭绕纷相罗。
晨步佳色媚,夜眠幽气多。
离忧苟可怡,孰能知其他。
爨竹茹芳叶,宁虑瘵与瘥。
留连树蕙辞,婉娩采薇歌。
悟拙甘自足,激清愧同波。
单豹且理内,高门复如何。

查看原文

注释

【竹茹】一种中药。淡竹或苦竹茎﹐经除去绿色表层后﹐用刀刮出的带状物。能清热除烦﹑和胃止呕等。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四.竹》。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爨】

爨【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29画部外筆画:25画

〔古文〕象持甑,冂爲竈口,廾推林內火。《玉篇》竈也。《詩·小雅》執爨踖踖。《傳》爨,饔爨,稟爨也。《疏》饔爨以煑肉,廩爨以炊米。《周禮·天官·亨人》職外內饔之爨亨煑。《註》爨,今之竈。主於其竈煑物。《儀禮·士昏禮》大羹湆在爨。《註》爨,火上。

姓。《華陽國志》昌寧大姓有爨習。《蜀志》建寧大姓。蜀錄有交州刺史爨深。

《集韻》或作熶。詳熶字註。

取絹切,音縓。炊也。

七丸切,音攛。義同。《周禮·夏官·挈壷氏》及冬,則以火爨鼎水,而沸之而沃之。《註》以火炊水。◎按周禮,詩傳,釋文,爨俱音七絃切,釋經傳爨字之義,大約動音爲平聲,靜音爲去聲。然左傳宣十五年傳:析骸以爨。註:爨,炊也。及孟子,以甑爨。似皆宜讀平聲。乃孟子無釋文。左傳,釋文,亦音七亂反。則平去又未嘗拘也。

【竹】

竹【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集韻》《韻會》張六切《正韻》之六切,音竺。《說文》冬生靑艸,象形。下垂箁箬也。《竹譜》植類之中,有物曰竹。不剛不柔,非草非木。小異空實,大同節目。《又》竹雖冬蒨,性忌殊寒。九河鮮育,五嶺實繁。《詩·衞風》綠竹猗猗。《禮·月令》日短至,則伐木取竹箭。《周禮·夏官》東南曰揚州,其利金、錫、竹箭。《史記·貨殖傳》渭川千畝竹,其人與千戸侯等。《釋名》竹曰个。《淮南子·俶眞訓》竹以水生。

八音之一。《周禮·春官》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竹。《禮·樂記》竹聲濫,濫以立會,會以聚衆。《史記·律書註》古律用竹。《前漢·律歷志》黃帝使泠綸,自大夏之西,崑崙之隂,取竹之解谷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閒而吹之,以爲黃鐘之宮。《釋名》竹曰吹。吹,推也,以氣推發其聲也。

竹。

竹帛。《史記·孝文紀》請著之竹帛,宣布天下。《說文》著之竹帛謂之書。

竹花,竹實。《謝靈運·晉書》元康二年,巴西界竹生花,紫色,結實。《本草》竹花一名草華。《莊子·秋水篇》鵷雛非練實不食。《註》練實,竹實也。

竹醉日。《岳陽風土記》五月十三日謂之龍生日,可種竹,《齊民要術》所謂竹醉日也。

地名。《爾雅·釋地》觚竹、北戸、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史記》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前漢·地理志》孤竹在遼西令支縣。《又》沛郡有竹縣。《註》今竹邑。《又》廣漢郡屬縣有綿竹。《又》零陵郡竹山縣。《水經注》藉水東南流,與竹嶺水合。《穆天子傳》我徂黃竹。《零陵記》桂竹之野。《楊愼集》桂竹,後稱貴竹,今貴州。《福建志》南安縣有苦竹山。

官名。《唐書·百官志》司竹監掌植竹葦,供宮中百司簾篚之屬。

書名:《竹書紀年》《戴凱之·竹譜》《劉美之·續竹譜》。

姓。《廣韻》伯夷、叔齊之後,以竹爲氏。後漢有下邳相竹曾。

草名。《永嘉郡志》靑田縣有草,葉似竹,可染碧,名爲竹靑。《宛陵詩註》錦竹,草名,似竹而斑。

木名。《益部方物略》竹柏,生峨嵋山,葉繁長而籜似竹。

花藥名。《本草》石竹,瞿麥也。鹿竹、菟竹,黃精也。玉竹,葳蕤也。

菜名。《齊民要術》竹菜,生竹林下,似芹科而莖葉細,可食。《羣芳譜》淡竹葉,一名竹葉菜,嫩時可食。

果名。《桂海虞衡志》木竹,子、皮色、形狀全似大枇杷,肉甘美,秋冬閒實。

䑕名。《贊寧·筍志》竹根有䑕,大如貓,其色類竹,名竹豚,亦名稚子,杜詩所謂筍根稚子也。

魚名。《桂海虞衡志》竹魚出灕水,狀如靑魚,味似鱖。

酒名。《張協·七命》豫北竹葉。《張華詩》蒼梧竹葉淸。

《集韻》敕六切,音畜。萹竹,草名。

與屬玉之屬通,鴨也。《揚雄·蜀都賦》獨竹孤鶬。

叶職律切。《謝惠連·雪賦》雪宮建于東國,雪山峙于西域。岐昌發詠于來思,姬滿申歌于黃竹。曹風以麻衣比色,楚謠以幽蘭儷曲。《註》曲,區聿切。竹,職律切。

【茹】

茹【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人諸切,音如。《集韻》《韻會》忍與切,音汝。《正韻》而遇切,音孺。《易·泰卦》拔茅連茹。《王註》根相牽引貌。《程傳》根之相連者。

受也。《詩·大雅》柔亦不茹。

食也。《禮·禮運》茹毛飮血。《孟子》飯糗茹草。《莊子·人閒世》不飮酒不茹葷者數月矣。

食菜曰茹。《前漢·董仲舒傳》公儀子相魯,食于舍而茹葵。《主莽傳》不茹園葵。

啜也。《爾雅·釋詁》啜,茹也。

貪也,恣也。《揚子·方言》吳、越之閒凡貪飮食者謂之茹。《郭註》今俗呼能粗食者爲茹。

《說文》茹,飯牛也。《廣韻》飯馬也。

度也。《詩·邶風》不可以茹。《小雅》玁狁匪茹。《周頌》來咨來茹。

柔也。《屈原·離騷》攬茹蕙以掩涕兮。《註》茹,柔堧也。

臭敗也。《呂氏春秋》以茹魚驅蠅,蠅愈至而不能禁。

《左思·魏都賦》神蘂形茹。《註》物自死曰茹。

菜茹。《前漢·食貨志》菜茹有畦。《晉書·地理志》環廬種桑、柘、菜茹。

草名。《詩·鄭風》茹藘在阪。《傳》茅蒐也。《爾雅·釋草》茹,藘。《註》今蒨草也。

水名。《水經注》澧水,又東茹水注之。

地名。《前漢·地理志》上谷郡茹縣。

陂名。《魏志·劉馥傳》馥爲揚州刺史,治芍陂及茹陂,以漑稻田。

姓。《晉書·五行志》茹千秋爲驃騎咨議。《通志·氏族略·茹氏註》蠕蠕入中國爲茹氏。◎按茹字有平、上、去三聲,皆于字義無係,如《易》之連茹,王肅音如。《易韻》讀孺,《詩》之匪茹、來茹,箋音汝,徐音如。《前漢·董仲舒傳》茹字音汝,《王莽傳》茹字又音如。唯茹藘茹字,《詩》箋及《爾雅》疏皆音如。茹毛、茹草、茹葷,茹字皆音人庶切,餘音或平或仄,不可泥也。《正字通》以連茹、不茹、茹毛義列于如音,以來茹、形茹等茹列于孺音,非是。

【芳】

芳【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正韻》敷方切,音妨。《說文》香草也。《屈原·離騷》雜杜蘅與芳芷。《註》杜蘅、芳芷,皆香草名。

《玉篇》芬芳,香氣貌。《司馬相如·美人賦》芳香芬烈。

《屈原·離騷》芳與澤其雜糅兮。《註》芳,德之臭也。《晉書·元帝紀》文景垂仁,傳芳于南頓。

《韻會》州名。地多芳草,置在常芳縣。

姓。《通志·氏族略》《風俗通》云:漢有幽州刺史芳垂敷。《韻學集成》作芳。芳字从屮作屮下方。

【叶】

叶【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玉篇》古文協字。《後漢·律曆志》叶時月正日。餘詳十部六畫。

《集韻》同旪。《前漢·五行志》次四曰旪用五紀。《註》師古曰,旪讀曰叶。

《正韻》同汁。《張衡·西京賦》五位相汁,以旅于東井。《註》汁、叶同。(葉)《唐韻》與涉切《集韻》《正韻》弋涉切,音枼。《說文》草木之葉。《陸游詩註》吳人直謂桑曰葉。

世也。《詩·商頌》昔在中葉,有震且業。

《博雅》聚也。

書冊。《歐陽修曰》唐人藏書皆作卷軸,後有葉子,似今策子。

姓。《通志·氏族略》葉氏,舊音攝,後世與木葉同音。

與䔾通。《儀禮·士冠禮》贊者洗於房中,側酌醴,加柶,覆之面葉。《註》古文葉爲䔾。

式涉切,音攝。《左傳·及葉註》葉,今南陽葉縣。

《韻補》叶,逆約切,音虐。《易林》桑芳將落,隕其黃葉。

叶於急切。《易林》同本異葉,樂人上德。東鄰慕義,來興吾國。

《集韻》徒協切,音牒。與䈎同,書篇名。《韻會》或作,非。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