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芦花寒哨

出自:清代·黄燮清《南浦 再题江上峰青画卷》

拼音:[chàng][lú][huā][hán][shào]

平仄:仄平平平仄

晚天如镜,看烟峦、千叠蹙离愁。
依旧乌篷碧槛,可是那时秋。
不见凌波鬟影,但微云、漏月照严州。
怅芦花寒哨,蘋花思远,惟有梦勾留。
还忆桐君山下,弄鹍弦、低颤玉搔头。
自叹红尘堕落,悔不侣闲鸥。
侥幸吹箫去也,画眉声、何处晓妆楼。
剩荒滩七里,情漪万丈,曲折绕船流。

查看原文

注释

【芦花】1.芦絮。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 2.借指芦衣。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怅】

悵【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丑亮切,音暢。《說文》望恨也。《柳宗元·夢歸賦》靈幽漠以瀄汨兮,進怊悵而不得。

【芦】

芦【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與芐同。或作音盧。《說文》蘆菔也。一曰薺根。《爾雅·釋草》葖,蘆萉。

《玉篇》葦之未秀者爲蘆。

藥名。《本草》黎蘆,一名蔥葵。

城名。《北史·皮豹子傳》宋以文德爲武都王,守葭蘆城。

水名。《水經注》長蘆水又東徑九門波故縣也。

關名。《杜甫詩》少留周家窪,欲出蘆子關。

《集韻》淩如切,音閭。亦藥名。《本草》漏蘆。《博雅》飛廉,漏蘆也。

【花】

花【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

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

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

《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藝之英華。花字與華用。而五經、諸子、楚辭、先秦、兩漢之書,皆古文相傳,凡華字未有攺爲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餘,頒之遠近,以爲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晉以下之新字乎。

【寒】

寒【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从人在宀下,从茻薦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隸省作寒。《釋名》寒,捍也。捍,格也。《玉篇》冬時也。《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書·洪範》庶徴曰燠,曰寒。《傳》煥以長物,寒以成物。

司寒,水神。《左傳·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註》司寒,元冥,水神也。

《周語》火見而淸風戒寒。《荀悅·申鑒》下有寒民,則上不具服。

窮窘也。《史記·范睢傳》范叔一寒至此哉。《宋史·同甫傳》畸人寒士皆賴之。

國名,在北海,平壽縣東寒亭。《史記·夏本紀》伯明氏之讒子寒浞封國。

姓。漢博士寒朗。

叶胡田切,音賢。《楚辭·天問》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獸能言。

叶側鄰切,音眞。《歐陽修·答韓子華詩》俊乂沈下位,惡去善乃伸。家至與戸到,飽饑而衣寒。

【哨】

哨【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七肖切,音陗。《玉篇》哨,小也。

《廣韻》壺口黯者名也。《禮·投壺》某有枉矢哨壺。《註》枉哨,不正貌。謙辭。《釋文》哨,七笑反,徐以救反。

《集韻》余救切,音柚。義同。

《唐韻》《集韻》《韻會》才笑切,音噍。《說文》不容也。

《韻會》多言也。《揚子·法言》禮義哨哨。

《集韻》所教切,音稍。與䏴燿同。《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大胷燿後。《註》燿讀爲哨,頎小也。《釋文》哨音稍,劉李音與燿同,沈音蘇堯反。《馬融·廣成頌》大匈哨後。

哨遍,樂府曲名。

《正字通》凡屯戍防盜處名曰哨。

《集韻》丑照切,音朓。口不正也。

《廣韻》相邀切《集韻》《韻會》思邀切,音宵。義同。

《集韻》《韻會》蘇遭切,音騷。《揚子·方言》秦晉之西鄙,自冀隴而西,使犬曰哨。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