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飖瞻节旄

出自:唐代·高适《自武威赴临洮谒大夫不及因书即事寄河西陇右幕下诸公》

拼音:[piāo][yáo][zhān][jié,jiē][máo,mào]

平仄:平平平平平

浩荡去乡县,飘飖瞻节旄
扬鞭发武威,落日至临洮。
主人未相识,客子心忉忉。
顾见征战归,始知士马豪。
戈鋋耀崖谷,声气如风涛。
隐轸戎旅间,功业竞相褒。
献状陈首级,飨军烹太牢。
俘囚驱面缚,长幼随颠毛。
毡裘何蒙茸,血食本膻臊。
汉将乃儿戏,秦人空自劳。
立马眺洪河,惊风吹白蒿。
云屯寒色苦,雪合群山高。
远戍际天末,边烽连贼壕。
我本江海游,逝将心利逃。
一朝感推荐,万里从英髦。
飞鸣盖殊伦,俯仰忝诸曹。
燕颔知有待,龙泉惟所操。
相士惭入幕,怀贤愿同袍。
清抡挥麈尾,乘酣持蟹螯。
此行岂易酬,深意方郁陶。
微效傥不遂,终然辞佩刀。

查看原文

注释

【飘飖】1.亦作"飘■"。 2.风吹貌。 3.飘荡;飞扬。 4.形容动荡﹑起伏。 5.摇动;晃动。 6.飞翔貌。 7.形容举止轻盈﹑洒脱。 8.流落;飘泊。 9.形容驰思高远。 10.遥远貌。 11.指缥渺貌。
【节旄】1.旌节上所缀的牦牛尾饰物。 2.指旌节。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飘】

飄【戌集下】【風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1画

《集韻》《韻會》《正韻》遙切,音標。《玉篇》旋風也。《詩·檜風》匪風飄兮。《釋文》符遙反,又必遙反。《前漢·蒯通傳》飄至風起。《註》必遙反。謂疾風。

《廣韻》符霄切《集韻》毗霄切,音瓢。義同。《爾雅·釋天》回風爲飄。《釋文》飄,音瓢。《詩·小雅》飄風發發。《釋文》飄,避遙反。

《唐韻》撫招切《集韻》紕招切,音嫖。飄颻。《史記·司馬相如傳》天子大說,飄飄有凌雲之氣。

《韻會》吹也。《曹植詩》驚風飄白日。《陶潛·歸去來辭》風飄飄而吹衣。

落也。《莊子·達生篇》雖有忮心者,不怨飄瓦。《註》落也。《韻義》飄,匹遙反。

《韻會》通作漂。《前漢·楊惲傳》漂然皆有節槩,知去就之分。

通作縹。《前漢·揚雄傳》縹縹有凌雲之志。

《集韻》匹妙切,音剽。《曹植·感節賦》折若華之翳曰:庶朱光之長照。願寄軀于飛蓬,乗陽風而遠飄。《說文》作。

【飖】

颻【戌集下】【風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餘昭切《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音遙。《玉篇》飄颻,上行風也。

風動物。《左思·吳都賦》與風颻颺䬀瀏颼䬟。《孟郊詩》鏡海見纖悉,水天步飄颻。

《集韻》弋笑切,音燿。風高貌。《字彙補》亦作䬙。通作搖。

【瞻】

瞻【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職廉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廉切,音詹。《說文》臨視也。《韻會》仰視曰瞻。《詩·邶風》瞻彼日月。《禮·曲禮》視瞻無回。

官名。《魏書·官氏志》有瞻人郞。

國名。《唐書·南蠻傳》瞻博,或曰瞻婆,北距兢伽河。

山水名。《山海經》有瞻諸山。

瞻水,出婁涿山,東流注於洛。

姓。《正字通》元有瞻思,通經學。

通作詹。《史記·周本紀》顧詹有河。

《集韻》章豔切,詹去聲。視也。

叶側姜切,音章。《詩·大雅》維此惠君,民入所瞻。秉心宣猶,考愼其相。相平聲。

叶側銜切,斬平聲。《詩·小雅》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节】

節【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卩《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子結切,音接。《說文》竹節也。

操也。《左傳·成十五年》諸侯將見子臧于王而立之,子臧辭曰:前志有之曰:聖達節,次守節,下失節。爲君非吾節也。

止也,檢也,制也。《易·頤象》君子以愼言語,節飮食。《疏》節,裁節。

《節卦》節亨。苦節不可貞。《疏》節者,制度之名,節止之義,制事有節,其道乃亨。

《說卦傳》節,止也。《書·康誥》節性惟日其邁。《禮·檀弓》品節斯。《註》制斷也。《爾雅·釋樂》和樂謂之節。《疏》八音克諧,無相奪倫,謂之和樂,樂和則應節。《左傳·莊二十三年》公如齊觀社,曹劌諫曰:會以訓上下之則,制財用之節。《史記·樂書》大禮與天地同節。《正義曰》天有日月,地有山川,高貴賤等差異別,是大禮與天地同節。

符節,所以示信。《書·康誥》惟厥正人越小臣諸節。《註》諸有符節之臣,若爲官行文書而有符,今之印者也。《周禮·地官》掌節,掌守邦節而辨其用,以輔王命。凡通達于天下者,必有節以傳輔之。無節者,有幾則不達。《註》以王命往來,必有節以爲信。

《秋官》小行人掌達天下之六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以金爲之。道路用旌節,門關用符節,都鄙用管節,皆以竹爲之。《禮·玉藻》凡君召以三節,二節以走,一節以趨。《註》隨事緩急,急則二節,故走。緩則一節,故趨也。《左傳·文十二年》秦西乞術曰: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致諸執事,以爲瑞節。《註》節,信也。《史記·秦始皇紀》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正義曰》旄節者,編旄爲之,以象竹節。

時節。《左傳疏》凡春、秋分,冬、夏至,立春、立夏爲啟。立秋、立冬爲閉。用此八節之日登觀臺,書其所見雲物氣色。

人君壽日皆名節,有萬壽節、天中節等名。

地名。《左思·魏都賦》掘鯉之淀,蓋節之淵。《註》蓋節淵在平原鬲縣北。

貫節,藥草名。

樂器,卽拊也,所以節樂。

諡法,好廉自克曰節。

漢宣帝改元地節。《應劭曰》欲令地得其節。

姓。明正德中,守禦指揮僉事節鐸。

官名。《眞風土記》村中人家稍密,有鎭守之官,名曰買節。

《集韻》昨結切,音截。《詩·小雅》節彼南山。

叶子悉切。《陸機·答賈長淵詩》大辰匿暉,金虎習質。雄臣馳騖,義夫赴節。

叶子計切。《曹植·王霸贊》壯氣凌雲,挺身奮節。所征必拔,謀顯垂惠。

【旄】

旄【卯集下】【方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莫袍切《集韻》《韻會》謨袍切,音毛。《說文》幢也。《書·泰誓》右秉白旄以麾。《釋文》白旄,旄牛尾。《詩·鄘風》孑孑干旄。《傳》注,旄於干者,大夫之旃也。《周禮·春官·旄人註》旄,旄牛尾,舞者所持以指麾。

《詩·邶風·旄丘傳》前高後下曰旄丘。

星名。《史記·天官書》昴曰旄頭。《註》昴七星爲旄頭。

騎名。《後漢·光武紀》賜東海王旄頭。《註》秦文公時,梓樹化爲牛,以騎擊之,騎不勝,或墮地,髻解披髮,牛畏之,入水,故秦因是置旄頭騎。

《廣韻》《集韻》莫報切,音帽。麕毛㺜長也。

與耄通。《周禮·秋官·司刺》再赦曰老旄。《孟子》反其旄倪。

《集韻》亡遇切,音務。嵍,或作旄。山名。

《韻補》叶蒙晡切《傅毅·洛神賦》昆山美玉,濤海明珠,金銀璆琳,翠貂旄。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