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烛聚呼卢

出自:宋代·陆游《新岁》

拼音:[míng][zhú][jù][hū][lú]

平仄:平平仄平平

改岁钟馗在,依然旧绿襦。
老庖供馎饦,跣婢暖屠苏。
载糗送穷鬼,扶箕迎紫姑。
儿童欺老聩,明烛聚呼卢

查看原文

注释

【明烛】1.古时祭祀用的烛。 2.明亮的烛。 3.明亮地照耀。 4.引申为明察。
【呼卢】1.谓赌博。 2.糊弄,欺骗捉弄。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明】

明【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朙《廣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鳴。《說文》照也。《易·繫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又》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疏》日月中時,徧照天下,無幽不燭,故云明。《史記·歷書》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

《易·乾卦》大明終始。《疏》大明,曉乎萬物終始。

《易·乾卦》天下文明。《疏》有文章而光明。

《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疏》照臨四方謂之明。

《書·舜典》黜陟幽明。《傳》升進其明者。

《書·太甲》視遠惟明。《疏》謂監察是非也。

《洪範》視曰明。《傳》必淸審。

《詩·小雅》祀事孔明。《箋》明,猶備也。

《詩·大雅》明明在下。《傳》明明,察也。《爾雅·釋詁疏》明明,言甚明也。

《禮·檀弓》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禮·禮運》故君者所明也。《疏》明,猶尊也。

《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述者之謂明。《疏》明者,辨說是非也。

《韓非子·難三篇》知微之謂明。

《廣韻》昭也,通也。

星名。《詩·小雅》東有啓明。《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

《小雅》明發不寐。《疏》言天將明,光發動也。

《正字通》凡厥明、質明,皆與昧爽義同。

姓。《姓氏急就篇》《明氏·山公集》有平原明普,晉荀晞從事明預。

與盟同。《詩·小雅》不可與明。《箋》明,當爲盟。

與孟同。《周禮·夏官·職方氏註》望諸明都也。《釋文》明都,《禹貢》作孟豬。今依《書》讀。

《前漢·地理志》廣漢郡葭明。《註》師古曰:明音萌。

《韻補》叶謨郞切。《書·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楚辭·九歌》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撫余馬兮安驅,夜皎皎兮旣明。

叶彌延切。《道藏歌》觀見學仙客,蹊路放炎烟。陽光不復朗,隂精不復明。

【烛】

烛【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集韻》持中切,音蟲。旱灼也。本作爞。或省。通作蟲。《字彙》俗作燭字。非。(燭)《唐韻》之欲切《集韻》《韻會》朱欲切,音囑。《說文》庭燎火燭也。《廣韻》燈燭。《禮·曲禮》燭至起。《周禮·秋官·司烜氏》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

《玉篇》照也。《前漢·武帝紀》日月所燭,莫不率。

《爾雅·釋天》四時和謂之玉燭。《註》道光照也。《梁書·文帝紀》太平玉燭,爾乃議之。

《楚辭·天問》日出不到燭龍何燿。

星名。《史記·天官書》燭星,狀如太白,其出也不行,見則滅,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歸邪出,必有歸國者。漢元鳳四年,燭星見奎婁閒。

南天燭,藥名。赤者名文燭。木而似草。故又名南燭草。

石燭,一名水肥,一名石脂,一名石液。

姓。《左傳·僖二十八年》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去聲。《前漢·武帝紀》見光集於雲壇,一夜三燭。《註》服虔曰:燭,音炷。師古讀如字。

《唐韻正》音朱。《張衡·東京賦》德寓天覆,輝烈光燭,狹三王之趢趗,軼五帝之長驅。

《唐韻正》後魏渴燭渾民,亦作可足渾民,又作可朱渾民。(燭)

【聚】

聚【未集中】【耳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正韻》慈庾切《集韻》《韻會》在庾切,徐上聲。《說文》會也。《易·乾卦》君子學以聚之。《禮·檀弓》聚國族於斯。《前漢·高帝紀》五星聚于東井。《管子·君臣篇》是以明君順人心,安情性而發於衆心之所聚。《註》聚謂所同歸凑也。

《玉篇》斂也。《禮·樂記》君子聽竽笙簫管之聲,則思畜聚之臣。《周禮·地官·稍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疏》聚是縣四百里,都五百里中畜聚之物。

居也,邑落也。《史記·五帝紀》一年而所居成聚。《註》聚謂村落也。

《秦本紀》幷諸小鄕聚,集爲大縣。《註》萬二千五百家爲鄕聚。《前漢·平帝紀》鄕曰庠,聚曰序。《註》張晏曰:聚,邑落名也。師古曰:聚,小于鄕。

積也。《禮·月令》孟冬之月,命有司循行積聚,無有不斂。

《管子·正篇》會民所聚曰道。《註》聚謂衆所宜。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六材旣聚,巧者和之。《註》聚,具也。

《左傳·莊二十五年》城聚。《註》晉邑。

《唐韻》才句切《集韻》從遇切《正韻》族遇切,。義同。

音娵。《史記·歷書》月名畢聚。日得甲子。索隱讀。

與驟同。《周禮·天官·獸醫註》趨聚之節。《釋文》聚,本一作驟。

《韻補》叶組救切,音僦。《班固·西都賦》毛羣内闐,飛羽上覆。接翼側足,集禁林而屯聚。

【呼】

呼【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虍。《說文》外息也。《韻會》出息爲呼,入息爲吸。

《廣韻》喚也。

《集韻》嗚呼,歎辭。《書·五子之歌》嗚呼曷歸。

通作乎。《詩·大雅》於乎小子。

通作虖。《前漢·武帝紀》嗚虖何施而臻此與。亦作嘑。

姓。《廣韻》列仙傳有仙人呼子先,又複姓。《前漢·匈奴傳》呼衍氏。《註》師古曰:卽今鮮姓呼延者是也。

呼沱,水名。《戰國策》南有呼沱易水。

草名。《爾雅·釋草》蓫薚,馬尾。《疏》蔏,一名夜呼。

《集韻》虛交切,音虓。與詨同。吳人謂叫呼爲詨。或作嚆嘮。

《禮·檀弓》曾子聞之,瞿然曰呼。《註》呼,虛憊聲。《釋文》音虛,吹氣聲也。

《廣韻》《集韻》《正韻》荒故切,音戽。《廣韻》本作謼。號呼也。《詩·大雅》式號式呼。《釋文》呼,火胡反。

火故反。《禮·曲禮》城上不呼。《釋文》呼,火故反。

《集韻》許箇切,音。《左傳·文元年》江芉怒曰:呼役夫。《註》呼,發聲也。《釋文》呼,好賀反。

《集韻》虛訝切,音嚇。與罅同。裂也。詳缶部罅字註。

【卢】

盧【午集中】【皿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洛乎切《集韻》《正韻》龍都切《韻會》籠都切,路平聲。《說文》飯器也。《字彙》盛火器也。《六書正譌》別作鑪爐,非。

與鑪罏壚通。《類篇》賣酒區也。《前漢·食貨志》令官作酒,率開盧以賣。

《司馬相如傳》文君當盧。《註》累土爲盧,以居酒瓮,四邊隆起,其一面高,形如鍜盧。《史記》作當鑪。《晉書·阮籍傳》作當罏。《王戎傳》作酒壚。

借爲黑色之稱。《集韻》黑弓也。通作玈。或作黸。《書·文侯之命》盧弓一,盧矢百。《左傳·僖二十八年》作玈弓矢。《揚子·法言》作黸。

《釋名》土黑曰盧。盧然解散也。

《水經注》奴盧縣有黑水,故池水黑曰盧,不流曰奴,因以爲名。

《韻會》湛盧,越劒名,歐冶子所鑄。言湛然如水黑也。

勃盧,矛屬。《集韻》長謂之勃盧。

呼盧,摴蒱戲,五子皆黑曰盧,最勝采也。《晉書·劉毅傳》挼喝五木成盧。

與矑通。目中黑子也。《前漢·揚雄甘泉賦》玉女無所,眺其淸盧。《註》盧,目童子也。《文選》作矑。本作〈目〉。

與獹通。良犬名。《詩·齊風》盧令令。《傳》盧,田犬。《張華·博物志》韓國有黑犬,名盧。《博雅》作韓獹。

與顱通。頭盧,首骨也。《前漢·武五子贊》頭盧相屬於道。《史記》作頭顱。俗作髗。

當盧,馬首飾。《詩·大雅·鉤膺鏤鍚箋》眉上曰鍚,刻金飾之,今當盧也。《正義》當馬之額盧。

的盧,馬名。《埤雅》顙有白毛,謂之的盧。俗云的顱,非也。

與鸕通。水鳥名。《前漢·司馬相如·上林賦》箴疵鳷盧。《註》鸕鷀也。《史記》作鸕。

與蘆通。觚盧,草名。《前漢·司馬相如子虛賦》蓮藕觚盧。《註》扈魯也。《史記》作菰蘆。

《廣韻》葦未秀者曰蘆。《禮·中庸》夫政也者,蒲盧也。《朱註》蒲,葦也。《鄭註》蒲盧,蜾蠃,謂土蜂也。《爾雅·釋蟲》果蠃,蒲盧。《註》卽細腰蜂也。《解頤新語》瓠細腰者曰蒲盧。蜂細腰者一曰蒲盧。

與。

水名。《宋史·河渠志》有胡盧河。《五代史·突厥傳》牛蹄突厥,其水曰瓠河。

與櫨通。柱上柎,卽今之斗也。《釋名》盧在柱端,都盧負屋之重也。《爾雅·釋宮》作櫨。《疏》斗栱也。

與籚廬通。都盧,國名。一曰戲伎名。《前漢·地理志》南入海有都盧國。《註》其國人勁捷,善緣高,故張衡西京賦云:都盧尋橦。《程大昌·演繁露》唐人以緣橦爲都盧緣。○按《晉語》侏儒扶盧,韋氏謂扶緣也。盧矛戟之柲,緣之以爲戲。《說文》作扶籚。《周禮·冬官考工記》作廬器。註:廬,力吾反,戈戟殳矛之柄也。是盧與籚廬古字通。

與轤通。鹿盧圜轉木也。《禮·喪大記註》以紼繞閒之鹿盧,輓棺而下之。

鹿盧,劒名。《宋書·禮志》劒不得鹿盧形。《註》古劒首以玉作鹿盧,謂之鹿盧劒。

果名。《爾雅·釋木·邊腰棗註》今謂之鹿盧棗。

若盧,官名。主弩射。《前漢·百官公卿表》少府屬官有若盧令丞。

獄名。主鞫將相大臣。《禮·月令·疏》囹圄,漢曰若盧。

盧牟,猶規矩也。《淮南子·要略篇》盧牟六合。

盧胡,笑也。一作胡盧。《後漢·應劭傳》掩口盧胡而笑。《孔叢子·抗志篇》衞君胡盧大笑。

地名。《左傳隱三年》尋盧之盟也。《註》齊地,今濟北盧縣故城。

山名。《前漢·揚雄·校獵賦》後盧山。《註》單于南庭山也。

姓。《廣韻》姜氏封於盧,以國爲氏。

複姓。《列子》有長盧子,古有尊盧氏,後氏焉。

有盧胥,善弋。《左傳》有盧蒲嫳,漢有索盧恢。《姓苑》有盧妃氏,湛盧氏。《五代周書》有豆盧寧。《魏書》有叱盧,沓盧等氏。

三字姓。《魏書》有吐伏盧,奚斗盧。《北史》有莫胡盧。

《字彙》盧回切,音雷。《周禮·夏官·職方氏》兗州其浸盧維。鄭康成讀。◎按《水經注》:漢封劉豨爲盧縣侯国。《前漢·王子侯表》作雷侯豨。是盧雷古字通。

《正韻》凌如切,音閭。與臚同。《唐書·和逢堯傳》欇鴻盧卿。《前漢·百官公卿表》作鴻臚,秦名典客,漢武帝更名大鴻臚。

與閭同。《前漢·霍去病傳》濟弓盧。《註》水名。《史記》作弓閭。《說文》本从虍从。俗从田作盧,非。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