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簟开瓜碧玉香

出自:宋代·陆游《北窗》

拼音:[wén,wèn][diàn][kāi][guā][bì][yù][xiāng]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寒泉断藕素丝长,纹簟开瓜碧玉香
午睡觉来桐影转,无人可共北窗凉。

查看原文

注释

【碧玉】1.矿物名。含铁的石英石,呈红色﹑褐色或绿色。可作装饰品。也称碧石。 2.人名。南朝宋汝南王妾。 3.人名。唐乔知之妾。一名窈娘。 4.借指年轻貌美的婢妾或小家女。 5.比喻澄净﹑青绿色的自然景物。 6.乐曲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纹】

紋【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無分切,音文。《玉篇》綾紋也。《類篇》織紋。《篇海》凡錦綺黼繡之文皆曰紋。

【簟】

簟【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徒玷切《集韻》《韻會》《正韻》徒點切,音扂。竹名。《南越志》博羅縣東洲足簟竹銘曰:簟竹旣大,薄且空中,節長一丈,其長如松。《贊寧·筍譜》簟竹,長二丈猶爲筍,可食。

《集韻》徒念切,音磹。《說文》竹席也。《釋名》簟,簟也,布之簟簟然平正也。《揚子·方言》宋謂之笙,關西謂之簟。《詩·齊風》簟茀朱鞹。《傳》方文席也。

《小雅》下莞上簟。《箋》竹葦曰簟。《禮·禮器》莞簟之安,而稾鞂之設。《左思·吳都賦》桃笙象簟。《註》桃笙,桃枝簟。吳人謂簟爲笙。

象牙以爲簟。

叶徒錦切《詩·小雅》下莞上簟,乃安斯寢。《朱傳》簟,徒檢、徒錦二反。寢,于檢、于錦二反。

【开】

開【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侅。《說文》張也。《廣韻》解也。《韻會》啟也。《爾雅·釋言》闢也。

《五音集韻》通也。《易·乾卦疏》亨通也。會合萬物,令使開通而爲亨也。

發也。《禮·學記》故君子之敎喻也。開而勿達。《註》開謂發頭角。《疏》但爲學者,開發大義頭角而已。

釋也。《易·乾坤卦文言疏》諸卦及爻,皆從乾坤而出,故特作文言,以開釋之。《書·多方》殄戮多罪,亦克用勸,開釋無辜,亦克用勸。

《韻會》條也。

始也。《後漢·馮衍傳》開歲發春兮,百卉含英。《註》開、發,皆始也。《禮·檀弓》曩者爾心或開予。《註》開,謂諫爭有所發起。

星名。《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註》春秋運斗極云:斗第六開陽。

《集韻》州名。本漢朐䏰縣地,後魏置開州鎭。

縣名。《史記·高祖紀》與偕攻開封。

《功臣年表》開封侯陶舍。《註》縣名。屬河南。

《集韻》人名。《左傳·襄二十三年》曹開御戎。《註》齊臣。

《韻會》姓也。

《集韻》通作闓。詳闓字註。

《集韻》輕煙切,音牽。山名。在雍州。通作汧。

《韻補》叶音虧。《謝惠連·擣衣篇》盈篋自余手,幽緘君開。腰帶準疇昔,不知今是非。

叶音欺。《左思·蜀都賦》宣化之闥,崇禮之闈。華闕雙邈,重門洞開。

【瓜】

瓜【午集上】【瓜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正韻》古華切《集韻》《韻會》姑華切,音騧。《說文》㼌也。象形。《詩·豳風》七月食瓜。《禮·曲禮》爲天子削瓜者副之。

《月令》孟夏之月,王瓜生。《註》王瓜,萆挈也。《前漢·食貨志》菜茹有畦瓜瓠果蓏。《齊民要術》二月辰日宜種瓜。《廣雅》龍蹄獸掌,羊骹兔頭,桂支蜜筩,蛌貍頭,皆瓜屬也。

木瓜。《詩·衞風》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傳》木瓜。楙木也。可食之木。《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凡取幹之道七,柘爲上,檍次之,檿桑次之,橘次之,木瓜次之,荆次之,竹爲下。

天瓜,栝樓別名。見《本草綱目》。

昆侖瓜,茄子別名。見《酉陽雜俎》。

匏瓜,星名。《史記·天官書》匏瓜有靑黑星守之,魚鹽貴。《註》匏瓜,一名天雞。在河鼓東。匏瓜明,則歲大熟也。

守瓜,蟲名。《爾雅·釋蟲》蠸輿父,守瓜。《註》今瓜中黃甲小蟲,喜食瓜葉。故曰守瓜也。

地名。《左傳·宣十五年》晉侯賞桓子狄臣千室,亦賞士伯以瓜衍之縣。

《襄十四年》昔秦人迫逐,乃祖吾離于瓜州。《註》瓜州,地在今燉煌。《正字通》今鎭江有瓜州,異地同名。

國名。《正字通》柯枝國別種曰木瓜。穴居,男女裸體,紉結草木葉蔽前後。見星槎勝覽。

瓜田,複姓。《前漢·王莽傳》有瓜田儀。

《韻補》叶攻乎切,音孤。《左傳·哀十七年》衞侯夢于北宮,見人登昆吾之觀,被髮北面而譟,曰:登此昆吾之墟,緜緜生之瓜。余爲渾良夫,叫天無辜。

叶古禾切,音戈。《道藏歌》仙童掇朱實,神女獻玉瓜。浴身丹液池,濯髮甘泉波。《集韻》俗作苽,非。

【碧】

碧【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彼役切《集韻》兵役切《韻會》兵亦切,音筆。《說文》石之靑美者。《山海經》高山多靑碧。《郭註》亦玉類也。今會稽縣東山出碧。《班固·西都賦》珊瑚碧樹。《註》崐崘山有碧樹。《張衡·南都賦》綠碧紫英。《註》碧有縹碧,有綠碧。

《增韻》碧,深靑色。唐官制,八品九品服碧代靑也。

《韻會》竹書紀年:惠成王七年,雨碧於郢。

《度人經·碧落註》東方第一天有碧霞遍滿,是云碧落。

姓。明洪武中訓導碧潭。

【玉】

玉【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獄。《說文》石之美者。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楊,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五音集韻》烈火燒之不熱者,眞玉也。《易·鼎卦》鼎玉鉉。《疏》正義曰:玉者,堅剛而有潤者也。

《說卦》乾爲玉爲金。《疏》爲玉爲金,取其剛之淸明也。《詩·大雅》金玉其相。《禮·聘義》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淸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管子·侈靡篇》玉者,隂之隂也。《白虎通》玉者,象君子之德,燥不輕,溫不重,是以君子寶之。

水玉,水精也。《史記·司馬相如傳》水玉磊砢。《註》水玉,水精也。

美貌也。《公羊傳·宣十二年》是以使寡人得見君之玉面,而微至乎此。《疏》言玉面者,亦美言之也。《史記·丞相世家》如冠玉耳。

珍食曰玉食。《書·洪範》惟辟玉食。《釋文》漢書云:玉食,珍食也。

時和曰玉燭。《爾雅·釋天》四時和謂之玉燭。《疏》言四時和氣,溫潤明照,故曰玉燭。

地名。《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地焉,曰:彌作,頃丘,玉暢,嵒,戈,鍚。《註》凡六邑。

河名。《正字通》後晉天福中,鴻臚卿張匡鄴使于闐,著行程記。言玉河在于闐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闐界,疏爲三河,一白玉河,二綠玉河,三黑玉河。五六月水漲,玉隨流而至,多寡視水小大。七八月水退可取,彼人謂之撈玉。

關名。《前漢·張騫傳》酒泉列亭鄣至玉門矣。《註》玉門關在龍勒界。

星名。《後漢·郞顗傳》從西方天苑趨,左足入玉井。《註》參星下四小星爲玉井。

木名。《山海經》開明北有文玉樹。《註》五釆玉樹。

草名。《爾雅·釋草》蒙,玉女。《註》女蘿別名。

《正字通》寒玉,竹別名。亦曰綠玉。

鳥名。《前漢·司馬相如傳》鴐鵞屬玉。《郭註》屬玉似鴨而大,長頸,赤目,紫紺色。

觀名。《前漢·宣帝紀》行幸萯陽宮屬玉觀。《註》晉灼曰:屬玉,水鳥,以名觀也。又蚌名。《爾雅·釋魚·蜃小者珧註》珧,玉珧,卽小蚌。

姓。《史記·封禪書》濟南人公玉帶。《註》公玉,姓。帶,名。《風俗通》齊濬王臣有公玉冉。

愛也,成也。《詩·大雅》王欲玉女,是作大諫。《註》玉,寶愛之意。《張載·西銘》貧賤憂戚,庸玉女于成也。

《廣韻》息逐切。《集韻》息六切,音肅。《廣韻》朽玉。

琢玉工。《集韻》或作璛。

姓。《史記·封禪書公玉帶註》索隱曰:玉又音肅。《後漢·光武紀》留太守玉况爲大司徒。《註》玉,音肅,京兆人。

《廣韻》相玉切《集韻》須玉切,音粟。西戎國名。亦姓。

《五音集韻》許救切,音齅。篆玉工也。

《韻補》叶音域。《漢費鳳》體履柔和,溫其如玉,修孝友于閨門,執忠謇于王室。《易林》鈆刀攻玉,堅不可得。盡我筋力,胝繭爲疾。

叶音龠。《易林》桑華腐蠹,衣敝如絡。女工不成,絲帛爲玉。

叶音迂。《洞頌》韞產寶玉,叶含耀明珠。《說文》王象三王之連,丨其貫也。《註》徐曰:王中畫近上,王三畫均。李陽冰曰:三畫正均,如貫王也。《類篇》隸始加點,以別帝王字。《六書精蘊》帝王之王,一貫三爲義。三者,天,地,人也。中畫近上,王者法天也。珠王之王,三畫相均,象連貫形。俗書不知帝王字中畫近上之義,加點于旁以別之。

【香】

香【戌集下】【香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㿝《廣韻》許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虛良切,》至治馨香,感于神明。《詩·周頌》有飶其香。《禮·月令》中央土,其臭香。

草木之香,如沉香,棧香,蜜香,檀香,具載。《洪芻·香譜》及《葉延珪·香隸》諸書。

獸亦有香。《談苑》商女山中多麝,其性絕愛其臍,爲人逐急,卽投巖舉爪,剔裂其香。

《本草》麝香有三等:第一生香,亦名遺香,乃麝自剔出者。其次臍香。其三心結香。

有小麝,其香更奇。

風香。《庾信詩》結客少年塲,春風滿路香。

含香。《漢官儀》尚書郞含雞舌香,伏奏事。

酒香。《王績詩》稍覺池亭好,偏宜酒甕香。《杜甫詩》浩蕩風塵外,誰知酒熟香。

花名。《廬山記》一比丘晝寢盤石上,夢中聞花香酷烈,及覺,求得之,因名睡香。四方聞之,謂爲花中祥瑞,遂名瑞香。

丁香。《本草》一名丁子香,花紫白色,生子,小者爲丁香,大者爲母丁香。

酒名。《蘇軾·送碧香酒詩》碧香近出帝子家,鵝兒破殼酥流盎。《劉子翬詩》未饒赤壁風流在,且向何家醉碧香。

阿香。《搜神記》永和中,義興人姓周,出都,日暮。道邊有一新草小屋,一女子出門,周求寄宿。一更中,聞外有小兒喚阿香聲,云:官喚汝推雷車。女乃辭去。夜遂大雷雨。

人名。黃香,仇香,見《後漢書》。

姓。明四譯館通事香牛。

山名。《唐書·白居易傳》與香山僧如滿結香火社,自稱香山居士。

水名。《述異記》吳故宮有香水溪。

殿名。《三輔黃圖》武帝時,後宮八區,有披香殿。

享名。《李白詩》沉香亭北倚闌干。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