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群动里

出自:明代·戚继光《振衣台》

拼音:[cháng][yáng][qún][dòng][lǐ]

平仄:平平平仄仄

蓬莱有佳人,佩剑游南纪。
指顾山海间,徜徉群动里
薄行幽径纡,乱石谁人驱?中有千丈表,乘之临玉虚。
拂袖惊长风,浩歌空九衢。
飘摇揖王母,如闻琼佩琚。
幽人保元命,义士轻其躯。
雉飞不逾阜,鹏抟九万余。
巨翰如可挟,从此谢尘区。

查看原文

注释

【徜徉】也作“倘佯”。1.徘徊;自由自在地行走:徜徉花市,美不胜收|在海边徜徉。 2.彷徨,心神不宁:徜徉若失|心中无限徜徉。
【群动】1.各种动物。 2.诸种活动。 3.泛指众人。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徜】

徜【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市羊切《集韻》辰羊切,音常。《玉篇》徜徉,猶徘徊也。《廣雅》徜徉,戲蕩也。《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終吾生以徜徉。

【徉】

徉【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音羊。《玉篇》彷徉也。《廣韻》忀徉,徙倚也。《廣雅》徜徉,戲蕩也。《楚辭·招魂》彷徉無所倚,廣大無所極。

【群】

群【未集中】【羊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五經文字》羣,俗作群。

【动】

動【子集下】【力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㣫同上聲。《說文》作也。《增韻》動,靜之對。《易·坤卦》六二之動,直以方也。《書·說命》慮善以動,動惟厥時。

《廣韻》出也。《禮·月令》仲春,蟄蟲咸動。

搖也。《庾信·夢入內堂詩》日光釵焰動,窗影鏡花搖。

《韻會》《正韻》徒弄切,同去聲。《易·繫辭》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韻會》凡物自動,則上聲。彼不動而我動之,則去聲。

《集韻》覩孔切,音董。振動,拜也,以兩手相擊而拜。今倭人拜以兩手相擊,蓋古之遺法。

【里】

里【酉集下】【里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

《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

憂也。《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箋》里,憂也。

姓。《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註》里析,鄭大夫。

百里、相里,複姓。

地名。《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註》南里,鄭地。

山名。《史記·封禪書註》高里山,在泰山下。

《五代史·附錄》契丹所居曰梟羅箇沒里。《註》沒里者,河也。

古夫稱妻曰鄕里。《南史·張彪傳》我不忍令鄕里落它處。《沈約·山隂柳家女詩》還家問鄕里,詎堪持作夫。

《正韻》漢制:長安有戚里,人君姻戚居之,後世因謂外戚爲戚里。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里爲式,然後可以傳衆方。《註》里,讀爲已,聲之誤也。《釋文》里,音以。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