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妇忧蚕采叶忙

出自:宋代·陆游《春晚即事》

拼音:[yòu][fù][yōu][cán][cǎi,cài][yè,xié][máng]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龙骨车鸣水入塘,雨来犹可望丰穰。
老农爱犊行泥缓,幼妇忧蚕采叶忙

查看原文

注释

【幼妇】少女。借指"妙"字。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幼】

幼【寅集下】【幺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伊謬切,憂去聲。《爾雅·釋言》幼,穉也。《釋名》幼,少也。言生日少也。《禮·曲禮》人生十年曰幼學。《疏》幼者,自始生至十九時。故檀弓云:幼名者,三月爲名稱幼。冠禮云:棄爾幼志,是十九以前爲幼。喪服傳云:子幼。鄭康成云:十五以下。今云:十年曰幼學,是十歲而就業也。

慈幼也。《孟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註》幼,猶愛也。

王莽錢名。《前漢·食貨志》徑八分,重五銖曰幼錢,直二十。

《集韻》乙六切,音郁。義同。

《集韻》一笑切,音要。幼。《註》幼,讀曰要。《司馬相如·長門賦》聲幼妙而復揚。

與拗通。《集韻》袎或作幼。

【妇】

婦【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阜。《說文》服也。《爾雅·釋親》子之妻爲婦。

女子已嫁曰婦。婦之言服也,服事於夫也。《禮·昏義》婦人先嫁,三月敎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郊特牲》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

冢婦、長婦、介婦,衆婦也。見《內則》。

嬪婦,化治絲枲。見《周禮·天官》。

世婦,后宮官,所謂二十七世婦也。

屬婦,婦之窮獨,當聯屬者。《書·梓材》至于屬婦。

嫠婦,寡婦也。《蘇軾·赤壁賦》泣孤舟之嫠婦。

好貌。《荀子·樂論篇》其容婦。

物類之隂者亦曰婦。《埤雅》鵓鳩隂則屛逐其婦,晴則呼之。

《韻府》蟋蟀一名吟蛩,濟南呼爲嬾婦。

江中有魚名白旂,其脂可然,用之照歌舞則明,照紡績則昏,世謂嬾婦所化。

鷦鷯名巧婦,赤斑蜘蛛名絡絲婦。見《本草綱目》。

梵言婆利耶,華言婦。

《正韻》防父切,音附。《琳·飮馬長城窟》邊城多健少,內舍多寡婦。作書與內舍,便嫁莫留住。

叶芳尾切,音斐。《楚辭·天問》水濱之木,得彼小子,夫何惡之,有莘之婦。通作負。別作媍。

【忧】

忧【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尤救切,音祐。《玉篇》心動也。◎按《說文》集韻皆訓不動,惟玉篇訓心動。从心从尤。似應玉篇爲是。(憂)〔古文〕。今作憂。《說文》愁也。《爾雅·釋詁》思也。《疏》憂者。愁思也。《書·洪範》六極,三曰憂。

疾也。《禮·曲禮》某有負薪之憂。《註》憂或爲疾。

幽也。《易·乾卦》憂則違之。《註》謂時當幽隱也。

辱也。《易·繫辭》小人道憂也。

居喪曰憂。《書·說命》王宅憂。

孕病曰憂。《晉語》文王在母不憂。

人憂則頭低垂。《禮·曲禮》下于帶則憂。《註》憂則低也。

幽憂曰癙憂。《詩·小雅》癙憂以痒。《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凶禮哀邦國之憂。

姓。出《姓苑》。

《韻會》烏侯切,音謳。義同。《集韻》作㥑。

《集韻》《韻會》於救切。《集韻》慮也。詩序,百姓見憂。徐邈讀。

叶於希切,音衣。《易林》不見叔姫,使伯心憂。

叶衣虛切,音於。《易林》出入休居,安止無憂。《黃庭經》三神之樂由隱居,倏忽遊遨無遺憂。

叶伊姚切,音妖。《三略》士可下而不可驕,將可樂而不可憂。

叶一笑切,音要。《詩·王風》我生之初,尚無造。我生之後,逢此百憂。

《唐風》揚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繡,從子于鵠。旣見君子,云何其憂。鵠,居號切。

叶於糾切,音黝。《晉語》商之衰也,其銘有之,曰:嗛嗛之德,不足就也。不可以矜而,祇取憂也。嗛嗛之食,不足狃也。不能爲膏而,祇離咎也。《集韻》本作,或作懮。《說文》从心从頁。頁,首也。心憂則髮白。

《字彙補》亦與,浸失六書之原矣。

【蚕】

蚕【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正韻》。絲蟲也。《說文》任絲也。《詩·豳風》蠶月條桑。《書·禹貢》桑土旣蠶。《淮南子·天文訓》蠶珥絲而商絃絕。《博物志》蠶三化,先孕而後交,不交者亦產子。《爾雅翼》蠶之狀,喙呥呥類馬,色斑斑似虎。初拂謂之蚝,以毛掃之,蠶尚小,不欲見露氣。桑葉著懷中令暖,然後切之得氣,則衆惡除也。《酉陽雜俎》食而不飮者蠶。

原蠶。《埤雅》再蠶謂之原蠶,一名魏蠶,今以晚葉養之。

紅蠶。蠶足於葉三俯三起,二十七日而蠶已老,則紅,故謂之紅蠶。

野蠶。《後漢·光武紀》野蠶成繭,被于山阜。

華蠶。《述異記》園客種五色香草,啖華蠶,得繭一百二十枚,大如甕。

《本草》石蠶,一名沙蝨,乃東澗水中細蟲。

雪蠶,生隂山及峨嵋山,北人謂之雪蛆。

金蠶,屈如指環,食故緋帛錦,如蠶之食葉也。

蠶室。《晉書·禮志》皇后親乗車東郊苑中蠶室祭蠶神。

蠶神。《爾雅翼》今蠶神曰苑窳婦人、寓氏公主,凡二神。

人名。《成都記》蠶叢氏,蜀君也。

地名。《前漢·地理志》蜀郡蠶陵。《國名記》彭之遵縣有蠶厓。

蠶繭,草名。《本草》治腫脹。

【采】

采【酉集下】【釆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倉宰切《集韻》《韻會》此宰切,音採。《說文》捋取也。《詩·周南》采采卷耳。《朱註》采采,非一采也。

擇也。《禮·昏義》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釋文》采,擇也。《疏》納采者,謂采擇之禮。《史記·秦始皇紀》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班固·西都賦》奚斯魯頌,同見采於孔氏。

采色。《書·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史記·項羽紀》吾令人望其氣,皆爲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

物采。《左傳·隱五年》取材以章物,采謂之物。《疏》取鳥獸之材以章明物色,采飾謂之爲物。《文六年》分之采物。《疏》采物,謂采章物也。

《魯語》天子大采朝日,少采夕月。《註》大采,袞職也。少采,黼衣也。

《左思·蜀都賦》符采彪炳。《註》符采,玉橫文也。

事也。《史記·司馬相如傳》使獲燿日月之末光絕炎,以展采錯事。《註》采,官也。展其官職,設厝其事業者也。

官也。《書·堯典》帝曰:疇咨若予采。《傳》采,事也。馬云:官也。《禮·明堂位》九采之國。《疏》各掌當州諸侯之事。

采地。《禮·禮運》大夫有采,以處其子孫。《前漢·地理志》大夫韓武子食采於韓原。

飾也。《前漢·嚴助傳》樂失而淫,禮失而采。《註》如淳曰:采,飾也。師古曰:采者,文過其實。

墓地。《揚子·方言》冢,秦晉之閒謂之墳,或謂之采。《註》古者卿大夫有采地,死葬之,因名。

風采。《前漢·霍光金日磾傳》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采。《左思·魏都賦》極風采之異觀。

《詩·秦風》蒹葭采采。《傳》采采,猶萋萋,盛也。

《詩·曹風》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傳》采采,衆多也。《朱註》采采,華飾也。《謝靈運·緩歌行》采采彤雲浮。

幣也。《史記·周本紀》召公奭贊采。《註》正義曰:采,幣也。

詩篇名。《禮·玉藻》趨以《采齊》,行以《肆夏》。

姓。《風俗通》漢度遼將軍采皓。

地名。《左傳·僖八年》晉里克帥師,敗狄于采桑。《註》平陽北屈縣西南有采桑津。

玉名。《司馬相如·上林賦》晁采、琬琰,和氏出焉。《註》晁采,玉名。

木名。《史記·秦始皇紀》堯舜采椽不刮。《註》索隱曰:采,木名。卽今之櫟木也。

草名。《博雅》采,䆃采也。

《韻會》《正韻》倉代切,音菜。臣食邑。《周禮·天官·八則註》公卿大夫采邑。音菜。《孟子·元士受地視子男註》所受采地之制。音菜。《前漢·食貨志註》采,官也。因官食地,故曰采地。

與菜同。《周禮·春官·大胥》春入學,舍采合舞。《註》舍采,謂舞者皆持芬香之采。鄭康成曰:舍卽釋也,采讀爲菜。始入學,必舍菜,禮先師也。菜,蘋、蘩之屬。

《五音集韻》子苟切,音走。採取也。

【叶】

叶【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玉篇》古文協字。《後漢·律曆志》叶時月正日。餘詳十部六畫。

《集韻》同旪。《前漢·五行志》次四曰旪用五紀。《註》師古曰,旪讀曰叶。

《正韻》同汁。《張衡·西京賦》五位相汁,以旅于東井。《註》汁、叶同。(葉)《唐韻》與涉切《集韻》《正韻》弋涉切,音枼。《說文》草木之葉。《陸游詩註》吳人直謂桑曰葉。

世也。《詩·商頌》昔在中葉,有震且業。

《博雅》聚也。

書冊。《歐陽修曰》唐人藏書皆作卷軸,後有葉子,似今策子。

姓。《通志·氏族略》葉氏,舊音攝,後世與木葉同音。

與䔾通。《儀禮·士冠禮》贊者洗於房中,側酌醴,加柶,覆之面葉。《註》古文葉爲䔾。

式涉切,音攝。《左傳·及葉註》葉,今南陽葉縣。

《韻補》叶,逆約切,音虐。《易林》桑芳將落,隕其黃葉。

叶於急切。《易林》同本異葉,樂人上德。東鄰慕義,來興吾國。

《集韻》徒協切,音牒。與䈎同,書篇名。《韻會》或作,非。

【忙】

忙【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莫郞切《集韻》《韻會》《正韻》謨郞切,音茫。心迫也。《增韻》悕也,宂也。《杜甫·新婚別》暮婚晨告別,無乃太悤忙。

姓。明有忙義,忙宗。

與恾同。《廣韻》怖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