牒诉装吾怀

出自:宋代·尤袤《凝思堂》

拼音:[dié][sù][zhuāng][wú,yù][huái]

平仄:平仄平平平

失脚坠尘网,牒诉装吾怀
公庭了官事,时来坐幽斋。
天风肃泠泠,山鸟鸣喈喈。
我思在何许,独对苍然崖。

查看原文

注释

【牒诉】讼辞﹐诉状。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牒】

牒【巳集中】【片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徒叶切《集韻》《韻會》達協切,音疊。《說文》札也。从片,枼聲。《廣韻》書板曰牒。《左傳·昭十五年》右師不敢對,受牒而退。《疏》牒,札也。《戰國策》孟嘗君乃取所怨五百牒削之,不敢以爲言。《前漢·路溫舒傳》取澤中蒲,截以爲牒。《註》小簡曰牒。

《匡衡傳》但以無階朝廷故隨牒在遠方。《註》隨牒,謂隨選補之恆牒。

《玉篇》譜也。《史記·封禪書》有玉牒書。《太史公自序》取之譜牒。

《淮南子·本經訓》積牒旋石以備修碕。

《後漢·王符傳》皆服文組綵牒。《註》牒卽今疊布。

《揚子·方言》牀上板。衞之北郊,趙魏之閒謂之牒。

《增韻》官府移文謂之牒。

《韻會》訟辭亦曰牒。《說文》本作。《韻會》通作諜。

【诉】

訴【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桑故切《集韻》《韻會》《正韻》蘇故切,音素。《說文》吿也。《玉篇》論也,吿訴冤枉也。《廣韻》毀也。《左傳·成十六年》郤犫訴公于晉侯。《註》譖也。《史記·龜筴傳》王有德義,故來告訴。

《說文》或作。亦作愬。《論語》膚受之愬。《註》愬己之冤也。《前漢·五行志》引作訴。

《韻會小補》通作遡。《戰國策》衞君跣行,告遡於魏。《註》遡愬同。

《集韻》昌石切,音尺。亦毀也。《說文》本作。《字彙補》譌作辨,非。辨字左从言作。

【装】

裝【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側羊切,音莊。裝束也。

《玉篇》裹也。《前漢·陸賈傳》佗賜賈橐中裝,直千金。

《增韻》齎也。《史記·袁盎傳》悉以其裝齎置二石醇醪。

藏也。《孔稚圭·北山移文》牒訴倥傯裝其懷。

《廣韻》側亮切,音壯。《吳均·贈別詩》匕首直千金,七寶雕華裝。生離何用表,賴此持相餉。《韻會》亦作。

【吾】

吾【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稱,詳其文意,余平而吾倨也。

《廣韻》御也。執金吾,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中尉,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執金吾。《註》師古曰: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以名官。

《後漢·百官志》執金吾掌宮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繞行宮外,及主兵器。吾猶禦也。《註》應劭曰:執金革,以禦非常。

《集韻》棒名。《古今注》金吾,車輻棒也。漢官執金吾,吾,止也,執金革禦非常也,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之金吾,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按顏應二說,及古今注凡三義,各不相同,今存之。

昆吾,國名。《詩·商頌》昆吾夏桀。《箋》已姓。

地名。《前漢·揚雄傳》武帝廣開上林,南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註》晉灼曰:昆吾,地名,有亭。

鍾吾,國名。漢爲司吾縣。《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子燭庸奔鍾吾。《前漢·地理志》東海郡司吾縣。

番吾,番音蒲,卽漢蒲吾縣。《史記·蘇秦傳》秦甲渡河踰漳,據番吾。《註》徐廣曰:常山有蒲吾縣。正義曰:疑古番吾公邑也。

余吾,蠡吾,朱吾,已吾,皆縣名。《前漢·地理志》上黨郡余吾縣,涿郡蠡吾縣,日南郡朱吾縣。《後漢·郡國志》留郡已吾縣。

伊吾,地名。《後漢·西域傳》伊吾,舊膏腴之地。

余吾,水名。《前漢·匈奴傳》北橋余吾。《註》師古曰:於余吾水上作橋。

《正字通》伊吾,除哦聲,亦作咿唔。

姓。《廣韻》漢有廣陵令吾扈。

複姓。五氏,徐吾以鄕爲氏。鍾吾,昆吾以國爲氏。由吾,由余之後。

古有肩吾子,隱者。

《正字通》借爲支吾。與枝梧通。

《集韻》《類篇》牛居切,音魚。《晉語》暇豫之吾吾。《註》吾讀如魚,吾吾,不敢自親之貌。

山名。《史記·河渠書》功無已時兮吾山平。《註》徐廣曰:東郡東阿有魚山,或者是乎。

《廣韻》五加切《集韻》牛加切,音牙。允吾,縣名。《前漢·地理志》金城郡允吾縣。《註》應劭曰:允吾,音鈆牙。

《讀書通》童通作吾。《管子·海王篇》吾子食鹽二升少半。《註》吾子,謂小男小女也。《正字通》古本管子作童。

【怀】

怀【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字彙補》敷救切,音副。怒也。(懷)〔古文〕褱《唐韻》戸乖切《集韻》《韻會》乎乖切,音槐。《說文》念思也。从心褱聲。《論語》君子懷德。

歸也。《書·大禹謨》黎民懷之。《註》歸之也。

來也。《詩·齊風》曷又懷止。

《周頌》懷柔百神。《註》懷,來也。

安也。《書·秦誓》邦之榮懷。《詩·王風》懷哉懷哉。

包也。《書·堯典》蕩蕩懷山襄陵。

藏也。《論語》懷其寶,而迷其邦。《禮·曲禮》其有核者,懷其核。

慰也。《詩·檜風》懷之好音。

懷抱,胷臆也。《左傳·成十七年》瓊瑰盈吾懷乎。《論語》然後免於父母之懷。

傷也。《詩·邶風》願言則懷。《毛傳》懷,傷也。

私也。《詩·小雅》每懷靡及。《箋》懷,私也。

《爾雅·釋詁》至也。《註》齊魯之會郊曰懷。《詩·小雅》懷允不忘。《箋》至也。至信不忘。

《爾雅·釋詁》止也。《疏》至止也。

《釋名》懷,回也。本有去意,回來就已也。亦言歸也,來歸已也。

《諡法》慈仁哲行曰懷。

地名。《書·禹貢》覃懷底績。

州名。春秋時野王邑,漢河內郡,唐置懷州。

姓。三國吳尚書郞懷敘。

通作褢。《前漢·許后傳》褢誠秉忠。

叶胡隈切,音回。《詩·周南》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叶呼回切,音揮。《楚辭·九歌》長太息兮將上,心低回兮顧懷。羌生色兮娛人,觀者憺兮忘歸。《魏文帝·苦寒行》延頸長太息,遠行多所懷。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

叶苦禾切,音窠。《淮南子·時則訓》平而不阿,明而不苛。包裹覆露,無不囊懷。《周伯琦曰》褱,藏挾於衣中也。从衣,眔聲。心之所恖念藏貯亦曰褱。隷作懷。(懷)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