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和气浓於酒

出自:宋代·白玉蟾《觉非居士东菴甚奇观玉蟾曾游其间醉吟一篇》

拼音:[mǎn][chéng][hé,hè,huó,huò,hú][qì][nóng][yú,wū][jiǔ]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一瓯之闽古无诸,山奇水透真画图。
霍童山在闽之隅,天下第一神仙都。
神仙渺茫不可见,桑田沧海几迁变。
三山崒嵂青至今,堪嗟山下人如燕。
螺女江头十万家,西湖十里碧莲花。
满城和气浓於酒,一天雨露饶桑麻。
东有鼓山榴花谷,南有方山小王屋。
王霸炼药怡山西,老任跨鹤升山北。
距城以东七里余,丹崖翠壁凌太虚。
天閟地藏一蓬壶,神刓鬼划画不如。
种橘仙人来瑞世,况是籛翁其后裔。
苍松筋骨鹤精神,谓之觉非老居士。
居士少时观此山,便拟归隐乎其间。
及其赋罢归去来,此山尚锁青烟寒。
平生使节半天下,秋霜夏日大声价。
咄哉富贵非吾愿,何似归来一茅舍。
百丁持钁薙荆榛,寒岩怪石翠峥嵘。
奇花异草不知名,地灵夜泣猿鸟惊。
天然一石大如廪,裂开发露五云锦。
满地璀璨黄金沙,地下掘出玄玉枕。
度其广袤筑屠苏,鳷鹊峭耸鸳鸯铺。
人来山下抬头看,直疑上有神仙居。
夜静星辰挂朱桷,万丈华表立双鹤。
山童指向游山人,高处更有兼山阁。
阁边数石罗翠屏,倚崖建一介隐亭。
一登云外忽舒啸,醉归小山风月清。
双石削成闢紫户,犹胜武夷石门坞。
一石挽仰状如龟,一石跨蹲露如虎。
岩头千尺炼丹台,银泥丹砂朱草堆。
台上凿开四小涔,不见炉鼎空寒灰。
石眼有泉迸山腹,可成一池足鸦浴。
千山万山翠打围,稻田万顷如棋局。
於中突出五石岩,紫云苍雾缠松杉。
吾疑闽中四五辈,向者曾此话同参。
粉墙围住万竿竹,白凤飞来枝外宿。
山前山后多麋鹿,疎栽兰蕙密栽菊。
何年种此千树梅,满山雪色白皑皑。
晚来山风扫落英,五色虹霓明绿苔。
隔林髣髴闻机杼,人家知在云深处。
何处招提最近傍,早暮送钟斋送鼓。
凫汀鹤渚白苹洲,小溪流水横断桥。
画出一派潇湘秋,万家秋色人渔樵。
长江浩浩数千里,浪花喷薄蛟龙起。
叶叶扁舟古渡头,目力所至海门止。
仆家本住青城边,去此迢迢路八千。
对面窣堵高插天,恍惊天柱落樽前。
觉非居士高且洁,时把黄庭玩岁月。
丹山碧水我楼观,苍椿翠桧我幢节。
客来到此蛰仙菴,披蒙茸兮登巉岩。
龙盘虎踞甚形胜,大江以东斗以南。
酒空核尽人亦醉,眼花浑不醒天地。
壁间醉墨正淋漓,夕阳已挂青山外。

查看原文

注释

【和气】1.态度温和:对人~。 2.和睦:和和气气丨他们彼此很~。 3.和睦的感情:咱们别为小事儿伤了~。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满】

滿【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音懣。《說文》盈溢也。《書·大禹謨》不自滿假。《傳》滿謂盈實。《正義》滿以器喩,故爲盈實。《管子·霸言篇》地大而不爲,命曰土滿。人衆而不理,命曰人滿。兵威而不止,命曰武滿。

姓,晉滿奮。

《集韻》莫困切,音悶。同懣。《說文》煩也。或省作滿。《前漢·霍光傳》憂滿不食。

《韻補》叶美辨切,音免。《蘇軾詩》南都從事亦學道,不恤枯腸誇腦滿。問羊他日到金華,應時相將遊閬苑。

【城】

城【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內曰城,外曰郭。《釋名》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毀也。《古今注》盛也,盛受國都也。《淮南子·原道訓》夏鯀作三仞之城。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白虎通》天子曰崇城。《史記·始皇本紀》帝築萬里長城。《前漢·元帝紀》帝初築長安城。城南爲南斗形,城北爲北斗形,因名斗城。

諸侯僭侈,建城踰制,謂之產城,若生子長大之義。《司馬法曰》攻城者,攻其所產。

《唐·李肇·國史補》元日冬至,大朝會,百官已集,宰相後至,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王禹偁·待漏院記》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啓行,煌煌火城。

層城。《淮南子·地形訓》掘崑崙墟以下地,中有層城九重。《孫綽·天台賦》苟台嶺之可攀,亦何羨于層城。

官名。《左傳·文十六年》公子蕩爲司城。《註》宋桓公,以武公諱,司空攺司城。

宮名。《前漢·班倢伃傳》倢伃居增城舍。

山名。析城,在河東濩縣西。《書·禹貢》底柱析城。

赤城山,在會稽東南。《孫綽·天台賦》赤城霞起以建標。

墓地曰佳城。《博物志》夏侯嬰死,送葬至東都門外,馬踣地悲鳴,掘之,得石槨,銘曰:佳城鬱鬱,三千年見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

姓。城渾。

司城,複姓。

叶辰羊切,音常。《韓愈·贈張籍詩》我友東來說,我家免禍殃。乗船下汴水,東去趨彭城。

【和】

和【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咊龢《廣韻》《正韻》戸戈切《集韻》《韻會》胡戈切,音禾。《廣韻》順也,諧也,不堅不柔也。《書·堯典》協和萬邦。

《舜典》律和聲。《易·乾卦》保合太和。《中庸》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書·堯典》乃命羲和。《註》羲氏,和氏,主曆象授時之官。

《詩·小雅》和鸞雝雝。《傳》在軾曰和,在鑣曰鸞。《疏》和,亦鈴也,以其與鸞相應和,故載見曰和鈴央央是也。《廣韻》本作鉌。

《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笙謂之和。《註》和,十三簧。

《周禮·夏官·大司馬》以旌爲左右和之門。《註》軍門曰和,今謂之壘門,立兩旌以爲之。《戰國策》與秦交和而舍。

《諡法》不剛不柔曰和。

和夷,地名。《書·禹貢》和夷底績。

雲和,地名。《周禮·春官·大司樂》雲和之琴瑟。

《廣韻》州名,在淮南,漢屬九江郡,齊爲和州。

《韻會》西和州,秦蒙恬築長城始此,唐爲岷州,宋攺西和州。

《廣韻》姓也。本自羲和之後,一云卞和之後,晉有和嶠。

《正字通》養和,今之靠背也。李泌采異木蟠枝以隱背,號曰養和。

《松陵集》皮日休以五物送魏不琢,有烏龍養和,桐廬養和。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臥切,禾去聲。《廣韻》聲相應。《易·中孚》鳴鶴在隂,其子和之。

《爾雅·釋樂》徒吹謂之和。

《集韻》調也。《禮·檀弓》竽笙備而不和。

《禮運》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爲質也。《註》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加以滑甘,是謂六和。

《禮器》甘受和。《釋文》和,戸臥反。《周禮·天官》內饔掌王及后世子膳羞之割烹煎和之事。

【气】

气【辰集下】【气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去旣切《集韻》丘旣切,音炁。《說文》雲气也。象形。一曰息也。或作氣、炁。

與人物也。今作乞。

《玉篇》去乙切《廣韻》去訖切《集韻》《類篇》欺訖切,音乞。《博雅》求也。一曰取也。或省文作乞。《徐官·古今印史》氣,小篆本作气。氣爲火所化,其出必炎上,故象炎上之形。凡求乞者必於上,因借爲求乞字。气、乞本同一字也。後世隷楷以二字易混,乃省一筆以別之。

《六書正譌》气,俗用氣,乃稟氣之氣。雲气必用气。○按天地人物之氣雖別,而气、氣字義實同,分屬則泥矣,《正譌》之說非是。(氣)〔古文〕也,息也。《文子·守弱篇》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元也。《易·乾卦》同氣相求。《繫辭》精氣爲物。《禮·月令》孟春之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

《祭義》氣也者,神之盛也。《註》氣謂噓吸出入者也。

天氣曰元氣。《後漢·明帝紀》升靈臺,望元氣。《註》元氣,天氣也。

陰陽曰二氣。《太極圖說》二氣交感,化生萬物。

五氣。《史記·五帝紀》炎帝修德振兵,治五氣。《註》王肅曰:五氣,五方之氣。

《書·洪範·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風註》雨木氣,暘金氣,燠火氣,寒水氣,風土氣爲五氣。

《素問》寒熱風燥濕,五氣之聚也。寒生水,熱生火,風生木,燥生金,濕生土。

六氣。《左傳·昭元年》六氣:隂陽風雨晦明也。

《莊子·逍遙遊》乗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註》平旦爲朝霞,日中爲正陽,日入爲飛泉,夜半爲沆瀣,與天地黃之氣爲六氣。

年有二十四氣。《內經》五日謂之謂之氣。《書·正義》二十八宿,布於四方,隨天轉運,所以敘氣節也。氣節者,一歲三百六十五日有餘,分爲十二月,有二十四氣,一爲節氣,謂月初也,一爲中氣,謂月半也,以彼迭見之星,敘此月之節氣。

曆家有之。氣所動者,其灰斯散,人及風所動者,其灰聚。

有望雲氣法。《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雲之物,辨吉凶水旱之祲象。《註》視日旁雲氣之色,靑爲蟲,白爲喪,赤爲兵荒,黑爲水,黃爲豐。《史記·天官書》雲氣有獸居上者勝。《又》日旁雲氣,人主象。《又》金寶之上皆有氣,不可不察。海旁蜃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然雲氣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積,精華實息者吉,虛耗者凶。《邵諤·望氣經》鬱鬱蔥蔥,隱隱隆隆,佳氣也。綿綿絞絞,條條片片,兵氣也。澤澤燄燄,女子氣也。如藤蔓挂樹者,寶氣也。紫氛如樓者,玉氣也。

道家有食氣法。《參同契》食氣鳴腸胃,吐正吸外邪。

以鼻觸物亦曰氣。《禮·少儀》執食飮者勿氣。《疏》執尊長飮食,不鼻臭之也。

《唐韻》《集韻》通。《說文》饋客芻米也。引《春秋傳》齊人來氣諸侯。

叶去訖切,音乞。《成公綏·嘯賦》聲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諸身,役心御氣。

叶丘謁切,音朅。《嵆康·寒食散賦》當吐利之困患兮,守危殆而假氣。喜乳哺之遂安兮,信衆疾之日歇。

【浓】

濃【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廣韻》女容切《集韻》《韻會》尼容切,音醲。厚也。《增韻》濃淡之對。通作醲。

《說文》露多也。《詩·小雅》零露濃濃。

《集韻》《韻會》奴冬切。《正韻》奴宗切,。

【於】

於【卯集下】【方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同烏。《韻會》隷變作於。古文本象烏形,今但以爲歎辭及語辭字,遂無以爲鴉烏字者矣。

《爾雅·釋詁註》於乎皆語之韻絕。《疏》歎辭也。《書·堯典》僉曰:於,鯀哉。《詩·周頌》於穆淸廟。

《周頌》於乎不顯。○按或作嗚烏,音義皆同。

《廣韻》央居切《集韻》《韻會》《正韻》衣虛切,音淤。語辭也。《博雅》於,于也。○按《說文》于訓於也,蓋于於古通用。凡經典語辭皆作于。

《廣韻》居也。《韓愈·示兒詩》前榮饌賓親,冠昏之所於。《朱子·考異》所,或作依。○按所於作依於,則是依之以居也。孔融書,舉杯相於。曹植樂府,心相於。杜甫詩:良友幸相於。卽相依以居之意。

《揚子·太經》白舌於於。《註》多難貌。

《廣韻》代也。《集韻》往也。

地名。《戰國策》商於之地六百里。

姓。《姓氏急就篇》黃帝臣於則造履。《前漢·功臣表》涉安侯於單。

【酒】

酒【酉集下】【酉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子酉切,愀上聲。《說文》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釋名》酒,酉也,釀之米麴,酉澤久而味美也。亦言踧也,能否皆彊相踧持飮之也。

入口咽之,皆踧其面也。《周禮·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淸酒。《註》事酒,有事而飮也。昔酒,無事而飮也。淸酒,祭祀之酒。《前漢·食貨志》酒,百藥之長。《東方朔傳》銷憂者莫若酒。《江純·酒誥》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成之帝女,一曰杜康。

酒,明水也。《禮·明堂位》夏后氏尚明水,殷尚醴,周尚酒。

天酒,甘露也。《瑞應圖》王者施德惠,則甘露降,一名天酒。

官名。《周禮·天官》酒正。《註》酒官之長。《又》女酒。《註》女奴曉酒者。

祭酒,尊稱之號。《前漢·伍被傳》號爲劉氏祭酒。《註》祭時惟尊長酹酒也。

酒旗,星名。《曹植·酒賦》仰漢旗之景曜,協嘉號於天辰。

地名。《左傳·莊二十二年》王與虢公酒泉之邑。《註》邑在河南。

《前漢·武帝紀》以其地爲武威酒泉郡。《註》酒泉,今肅州。

姓。明有酒好德。

人名。《史記·晉世家》靜公俱酒。

《韻補》叶子小切,音剿。《詩·鄭風》叔于狩,巷無飮酒。豈無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易林》白茅醴酒,靈巫拜禱。神嘻飮食,使人壽老。

叶子與切,音苴。《張超·誚靑衣賦》東向長跪,接狎歡酒。悉請諸靈,邪僻無主。

相关诗句
夕阳已挂青山外 壁间醉墨正淋漓 眼花浑不醒天地 酒空核尽人亦醉 大江以东斗以南 龙盘虎踞甚形胜 披蒙茸兮登巉岩 客来到此蛰仙菴 苍椿翠桧我幢节 丹山碧水我楼观 时把黄庭玩岁月 觉非居士高且洁 恍惊天柱落樽前 对面窣堵高插天 去此迢迢路八千 仆家本住青城边 目力所至海门止 叶叶扁舟古渡头 浪花喷薄蛟龙起 长江浩浩数千里 万家秋色人渔樵 画出一派潇湘秋 小溪流水横断桥 凫汀鹤渚白苹洲 早暮送钟斋送鼓 何处招提最近傍 人家知在云深处 隔林髣髴闻机杼 五色虹霓明绿苔 晚来山风扫落英 满山雪色白皑皑 何年种此千树梅 疎栽兰蕙密栽菊 山前山后多麋鹿 白凤飞来枝外宿 粉墙围住万竿竹 向者曾此话同参 吾疑闽中四五辈 紫云苍雾缠松杉 於中突出五石岩 稻田万顷如棋局 千山万山翠打围 可成一池足鸦浴 石眼有泉迸山腹 不见炉鼎空寒灰 台上凿开四小涔 银泥丹砂朱草堆 岩头千尺炼丹台 一石跨蹲露如虎 一石挽仰状如龟 犹胜武夷石门坞 双石削成闢紫户 醉归小山风月清 一登云外忽舒啸 倚崖建一介隐亭 阁边数石罗翠屏 高处更有兼山阁 山童指向游山人 万丈华表立双鹤 夜静星辰挂朱桷 直疑上有神仙居 人来山下抬头看 鳷鹊峭耸鸳鸯铺 度其广袤筑屠苏 地下掘出玄玉枕 满地璀璨黄金沙 裂开发露五云锦 天然一石大如廪 地灵夜泣猿鸟惊 奇花异草不知名 寒岩怪石翠峥嵘 百丁持钁薙荆榛 何似归来一茅舍 咄哉富贵非吾愿 秋霜夏日大声价 平生使节半天下 此山尚锁青烟寒 及其赋罢归去来 便拟归隐乎其间 居士少时观此山 谓之觉非老居士 苍松筋骨鹤精神 况是籛翁其后裔 种橘仙人来瑞世 神刓鬼划画不如 天閟地藏一蓬壶 丹崖翠壁凌太虚 距城以东七里余 老任跨鹤升山北 王霸炼药怡山西 南有方山小王屋 东有鼓山榴花谷 一天雨露饶桑麻 满城和气浓於酒 西湖十里碧莲花 螺女江头十万家 堪嗟山下人如燕 三山崒嵂青至今 桑田沧海几迁变 神仙渺茫不可见 天下第一神仙都 霍童山在闽之隅 山奇水透真画图 一瓯之闽古无诸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