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幹荫渟洪

出自:宋代·叶适《宿石门》

拼音:[lǎo][gàn][yīn,yìn][tíng,tīng][hóng]

平仄:仄仄平平平

好溪泻百壑,南北倾万峰。
山凡堆阜俗,映岸羞为容。
石门忽秀出,老幹荫渟洪
舍舟从口入,便已离尘中。
众芳拱窟宅,环冈献奇穠。
藤萝异态度,尺寸疑施功。
锦茵翠织成,照耀无春冬。
水行千丈高,喷薄不可穷。
更有洗头盆,云深雾常封。
昔年谢康乐,筑居待其终。
继作者丘裴,语言亦称雄。
邈然百世后,未忝骚人风。
栖栖三羽衣,日晏斋厨空。
云子歇过桨,暂洗氛埃胸。
自叹苦淹留,寂寞不易供。
嗟我老无用,佞山久成翁。
结庐会昌侧,势落鱼虾丛。
种竹似束苇,栽松加断蓬。
小儿饾盆盂,何时至周公。
会当同此住,代输助之舂。

查看原文

字义

【老】

老【未集中】【老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栳。《說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公羊傳·宣十一年》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註》六十稱耋,七十稱老。

《詩·鄭風》與子偕老。《疏》沒身不衰也。《禮·祭義》貴老。爲其近于親也。

《周禮·地官·鄕老註》老,尊稱也。

《儀禮·聘禮》授老幣。《註》老賔之臣。《疏》大夫家臣稱老。

《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註》卿老亦卿也。

《禮·王制》天子之老。《註》老謂上公。

《禮·禮運》三老在學。《註》乞言,則受之三老。《左傳·昭三年》三老凍餒。《註》三老,謂上壽、中壽、下壽,皆八十已上。

《左傳·隱三年》桓公立,乃老。《註》老,致仕也。

《列子·天瑞篇》老,耄也。

姓。《廣韻》宋有老佐。

《韻補》叶朗口切。《釋名》老,朽也。《史記·律書》酉者,萬物之老也。

《韻補》叶滿補切,姥當以此得聲。《班固·西都賦》若臣者,徒觀迹於舊墟,聞之乎故老。十分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舉也。

【幹】

幹【寅集下】【干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古案切《集韻》《韻會》居案切《正韻》古汗切,干去聲。《類篇》幹,能事也。《易·蠱卦》幹父之蠱。《註》幹父之事,能承先軌,堪其任者也。

《玉篇》幹,體也。《易·乾卦》貞者,事之幹也。

草木莖曰幹。《詩詁》木旁生者爲枝,正出者爲幹。

凡器之本曰幹。《禮·月令》羽箭幹。《註》幹者,器之本也。《疏》器之材樸,總謂之幹。《周禮·冬官考工記》荆之幹。《註》柘也,可以爲弓弩之幹。

十干,本作幹。《廣雅》甲乙爲幹。幹者,日之神也。

脅也。《公羊傳·莊元年》搚幹而殺之。《爾雅·釋畜》回毛在幹,茀方。《疏》旋毛在脅者,名茀方。

奇幹,國名。《汲冢周書》奇幹善芳。《註》奇幹在北。善芳者,鳥名。

《韻會》幹,脊骨。《左傳·昭二十五年》唯是楄柎,所以藉幹。

姓。《萬姓統譜》見《姓苑》。宋時西夏有幹道冲,其先從夏主遷興州,世掌夏國史。道冲通五經,爲蕃漢敎授,官至中書宰相。元有幹勒忠,習女直契丹字,通法律,官至同僉樞密院事。

《集韻》《正韻》河干切,音寒。《集韻》幹,井垣也。《韻會》幹,井上木欄也。其形四角,或八角。

謂之銀牀。《莊子·秋水篇》吾跳樑乎井幹之上。

樓名。《前漢·郊祀志》武帝立井幹樓,高五十丈。《註》積木而高爲樓,若井幹之形也。《班固·西京賦》攀井幹而未半,目眴轉而意迷。

《韻會》與管通。《前漢·劉向傳》石顯幹尚書。《註》師古曰:幹,與管同。《後漢·竇憲傳》內幹機密。《註》幹,古與管通。

叶九件切,音蹇。《揚子·太經》井無幹,水直衍。

叶經電切,音見。《蘇轍·墨君堂詩》中堂開素壁,蕭颯起霜幹。隨宜賦竹意,落筆皆蔥蒨。

【荫】

蔭【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集韻》《韻會》於禁切,音廕。《說文》草隂地。《徐曰》草所庇也。《荀子·勸學篇》樹成蔭而衆鳥息焉。《呂氏春秋》松柏成而塗之人已蔭矣。

日景也。《左傳·昭元年》趙孟視蔭。

通廕。《左傳·文九年》本根無所庇廕。

《韻會》通作隂。《詩·大雅》旣之隂女。

《左傳·文十七年》鹿死不擇音。《註》音同蔭。《杜云》所茠蔭之處。古字借用。

《集韻》於金切,音隂。草木蔭翳也。《班固·西都賦》茂樹蔭蔚。或作。

【渟】

渟【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音庭。《埤蒼》渟,水止也。《史記·李斯傳》決渟水致之海。或作亭。《前漢·西域傳》其水亭居。

與停同。《後漢·趙岐傳》渟車呼與共載。

《集韻》湯丁切,音廳。與汀同。水際平地也。

【洪】

洪【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戸公切《集韻》《正韻》胡公切,音紅。《說文》洚水也。《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

大也。《書·大誥》洪惟我幼冲人。

水名,在東郡。《水經》濟水故瀆,又北右合洪水。

澤名。《廣輿記》洪澤,在淮安府山陽縣界。

《揚子·方言》石阻河流爲洪。《田藝蘅煑泉小品》澤感而山不應,則怒而爲洪。《漫叟詩話》灘石湍激其中,深僅可容舟者,謂之洪。

射洪,縣名。《廣輿記》潼川州有射洪縣。

州名。《韻會》漢豫章郡,隋置洪州。

井名,在豫章郡散原山西北。《水經注》洪井飛流,懸注無底。

山名。《廣輿記》在福寧州城南。

《輟耕錄》脈以浮而有力爲洪。

姓。《廣韻》共工氏之後,本姓共氏。

通作鴻。《史記·河渠書》禹抑鴻水。

《集韻》古巷切,音絳。水名。義同洚水之洚。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