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中屯蹇

出自:宋代·赵孟坚《别赠陈新叔弟》

拼音:[mén][hù][zhōng,zhòng][tún,zhūn][jiǎn]

平仄:平仄平平仄

神灵造天极,仁深祚绵远。
光尧渡江初,属族扶日辇。
南来逾百年,瓜瓞载繁衍。
开江一枝灯,海滨发长焰。
绍兴庚辰第,伯祖维创见。
自此灯灯续,儒科已累践。
侄也幼则孤,门户中屯蹇
执编青衿后,浪策礼部选。
有叔行派亲,隔蓦此异闬。
天都邂逅初,觌面苦恨晚。
为言起家难,铢积勤靡倦。
相从忽问劳。把臂互惊叹。
霅城每频过,访我李曹掾。
及兹脱选海,几拟谢深眷。
三年在奔波,留滞颜色靦。
扁舟此经从,相见笑而莞。
排日罗酒浆,延顾礼既腆。
所欣廷兰秀,一一莫可拣。
读书固有获,而况多积善。
窦桂未足夸,王槐定应显。
愿言阐宏规,涵肆观文典。
士业止科名,耕耨工亦浅。
胸中浇万卷,落笔自精悍。
何当它年来,大雅见文宪。
功名固悬命,立志毋狭褊。
微言勿谓迂,聊作友于勉。

查看原文

注释

【门户】1.门;出入口。引申为必经之地:门户紧闭|海上门户。 2.指家庭:兄弟自立门户。 3.犹“门第”:双方门户相当。 4.派别;宗派:另立门户|门户之见。
【屯蹇】《易》《屯》卦和《蹇》卦的并称。意谓艰难困苦,不顺利。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门】

門【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莫奔切《集韻》《正韻》謨奔切《韻會》謨昆切,。《傳》四門,四方之門。《禮·月令》孟秋之月,其祀門。《周禮·天官·掌舍》爲帷宮,設旌門。《註》王行止食息,張帷爲宮,樹旌以表門。《又》設車宮轅門。《註》王止宿險阻之處,車以爲藩,則仰車以其轅表門。今慕府亦稱轅門,牙門。《楚辭·九辯》君之門以九重。《註》天子九門:關門、遠郊門、近郊門、城門、臯門、雉門、應門、路門、寢門,亦曰庫門。

譙門,城上爲高樓以望者。《前漢·勝傳》獨守丞與戰譙門中。

橋門,國學門也。《後漢·儒林傳》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

師門。《後漢·桓榮傳》上則通達經旨,下則去家慕鄕,求謝師門。

《通鑑》唐狄人傑,嘗薦姚元崇等數十人。或謂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

《正字通》世族盛著曰門望。韓顯宗疏,言門望者祖父之遺烈。

凡物關鍵處,皆謂之門。《易·繫辭》道義之門。《疏》物之得宜,從此易而來,故云道義之門,謂與道義爲門戸也。

《老子·道德經》衆妙之門。

期門,勇士也。《後漢·譙傳》帝始作期門,數爲微行。《註》前書,武帝微行,常與侍中常侍武騎,及待詔,北地良家子能騎射者,期諸殿門,故有期門之號,自此始也。成帝微行亦然,故言始也。《班固·西部賦》期門佽飛,列刃攢鍭。

官名。《周禮·地官》司門,祭祀之牛牲繫焉,監門養之。《後漢·百官志》黃門侍郞六百石,掌侍從左右給事中。《又》門大夫六百石。《註》漢官曰:門大夫二人,選四府掾屬。

《周禮·春官·小宗伯》其正室,皆謂之門子。《註》將代父當門者也。《左傳·襄十一年》大夫諸司門子勿順。

地名。《左傳·襄二十七年》託於木門。《註》木門,晉地《史記·項羽紀》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孟康註》在新豐東十七里。

《秦本紀》敗三晉之師於石門。《一統志》在平陽府解州東南白徑嶺,踰中條山,通陝州道,山嶺參天,左右壁立,閒不容軌,名曰石門。

鴈門,郡名。見《前漢·地理志》。

山名。《書·禹貢》浮于積石,至于龍門。《傳》龍門山在河東之西界。《後漢·逸民傳》龎公攜其妻子,登鹿門山。

《正字通》北方北極之山曰寒門。漢光武紀寒門註,師古曰:今冶谷去甘泉八十里,盛夏凜然。

星名。《史記·天官書》其南北兩大星曰南門。《註》南門二星,在庫樓南天之外門,明則氏羌貢。《天文志》大微星南四星執法,中端門,左右掖門。

姓氏也。公卿之子,敎以六藝,謂之門子。後因以爲氏,後魏門文愛。

東門、西門、雍門、木門,俱複姓。《左傳·宣十八年註》襄仲居東門,故曰東門氏。

樂名。《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舞敎國子,舞雲門大卷、大咸、大㲈、大夏、大濩、大武。《註》此周所存六代之樂。黃帝曰雲門。

人名。《史記·秦始皇紀》使盧生求羨門高誓。《註》羨門,古仙人。《前漢·藝文志》逢門射法二篇。《註》卽逢蒙。《荀子·正論篇》羿蠭門者,天下之善射者也。

《正字通》僧曰沙門桑門。《前漢·郊祀志》沙門,漢言息心削髮,絕情欲,歸於無爲也。

《韻補》叶民堅切,音眠。《楚辭·遠遊》虛以待之兮,無爲之先。庶類有成兮,此德之門。

叶眉貧切,音珉。《詩·邶風》出自北門,憂心殷殷。叶下貧。《荀卿·雲賦》往來惽憊,通於大神。出入甚亟,莫知其門。

【户】

戶【卯集中】【户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㦿音祜。《說文》護也。《釋名》所以謹護閉塞也。《六書精薀》室之口也。凡室之口曰戶,堂之口曰門。內曰戶,外曰門。一扉曰戶,兩扉曰門。《易·節卦》不出戶庭。《詩·豳風》塞向墐戶。

民居曰編戶。《唐六典》戶部掌天下戶口。

止也。《左傳·宣十二年》屈蕩戶之。《註》止也。

《前漢·王嘉傳》坐戶殿門失闌免。《註》掌守殿門,止不當入者,而失闌入之。

《爾雅·釋地》觚竹北戶。《註》北戶,南方之國。《疏》卽日南郡也。師古曰:言其在日之南,所謂北戶以向日者。

《禮·月令》蟄蟲咸動,啓戶始出。《註》戶,猶穴也。

飮酒有大小戶。《吳志》孫皓每饗宴,人以七升爲限,小戶雖不入,澆灌取盡。《白居易詩》戶大嫌甜酒。

姓。漢有戶尊。

與昈通。文采貌。《揚雄·蜀都賦》戶豹能黃。

與濩通。湯樂名。《揚雄·蜀都賦》戶音六成。

翁姑切,音烏。《淮南子·時則訓》烏孫國,作戶孫。

【中】

中【子集上】【丨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

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

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

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施上服下服之罪。《註》斷民罪,使輕重得中也。

心也。《史記·韓安國傳》深中寬厚。

內也。《易·坤卦》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老子·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半也。《列子·力命篇》得亦中,亡亦中。《魏志·管輅傳》鼓一中。《註》猶言鼓一半也。

成也。《禮·禮器》因名山升中于天。《註》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

滿也。《前漢·百官表》制中二千石。《註》謂滿二千石也。《索隱》漢制,九卿已上,秩一歲,滿二千石。

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中其莖。《註》謂穿之也。

盛算器。《禮·投壺》主人奉矢,司射奉中。《註》士鹿中,大夫兕中,刻木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圓圈,以盛算也。

《禮·深衣註》衣有表者,謂之中衣。與衷通。

俚語。以不可爲不中。《蕭參希通錄》引左傳成公二年,無能爲役。杜預註:不中爲之役使。

《禮·鄕飲酒義》冬之爲言中也。中者,藏也。

姓。漢少府卿中京。

中行,中英,中梁,中壘,中野,皆複姓。

《廣韻》《集韻》《韻會》陟仲切,音妕。矢至的曰中。《史記·周本紀》養由基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

著其中曰中。《莊子·達生篇》中身當心則爲病,猶醫書中風,中暑是也。

要也。《周禮·春官》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註》謂治職簿書之要也。

應也。《禮·月令》律中大簇。《註》中猶應也。

合也。《左傳·定元年》季孫曰: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類篇》《正韻》直衆切。與仲通。《禮·月令》中呂,卽仲呂,又讀作得。《周禮·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註》故書中爲得。陸德明云:中,杜音得。

《韻補》叶陟良切,音章。師古曰:古讀中爲章。《吳志·胡綜傳·黃龍大牙賦》四靈旣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是曰太常。

叶諸仍切,音征。《劉貢父·詩話》關中讀中爲》天期乗祚受爵漢中。叶下秦。古東韻與庚陽通。俗讀中酒之中爲去聲。中與之中爲平聲。◎按《魏志·徐邈傳》:邈爲尚書郞,時禁酒。邈私飮沈醉,趙達問以曹事,曰中聖人。時謂酒淸爲聖人,濁者爲賢人。蘇軾詩:公特未知其趣耳,臣今時復一中之。則中酒之中,亦可讀平聲。《通鑑》:周宣王成中與之名,註:當也。杜詩: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與年。則中與之中亦可讀去聲。

【屯】

屯【寅集上】【屮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集韻》《韻會》株倫切,音肫。《說文》難也。象艸木之初生,屯然而難。从屮貫一。一,地也,尾曲。《玉篇》萬物始生也。

《廣韻》厚也。《易·屯卦》屯,剛柔始交而難生。

屯邅,難行不進貌。《易·屯卦》屯如邅如。別作迍。

《增韻》吝也。《易·屯卦》屯其膏。

《廣韻》《集韻》徒渾切《正韻》徒孫切,音豚。聚也,勒兵而守曰屯。《前漢·趙充國傳》分屯要害。

兵耕曰屯田。《周禮·冬官》有屯部,今曰屯田司。

姓,三國蜀漢法部尚書屯度。

屯留,縣名,在上黨。

《集韻》徒困切,音頓。亦姓。《風俗通》混屯,太昊之良佐,子孫因以爲氏。

叶徒沿切,音田。《馬融·廣成頌》校隊案部,爲前後屯。甲乙相伍,戊己爲堅。

【蹇】

蹇【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居偃切《集韻》《韻會》紀偃切,音犍。《說文》跛也。《釋名》蹇,跛蹇也,病不能執事役也。《史記·晉世家》卻克僂,而魯使蹇,衞使眇。《前漢·敘傳》駑蹇之乗。《莊子·達生篇》聾盲跛蹇。

《易·蹇卦》蹇,難也,險在前也。《又》王臣蹇蹇。《疏》涉蹇難而往濟蹇,故曰王臣蹇蹇也。

《左傳·哀六年》彼皆偃蹇,將棄子命。《註》偃蹇,驕敖。《屈原·離騷》望瑤臺之偃蹇兮。《註》高貌。《又》何瓊珮之偃蹇兮。《註》衆盛貌。

《九歌》靈偃蹇兮姣服。《註》舞貌。《補註》委曲貌。

《史記·司馬相如傳》蹇產溝瀆。《註》蹇產,屈折也。

《管子·四時篇》毋蹇華絕芋。《註》蹇,拔也。

《屈原·離騷》蹇將憺兮壽宮。《註》蹇,詞也。

《博雅》蹇,擾也。

姓。《左傳·僖三十二年》穆公訪諸蹇叔。《註》秦大夫。《屈原·離騷》吾令蹇脩以爲理。《註》蹇脩,伏羲之臣也。

《廣韻》九輦切《集韻》《韻會》九件切,搴上聲。

《集韻》巨偃切,音鍵。義同。

與褰同。《莊子·山木篇》蹇裳躩步。《楚辭·九章》憚蹇裳而濡足。《補註》蹇,讀若褰。

與謇同。《屈原·離騷》余固知謇謇之爲患兮。《註》謇謇,忠貞貌。易曰:王臣謇謇。《補註》今《易》作蹇蹇。先儒引經多如此,蓋古今本不同耳。《六書正譌》蹇从足,寒省聲。跛爲正義,借爲蹇難、蹇直字。別作謇,非。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