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沫呴濡非不幸

出自:近现代·陈三立《和答闲止翁见赠同痾韵》

拼音:[shī][mò][xǔ,hǒu,gòu][rú][fēi][bù,fǒu][xìng]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作健居然谢卧痾,万金良药饮亡何。
醉魂并入凌云气,世患收为变征歌。
湿沫呴濡非不幸,素心赏析已无多。
(向同邻巷游旧凡五人今吷庵去南孙死犹有翁与杜园及余三人耳)月宵霜径呼乘兴,山鬼从之薜荔阿。

查看原文

注释

【呴濡】1.犹呴沫。喻慰藉;救助。 2.指吹泡吐沫。
【非不】非常﹔极其。
【不幸】1.令人悲伤、痛苦、失望的:不幸的消息|不幸的结局。 2.悲伤痛苦的事:遭遇不幸|遇人不淑,已是不幸。 3.表示不愿发生的事发生了:不幸而言中|不幸落榜。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湿】

濕【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音沓。水名。《說文》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水經注》濕水,出累頭山。一曰治水。

《廣韻》《集韻》《韻會》失入切《正韻》實執切,與溼同。《說文》幽溼也。或作濕。

《集韻》叱入切,音蟄。濕濕,牛呞動耳貌。《詩·小雅》其耳濕濕。

鄂合切,音。濕隂,漢侯國名。

席入切,音習。與隰同。坂下溼也。或作濕。《通雅》濕溼漯顯字原从糸作,不从亚。

【沫】

沫【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正韻》莫葛切《韻會》莫曷切,音末。水名。《說文》水出蜀西徼外,東南入江。

浮沫也。《莊子·大宗師》相煦以濕,相濡以沫。

涎沫也。《莊子·至樂篇》乾餘骨之沫爲斯彌。《註》沫,口中汁也。

噴沫,跳波也。《馬融·長笛賦》瀑噴沫。

湯華也。《陸羽·茶經》凡酌置諸盌,令沫餑均。沫餑,湯之華也。華之薄者曰沫。

紅沫。《酉陽雜俎》紅沫,煉丹砂爲黃金,碎以染筆,書入石中,削去逾明,名曰紅沫。

已也。《屈原·離騷》身服義而未沫。

汗流貌。《前漢·郊祀歌》霑赤汗,沫流赭。《註》應劭曰:流沫如赭也。李奇曰:沫如靧面之靧。師古曰:沫沬兩通。沬者,言被面如頮也,字從水傍,午未之未,音呼內反。沫者,言汗流沫出也,字從水傍,本末之末,音亦如之。

《韻補》叶謨杯切,音枚。《屈原·離騷》芳菲菲而難兮,芬至今猶未沫。

叶莫結切,音蔑。《郭璞·江賦》濯翮疏風,鼓翅。

【呴】

呴【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集韻》匈于切,音訏。《玉篇》噓吹之也。《集韻》與嘔同。《老子·道德經》或呴或吹。《前漢·王褒傳》呴噓呼吸如喬松。《註》呴噓,皆開口出氣也。

《前漢·東方朔傳》愉愉呴呴。《註》呴呴,言語順也。

《戰國策》呴籍叱咄,則徒隷之人至矣。《註》呴,呵也。當从足。

《集韻》呼侯切,音齁。喉中聲。

俱侯切,音鉤。《史記·匈奴傳》立右賢王呴犂胡爲單于。

《廣韻》呼后切《集韻》《正韻》許后切,音㸸。《廣韻》與吼同。或作吽。詳前吼字註。

《郭璞·江賦》湓流雷呴而電激。《註》呴,嘷也。《釋文》呴,呼后反。

《集韻》火羽切,音詡。與欨同。或作喣,吹也。

《廣韻》香句切《集韻》吁句切,音昫。《廣韻》吐沫。《莊子·天運篇》魚相呴以濕。《音義》呴,况付反。

况于反。

《集韻》氣以溫之也。或作欨休咻。

《集韻》居切,音遘。與雊同。《史記·殷本紀》有飛雉登鼎耳而呴。

叶市若切,音芍。《王逸·九思》雲濛濛兮雷儵爍,孤雛驚兮鳴呴呴。

【濡】

濡【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唐韻》人朱切《集韻》《韻會》汝朱切,音儒。水名。《說文》水出涿郡故安,東入漆洓。《廣輿記》濡水,出易州窮獨山。一名聖女水。

水出蒼梧。《水經注》水出永豐縣西北濡山。

漬也。《詩·邶風》濟盈不濡軌。

滯也。《孟子》是何濡滯也。

鮮澤也。《詩·小雅》六轡如濡。

溺也。《史記·倉公傳》不亟治病,必入濡腎。

溼也。《禮·曲禮》濡肉齒決。

含忍曰濡。《史記·聶政傳》無濡忍之心。《註》濡,潤也。人性溼潤,則能含忍。

《集韻》《韻會》人之切,音而。水名。《左傳·昭七年》公與齊侯燕人盟于濡上。《註》濡水,出高陽縣,東北至河閒鄚縣,入易水。

與胹通。《禮·內則》濡豚,濡雞。《註》濡,謂亨之以汁和也。

《集韻》詢趨切,音須。義同。

人余切,音如。安也。《莊子·徐無鬼》有濡需者。《註》濡需,謂偷安須臾之頃。

《唐韻》乃官切《集韻》奴官切,音渜。水名,在遼西。《水經注》濡水,出禦夷鎭東南。

《集韻》而由切,音柔。柔忍也。或作。

《集韻》《正韻》乳兗切,音耎。與輭軟同。柔也。通作耎。

《集韻》儒遇切,音孺。亦沾溼也。

奴亂切,與渜同。沐浴餘潘也。

奴臥切,懦去聲。水貌。

【非】

非【戌集中】【非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飛。《說文》違也。从飛下翄,取其相背。《玉篇》不是也。《書·說命》無恥過作非。《易·繫辭》辨是與非。

《玉篇》下也。

《玉篇》隱也。

《增韻》訾也。《孝經·五章》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

《玉篇》責也。《前漢·魏相傳》使當世責人非我。

山名。《山海經》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

姓。《風俗通》非子,伯益之後。

《集韻》《韻會》《正韻》尾切,音斐。《集韻》本作誹。謗也。《前漢·食貨志》不入言而腹非。《史記·平準書》作腹誹。

《鼂錯傳》非謗不治。《註》非,讀曰誹。

《韻會》方未切,音沸。本作誹。義同。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幸】

幸【寅集下】【干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㚔。吉而免凶也。《前漢·高帝紀》願大王以幸天下。《註》晉灼曰:臣民被其德,以爲徼倖也。師古曰:幸者,可慶倖也。故福善之事皆稱爲幸。

《小爾雅》非分而得曰幸。《增韻》非所當得而得,與不可免而免曰幸。《論語》罔之生也,幸而免。《中庸》小人行險以徼幸。《晉語》德不純,而福祿至,謂之幸。《荀子·富國篇》朝無幸位,民無幸生。

冀也。《禮·檀弓》幸而至於旦。《註》幸,覬也。

《玉篇》幸天子所至也。《蔡邕·獨斷》天子車駕所至,見令長三老官屬,親臨軒作樂,賜以食帛,民爵有級,或賜田租,故謂之幸。

《玉篇》幸,御所親愛也。《前漢·佞幸傳》但以媚貴幸。

姓。《萬姓統譜》望出鴈門,晉有幸靈。唐有幸南容,貞元中進士。宋有幸元龍,嘉泰初進士。

《韻補》古叶散。《易林》疾貧望幸,使伯行販。《韻會》或作字原作夭下糸。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