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魄湘魂惟暗消

出自:宋代·穆修《江南寒食》

拼音:[chǔ][pò][xiāng][hún][wéi][àn][xiāo]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江城水国春光饶,清明上已多招邀。
花阴连络春草岸,柳色掩映红栏桥。
歌调呕哑杂吴俗,髻鬟疏削传南朝。
谁怜北客归未去,楚魄湘魂惟暗消

查看原文

注释

【楚魄】指朝云暮雨的巫山神女。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楚】

楚【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粗上聲。或作䠂。《說文》叢木也。一曰荆。《詩·小雅》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註》楚楚,茨棘貌。

《詩·召南》翹翹錯薪,言刈其楚。《疏》荆屬。薪雖皆高,楚尤翹翹而高也。

《禮·學記》夏楚二物,收其威也。《註》楚,荆也。扑撻犯禮者。

萇楚,草名。羊桃也。《詩·檜風》隰有萇楚,猗儺其枝。

楚楚,鮮明貌。《詩·檜風》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辛楚,痛也,別作憷。《陸機·與弟士衡詩》慷慨含辛楚。

國名。《書·禹貢》荆州之域,周熊繹始封。

三楚,地名。《史記·貨殖傳》淮北郡、汝南郡,西楚也。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東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南楚也。

南方曰楚。《後漢·史岑出師頌》朔風變楚。《李善註》朔,北方也,楚,南方也。

姓。《左傳》晉龜卜楚丘,趙襄子家臣楚隆。

《唐韻》《韻會》瘡據切,粗去聲。楚利也。

木名。出歷山。

《類篇》山於切,音疎。《杜甫·送孟十二詩》秋風楚竹冷,夜雪鞏梅春。

叶弭沼切,音杪。《前漢·楚元王傳》太上四子,伯兮早夭。仲氏王代,斿宅是楚。

【魄】

魄【亥集上】【鬼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霸《唐韻》《正韻》普伯切《集韻》《韻會》匹陌切,音拍。《說文》隂神也。《玉篇》人之精爽也。《禮·祭義》魄也者,鬼之盛也。《註》耳目之聰明爲魄。《疏》魄,體也。若無耳目,形體不得聰明。《關尹子·四符篇》因意有魄,因魄有精。《白虎通》魄者,迫然著人,主於性也。

《晉語》其魄兆乎民矣。《註》魄,形也。

《爾雅·釋詁》魄,閒也。《疏》閒謂閒隙也。

《爾雅·釋木》魄,榽橀。《註》魄,大木,細葉,似檀。《疏》魄,一名榽橀。

《後漢·西南夷傳》哀牢夷出虎魄。《註》虎魄生地中,其上及旁不生草,深者八九尺,大如斛,削去皮成虎魄,如斗。初時如桃膠,凝堅乃成。

《書·武成》惟一月壬辰,旁死魄。《傳》月二日近死魄。《疏》魄者,形也。謂月之輪廓無光之處名魄也。《釋文》魄,漢書律歷志作霸。詳雨部霸字註。

《集韻》白各切,音泊。聲也。《史記·周本紀》有火自上復于下,至于王屋,流爲烏,其色赤,其聲魄云。《註》馬融曰:魄然,安定意也。

與粕同。《莊子·天道篇》古人之糟魄已夫。《音義》司馬云:爛食曰魄。一云糟爛爲魄。

作粕。

《廣韻》《正韻》他各切《集韻》《韻會》闥各切,音托。落魄,貧無家業。《史記·酈生傳》家貧落魄。《漢書註》應劭曰:志行衰惡之貌。師古曰:失業無倚也。○按《史記》《漢書》俱音薄。

與薄同。《史記·司馬相如傳》旁魄四塞。《荀子·性惡篇》雜能旁魄而無用。《註》旁魄,廣博也。

【湘】

湘【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水名。《說文》水出零陵陽海山,北入江。

山名。《史記·黃帝本紀》黃帝南至于江,登熊湘。

地名。《廣輿記》長沙府吳晉曰湘州。

湖名。《廣輿記》在紹興府蕭山縣。

烹也。《詩·召南》于以湘之,維錡及釜。

《集韻》思莊切,音霜。義同。

【魂】

魂【亥集上】【鬼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戸昆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昆切,音渾。《說文》陽氣也。《易·繫辭》遊魂爲變。《禮·檀弓》魂氣則無不之也。《左傳·昭七年》人生始化爲魄。旣生魄,陽曰魂。《疏》魂魄,神靈之名。附形之靈爲魄。附氣之神爲魂也。《淮南子·說山訓》魄問於魂。《註》魄,人隂神。魂,人陽神。《白虎通》魂,猶伝伝也,行不休於外也,主於情。《又》魂者,芸也,情以除穢。

《揚子·太經》魂魂萬物。《註》魂魂,多貌。

《韻補》叶胡勻切,音芸。《曹大家·東征賦》乃遂往而徂逝兮,聊遊目而遨魂。歷七邑而觀覽兮,遭鞏縣之多艱。艱,音勤。

叶胡勬切,音弦。《黃庭經》赤帝黃老與我魂,三眞扶胥共房津。津,音煎。

【惟】

惟【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維。《說文》凡思也。从心隹聲。《玉篇》有也,爲也,謀也,伊也。

語辭也。《毛晃曰》有是惟之惟,書濟河惟兗州之類。有思惟之惟,書視遠惟明,詩載謀載惟之類。有惟獨之惟。書惟王不邇聲色之類。

姓。

《正韻》無非切,音微。義同。◎按《說文》从心隹聲,則梁韻弋隹切,唐韻以追切,宋韻夷隹切,切喩母也。獨正韻竟作無非切,則切微母矣。

【暗】

暗【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烏紺切。音闇。《說文》日無光也。《玉篇》不明也。

《博雅》深也。《揚雄·甘泉賦》稍暗暗而靚深。《註》暗暗,深空之貌。

《集韻》鄔感切,音黤。義同。

《韻補》叶伊甸切。《歐陽修·送胡學士詩》都門春漸動,柳色綠將暗。挂帆千里風,水闊江灩灩。

【消】

消【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㴅《唐韻》相幺切《集韻》《韻會》思邀切《正韻》先彫切,音宵。《說文》盡也。

滅也。《易·泰卦》小人道消。

釋也。《禮·月令》冰凍消釋。

消耗。《揚子·太經》九事,七爲消。《註》消,意放散也。

消消,敝也。《詩·豳風》予尾翛翛。《疏》亦作消消。

地名。《詩·鄭風》淸人在消。《傳》消,河上地。

疾名,與痟通。《後漢·李通傳》通素有消疾。《註》消消中之疾也。

消石,藥名。

通逍。《禮·檀弓》消搖于門。《註》消搖,又作逍遙。

《韻補》叶新於切,音須。《崔駰·反都賦》幹弱枝彊,末大本消。叶下臾。

叶思留切,音脩。《司馬相如·大人賦》煥然霧除。霍然雲消。邪絕少陽而登太隂兮,與眞人乎相求。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