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何时旦

出自:明代·王璲《述怀(二十年作)》

拼音:[màn][màn][hé,hē,hè][shí][dàn]

平仄:仄仄平平仄

蚤年蔑知识,负志颇傲岸。
每鄙子张辟,常嫌仲由喭。
浩气逸虹蜺,高情薄霄汉。
悬河吐狂谈,振绮洒芳翰。
辞胎珠晶荧,出璞玉璀璨。
群英见推奖,前辈辱称赞。
问齿方在童,有发犹未冠。
展转时物非,蹉跎岁华换。
风霜忽凄厉,雨雪亦零乱。
未纵跃川鳞,早铩凌云翰。
顾瞻乏良图,进退昧深算。
豺狼正纵横,虎豹共奔窜。
一身甘贱贫,十口寄丛灌。
蒸藜当晨炊,扫叶供午爨。
角巾不裹头,破褐仅遮骭。
世途日孔棘,家道屡多难。
百忧遂纷纭,万事总芜漫。
浮踪学萍漂,浪迹类梗断。
徒怀济时略,独抱穷途叹。
携书过海滨,负笈客江畔。
感至恒支颐,愁来频扼腕。
今秋看又残,兹夕坐将半。
哀哀鹊绕枝,噭噭鸿失伴。
青灯乍明灭,皎月方辉焕。
寒声撼空窗,露气逼虚幔。
壮怀凝欲消,归思浩莫绊。
惊鱼怯举网,伤鸟畏张弹。
未睹黄河清,空歌白石烂。
乱杵递相催,群鸡互争唤。
出门望东方,漫漫何时旦

查看原文

注释

【漫漫】1.时间长久或空间广远的样子:长夜漫漫|长路漫漫北风紧。 2.任意妄为,不自检束:王前事漫漫,今当自谨。
【何时】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漫】

漫【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半切,音縵。大水也。一曰水浸淫敗物。《揚子·方言》溼敝爲漫。

水名。《後漢·郡國志》成臯有漫水。

㵎名。《水經注》橐水,出橐山,北流出谷,謂之漫㵎。

漫漫,長遠貌。《左思·吳都賦》廓廣庭之漫漫。

雲色也。《尚書·大傳》卿雲爛兮,禮漫漫兮。

徧也。《公羊傳·宣三年》郊牛死,不言其所食,漫也。《註》徧食牛身。

放也。《前漢·藝文志》漫羨而無所歸心。

汗漫,渺茫貌。《關尹子·九藥篇》勿以汗漫曰道之廣。

澶漫,猶縱逸也。《莊子·馬蹄篇》澶漫爲樂。

川原之形。《張衡·西京賦》澶漫靡迤。

爛漫,分散之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流離爛漫。

《揚子·方言》漢漫,懣也。朝鮮洌水之閒煩懣謂之漢漫。

與墁同。塗也。《莊子·徐無鬼》郢人堊漫其鼻端。

《集韻》《韻會》《正韻》謨官切,音瞞。水大貌。

《博雅》漫漫,平也。

漫漫,路長貌。與曼通。

《集韻》莫晏切,音謾。與慢同。惰也。亦作僈。

《韻補》叶民堅切,音眠。《魏文帝·寡婦賦》歷夏日兮苦長,涉秋夜兮漫漫。微霜隕兮集庭,燕雀飛兮我前。

叶眼見切,音面。《揚雄·甘泉賦》仰矯首以高視兮,目瞑眴而無見。正瀏濫以弘惝兮,指東西之漫漫。

【何】

何【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

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

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

《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

《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

《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

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

姓。

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

《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易·噬嗑》何校滅耳。《詩·曹風》何戈與祋。《小雅》何簑何笠。《商頌》百祿是何。

通訶。《前漢·賈誼傳》大譴大何。《註》譴,責也。何,詰問也。

【时】

時【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旹《唐韻》《集韻》《韻會》市之切《正韻》辰之切,音蒔。《說文》四時也。《釋名》四時,四方各一時。時,期也,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書·堯典》敬授人時。《傳》敬記天時以授人也。《又》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禮·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淮南子·天文訓》隂陽之專精爲四時。《又》三月而爲一時。

《韻會》辰也,十二時也。

《廣韻》是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傳》時,是也。《詩·大雅》曰止曰時,築室于兹。《朱傳》可以止于是,而築室矣。

《博雅》伺也。《論語》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疏》謂伺虎不在家時而往謝之。

《博雅》善也。《廣韻》中也。

地名。《左傳·莊九年》戰于乾時。《註》乾時,齊地。時水在樂安界,岐流旱則竭涸,故曰乾時。

姓。《廣韻》良吏傳有時苗。《何氏姓苑》云:今鉅鹿人。

與塒同。《詩·王風》雞棲于塒。《釋文》塒,本亦作時。

《韻補》叶上紙切。《王粲·七釋》不以志易道,不以身後時。進德修業,與世同理。

叶側吏切。《屈原·離騷》忳鬰邑余侘傺兮,吾獨窮苦乎此時也。叶下態,態音替。

【旦】

旦【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集韻》《韻會》得案切《正韻》得爛切,丹去聲。《說文》明也。从日見一上。一,地也。《玉篇》朝也,曉也。《爾雅·釋詁》旦,早也。《書·大禹謨》正月朔旦。《詩·陳風》穀旦于差。

《大雅》昊天曰旦。《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曲阿,是謂旦明。

《詩·衞風》信誓旦旦。《箋》言其懇惻款誠。《疏》旦旦猶怛怛。《釋文》旦旦,《說文》作。

《詩·衞風·朱傳》旦旦,明也。

《前漢·惠帝紀》當爲城旦舂者。《註》城旦者,旦起行治城。舂者,婦人不豫外徭但舂作米,皆四歲也。

震旦,西域稱中國之名。《樓炭經》蔥河以東名震旦。

盍旦。《禮·坊記》相彼盍旦。《註》盍旦,夜鳴求旦之鳥。

與神同。《禮·郊特牲》所以交於旦明之義也。《註》旦當爲神,篆字之誤也。

《韻補》叶都眷切。《庾敳·意賦》宗統竟初不別兮,大德亡其情願。天地短於朝生兮,億代促於始旦。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