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斗得名何浼渎

出自:宋代·王之道《大柿行》

拼音:[yùn,yù][dǒu,dòu][dé,děi,de][míng][hé,hē,hè][měi][dú,dòu]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君不见郑虔学书晚弥笃,岁收柿叶贮三屋。
兴来寝食两俱忘,但觉毛公老而秃。
又不见梓人造车度群木,木中无火柿所独。
旧言盖轸象乾坤,须信斡旋归一轴。
美哉此果有常德,结实何曾问荒熟。
霜余万颗缀寒林,下视黄柑类奴仆。
牛心取象庶彷佛,熨斗得名何浼渎
火乾既许暖关膈,冰冷当知解烦燠。
今年夏秋足时雨,尽道和气钟百谷。
西成仅得十之五,亦见阴阳有盈缩。
就中朱实繁且大,照野煌煌骇人目。
较之常岁远不侔,正似{左豆右斗}胜难趁斛。
国家运厄困强敌,一纪於兹事弓{左韦右蜀}。
空庭喋血在今年,我已不疑何更卜。
禾和鞋谐古云谶,大柿之祥天下福。
请赓继伐献吾君,王者功成四方服。

查看原文

注释

【熨斗】烫平衣物的金属器具。旧时构造形似斗,中烧木炭。今有火熨斗﹑电熨斗﹑蒸汽熨斗等。
【得名】获得美名;有名气,闻名。
【浼渎】玷污﹑亵渎。多用作谦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熨】

熨【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於胃切,音慰。同㷉。詳㷉字註。《史記·扁鵲傳》案抗毒熨。《註》毒熨,謂毒病之處,以藥物熨貼也。

《廣韻》《集韻》紆物切,音鬱。《廣韻》火展帛也。

《集韻》一曰火斗。或作分載。

【斗】

斗【卯集下】【斗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當口切,音陡。《說文》大升也。《羣經音辨》升十之也。《史記·李斯傳》平斗斛度量。《前漢·律歷志》斗者,聚升之量也。

宿名。《春秋·運斗樞》第一至第四爲魁,第五至第七爲杓,合爲斗。居隂播陽,故稱北斗。《易·豐卦》日中見斗。《疏》日中盛明之時,而斗星顯見。《詩·小雅》維北有斗。《疏》維此天上,其北則有斗星。《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也。《又》衡殷南斗。《註》南斗六星爲天廟,丞相大宰之位。

酒器。《詩·大雅》酌以大斗。《疏》大斗長三尺,謂其柄也。蓋從大器挹之於樽,用此勺耳。《史記·滑稽傳》目眙不禁,飮可七八斗。

吳中市魚亦以斗計。《松陵倡和詩》一斗霜鱗換濁醪。

《前漢·王莽傳》作威斗,長二尺五寸。

《周禮·地官·序官掌染革註》染革藍蒨象斗之屬。《疏》象斗,染黑。

《尚書序》皆科斗文字。《疏》科斗,蟲名。蝦蟆子也。書形似之。

《史記·封禪書》成山斗入海。《註》謂斗絕曲入海也。

《韓愈·答張十一詩》斗覺霜毛一半加。

《集韻》《正韻》腫庾切,音主。枓,或省作斗。勺也。《周禮·春官·鬯人》大喪之大渳設斗。《註》所以沃尸也。《釋文》斗依注,音主。

【得】

得【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

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

貪也。《論語》戒之在得。

《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

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易林》入市求鹿,不見頭足,終日至夜,竟無所得。《集韻》或作㝶。

【名】

名【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武幷切《集韻》《韻會》彌幷切《正韻》眉兵切,音詺。《說文》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玉篇》號也。《廣韻》名字也。《春秋·說題》名,成也。《左傳·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公問名于申繻。對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

自呼名也。《禮·曲禮》父前子名,君前臣名。

呼人之名也。《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世婦。

名譽也。《易·乾卦》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春秋·說題》名,大也。《書·武成》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疏》山川大,乃有名,名大互言之耳。

名號也。《儀禮·士昏禮》請問名。《疏》問名,問姓氏也。名有二種,一是名字之名,一是名號之名。孔安國註尚書,以舜爲名。鄭君目錄,以曾子爲姓名,亦據子爲名,皆是名號爲名者也。今以姓氏爲名,亦名號之類。《周語》有不貢,則修名。《註》名謂尊職貢之名號。

號令也。《周語》言以信名。《註》信,審也。名,號令也。

文字也。《儀禮·聘禮》不及百名書于方。《註》名書,文也,今謂之字。《疏》名者,卽今之文字也。《周禮·秋官·大行人》諭書名。《註》書名,書之字也,古曰名。

《春秋·解題》名,功也。《周語》勤百姓以爲己名。《註》功也。

《釋名》名,明也,明實事使分明也。

《爾雅·釋訓》目上爲名。《註》眉眼之閒。《說文》引《詩·齊風》作猗嗟䫤兮。

姓。《廣韻》左傳楚大夫彭名之後,唐名初撰公侯政術十卷。

與命通。《史記·天官書》免七命。《註》免星有七名。

《張耳傳》亾命遊外黃。《註》脫名逃籍也。

《集韻》忙經切,音冥。與銘同。志也。詳金部銘字註。

《集韻》彌正切,洺去聲。與詺同。目諸物也。詳言部詺字註。

叶彌延切,音綿。《道藏歌》挺自嘉會,金書東華名。賢安密所戒,相期陽洛汧。

叶莫陽切,音辭》子父易封,三王守名。延延百載,以有成王。

叶必仞切,音儐。《張華鮑元泰誄》烈考中丞,妙世顯名。峩峩先生,誕資英俊。

【何】

何【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

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

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

《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

《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

《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

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

姓。

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

《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易·噬嗑》何校滅耳。《詩·曹風》何戈與祋。《小雅》何簑何笠。《商頌》百祿是何。

通訶。《前漢·賈誼傳》大譴大何。《註》譴,責也。何,詰問也。

【浼】

浼【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武罪切《集韻》《韻會》母罪切,音每。《揚子·方言》洿也。東齊海岱之閒或曰浼。《孟子》爾焉能浼我哉。

《集韻》謨官切,音瞞。

母伴切,音滿。

莫半切,音縵。義同。

美辨切,音免。浼浼,水貌。一曰水流平貌。《詩·邶風》河水浼浼。

通作娓,詳娓字註。《類篇》或作潣。

【渎】

瀆【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5画

《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音牘。《說文》溝也。《爾雅·釋水》注澮曰瀆。

江河淮濟爲四瀆。《釋名》瀆,獨也。各獨出其水而入海也。《白虎通·巡狩篇》瀆者,濁也。中國垢濁,發源東注海,其功著大,故稱瀆。《風俗通·山澤篇》瀆者,通也,所以通中國垢濁。

小渠也。《賈誼·弔屈原賦》彼尋常之汙瀆兮,豈能容吞舟之魚。

慁也,重複也。《易·蒙卦》再三瀆,瀆則不告。

慢也。《易·繫辭》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易也。《左傳·成十六年》瀆齊盟而食話言。

山名。《史記·封禪書》瀆山,蜀之汶山也。

《集韻》《韻會》《正韻》大透切,音豆。句瀆,地名。《左傳·桓十二年》公及宋公盟于句瀆之丘。

與竇同。《左傳·襄三十年》伯有自墓門之瀆入。瀆,徐邈音豆。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