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为醪而盎为酂

出自:宋代·岳珂《黄鲁直真一酒诗帖赞》

拼音:[fàn][wéi,wèi][láo][ér][àng][wéi,wèi][cuó,zàn]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以蜜为酒,昉于东坡,
托诗惟传,百世不磨。
然而浊为贤而清为圣,泛为醪而盎为酂
自古以降,厥名孔多,
要皆不以甜称,惟少陵昌黎始有如蜜若饴之歌。
岂时人酸鹹之嗜大概略同,予以固未辨其趣之如何也。

查看原文

字义

【泛】

泛【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孚梵切,音汎。《說文》浮也。一曰流也。通作汎。《前漢·郊祀歌》泛泛滇滇從高斿。

《集韻》方勇切,音捧。覆也。《前漢·武帝紀》泛駕之馬。《註》本作覂,後通用。

《廣韻》房法切《韻會》扶法切,,聲微小貌。

【为】

爲【巳集中】【爪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潙。《說文》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

《爾雅·釋言》作,造,爲也。《書·益稷》予欲宣力四方汝爲。《洪範》有猷有爲有守。

治也。《晉語》疾不可爲也。《註》爲,治也。

使也。《魯語》其爲後世昭前之令聞也。《註》爲,猶使也。

語詞。《前漢·武帝紀》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爲。

姓。《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南郡太守爲昆。《韻會》魯昭公子公爲之後。

《廣韻》《集韻》《韻會》于僞切,音䧦。《廣韻》助也。《增韻》所以也,緣也,被也,護也,與也。《書·咸有一德》臣爲上爲德,爲下爲民。《釋文》爲上爲下之爲,于僞反。徐云:四爲字皆于僞反。

《多士》惟我下民秉爲。《詩·大雅》福祿來爲。《箋》爲,猶助也。《釋文》于僞反,協句如字。

叶吾何切,音莪。《詩·王風》有兔爰爰,雉離于羅。我生之初,尙無爲。我生之後,逢此百罹,尙寐無吪。

【醪】

醪【酉集下】【酉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魯刀切《集韻》《韻會》郞刀切,音勞。《說文》汁滓酒也。《廣韻》濁酒。《史記·袁盎傳》乃悉以其裝齎,置二石醇醪。《張華·輕薄篇》浮醪隨觴轉,素蟻自跳波。

地名。《寰宇記》會稽縣西三里有投醪河。

【而】

而【未集中】【而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如之切《集韻》《韻會》人之切,也。

《玉篇》語助也。《詩·齊風》俟我於著乎而。

《書·洪範》而康而色。《傳》汝當安汝顏色。

《詩·小雅》垂帶而厲。《箋》而亦如也。

《詩·大雅》子豈不知而作。《箋》而,猶與也。

《禮·檀弓》而曰然。《註》而,猶乃也。

《韻會》因辭,因是之謂也。《論語》學而時習之。

《韻會》抑辭,抑又之辭也。《論語》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

《韻會》發端之辭也。

《集韻》奴登切,音能。《易·屯卦》宜建侯而不寧。《釋文》鄭讀而曰能,能猶安也。

【盎】

盎【午集中】【皿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烏浪切《韻會》《正韻》於浪切,鴦去聲。《說文》盆也。《爾雅·釋器》盎謂之缶。《疏》瓦器也。可以節樂,可以盛水,盛酒。《揚子·方言》罃甈謂之盎。《後漢·逢萌傳》首戴瓦盎。《古樂府·東門行》盎中無斗儲。《譚子化書》湯盎投井,所以化雹也。

盛貌。《孟子》盎於背。《註》其背盎盎然盛。《樓异嵩山賦》方春陽之盎盎。

盎齊,酒名。《周禮·天官》酒正,辨五齊之名,三曰盎齊。《註》盎,猶翁也。盛而翁翁然蔥白也。

門名。《三輔黃圖》長安城南,出東頭,第一門曰覆盎門。

姓。見《姓苑》。

《廣韻》烏朗切《集韻》《韻會》倚朗切《正韻》於黨切,鴦上聲。義同。《說文》或作㼜。

【酂】

酇【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画:26画部外筆画:19画

《廣韻》《正韻》作管切《韻會》祖管切,音纂。《集韻》聚也。《周禮·地官·遂人》四里爲酇,五酇爲鄙。

《禮·樂記》綴兆。《註》綴,謂酇舞者之位也。

《奔喪》乃爲位。《註》位有酇列之處。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子旰切,音贊。地名。《玉篇》南陽有酇縣。《前漢·蕭何傳》封爲酇侯。

《廣韻》在丸切《集韻》《韻會》《正韻》徂丸切,音鑽。義同。

《集韻》才何切,音嵯。《前漢·地理志》沛郡有酇縣。《註》莽曰贊治。應劭曰音嵯。師古曰:此縣本爲䣜,應音是也。◎按《字彙補》:蕭何封國在南陽之酇,非沛之䣜。蓋南陽酇邑爲漢隂縣,旁有筑水,古曰筑陽。何少子延初封筑陽,其明驗也。班固以酇叶何,謂蕭何封邑,與何同韻,而莽又攺䣜爲贊治,此其所以譌也。

與醝通。《周禮·天官·酒正·三曰盎齊註》如今酇白也。《釋文》卽今之白醝酒也。宜作醝,在何反。俗作鄼,非。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