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哺薇蕨西山翁

出自:宋代·曾巩《豪杰》

拼音:[lǎo][bǔ][wēi][jué][xī][shān][wēng]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老哺薇蕨西山翁,乐倾瓢水陋巷士。
不顾无复问周公,可归乃独知孔子。
自期动即重丘山,所去何啻轻糠秕。
取合悠悠富贵儿,岂知豪杰心之耻。

查看原文

注释

【薇蕨】薇和蕨。嫩叶皆可作蔬,为贫苦者所常食。
【西山】1.北京西郊群山的总称。属太行山脉。包括东灵山、百花山、妙峰山、翠微山、卢师山、玉泉山、香山等。东灵山最高,海拔2303米。香山在北京近郊,最著名。有西山八大处:长安寺、灵光寺、三山庵、大悲寺、香界寺、证果寺、宝珠洞、龙王堂。为京郊游览和疗养胜地。 2.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南、滇池西岸。由碧鸡山、华亭山、太华山、太平山、罗汉山等组成。为断块山,气势雄伟。山间林木参天,景色优美。名胜古迹众多,有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聂耳墓等胜迹,以龙门最著名。为昆明游览胜地。
【山翁】指晋山简。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老】

老【未集中】【老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栳。《說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公羊傳·宣十一年》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註》六十稱耋,七十稱老。

《詩·鄭風》與子偕老。《疏》沒身不衰也。《禮·祭義》貴老。爲其近于親也。

《周禮·地官·鄕老註》老,尊稱也。

《儀禮·聘禮》授老幣。《註》老賔之臣。《疏》大夫家臣稱老。

《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註》卿老亦卿也。

《禮·王制》天子之老。《註》老謂上公。

《禮·禮運》三老在學。《註》乞言,則受之三老。《左傳·昭三年》三老凍餒。《註》三老,謂上壽、中壽、下壽,皆八十已上。

《左傳·隱三年》桓公立,乃老。《註》老,致仕也。

《列子·天瑞篇》老,耄也。

姓。《廣韻》宋有老佐。

《韻補》叶朗口切。《釋名》老,朽也。《史記·律書》酉者,萬物之老也。

《韻補》叶滿補切,姥當以此得聲。《班固·西都賦》若臣者,徒觀迹於舊墟,聞之乎故老。十分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舉也。

【哺】

哺【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正韻》薄故切《集韻》《韻會》蒲故切,。《註》鳥子須母食之。

《集韻》奔謨切,音逋。與餔同。詳食部餔字註。

匪父切,音甫。與㕮同。詳前㕮字註。

叶蒲侯切,裒去聲。《易林》鳥鵲食穀,張口受哺,蒙被恩德,長大成就。

與柿通。《後漢·方術傳》有風吹削哺。《註》哺當作柿,孚廢反。

【薇】

薇【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集韻》《正韻》無非切,音微。《玉篇》菜也。《說文》似藿菜之微者也。《詩·召南》言采其薇。《儀禮·公食大夫禮》鉶芼:牛藿、羊苦、豕薇皆有滑。

白薇,藥名。

蘼蕪,一名薇蕪。《張衡·南都賦》薇蕪蓀萇。

花名。《拾遺記》元熙元年,詔民閒園囿皆植紫薇,以爲壓勝。《唐書·百官志》中書知制浩,開元號紫薇省。

薔薇,見薔字註。

《唐韻》武悲切,音眉。《爾雅·釋草》薇垂水。《註》生於水邊。

薇銜,藥名。《集韻》或作。

【蕨】

蕨【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韻會》《正韻》居月切,音厥。《玉篇》菜也。《爾雅·釋草》蕨,虌。《郭註》初生無葉可食。《詩·召南》言采其蕨。《疏》周秦曰:蕨,齊魯曰鼈,俗云其初生似鼈脚,故名。《埤雅》蕨初生,狀如雀足之拳,又如人足之蹶,故名焉。

《爾雅·釋草》菱,蕨攗。《疏》蔆一名蕨攗,今水中芰,俗云菱角是也。

【西】

西【申集下】【襾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粞。《類篇》金方也。《說文》鳥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鳥栖,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文作㢴,象形也。《前漢·律歷志》少隂者西方,西遷也。隂氣遷落物,於時爲秋。《尚書·大傳》西方者何,鮮方也。或曰鮮方,訊訊之方也。訊者,訊人之貌。

地名。《晉書·地理志》西郡。《韻會》唐置西州。

姓。《通志·氏族略》西氏。《姓苑》西門豹之後,改爲西。

《集韻》相咨切,音私。義同。

《篇海》蘇前切,音先。《前漢·郊祀歌》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後漢·趙壹傳·窮鳥賦》幸賴大賢,我矜我憐。昔濟我南,今振我西。

《韻補》斯人切,叶音辛。《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醴騰湧於隂溝,甘露被宇而下臻。朱桂黝鯈於南北,芝蘭阿那於東西。

《類篇》乙却切,音約。平量也。

《廣韻》籀文作。○按《玉篇》等書西字另一部。今从《字彙》《正字通》附入襾部。

【山】

山【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姓。古烈山氏之後。

公山,複姓。

《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翁】

翁【未集中】【羽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正韻》烏紅切《集韻》《韻會》烏公切,音螉。《說文》頸毛也。《玉篇》鳥頸下毛。《前漢·禮樂志》赤鴈集六紛員,殊翁雜五采文。《註》孟康曰:翁,鴈頸。

《玉篇》飛貌。

《廣雅》翁,父也。《史記·項羽紀》吾翁卽若翁。

《玉篇》老稱。《史記·灌將軍傳》與長孺共一老禿翁。《註》年老頭禿也。

姓。《前漢·貨殖傳》翁伯以脂而傾縣邑。

《集韻》《正韻》。《周禮·天官·酒正註》盎,猶翁也。成而翁翁然,蔥白色,如今酇白矣。《釋文》翁,音嗚動反。一音於勇反。

《韻補》葉烏光切。《道藏歌》霄駢縱橫舞。紫蓋託朱方。風塵有憂哀,隕我白鬢翁。

《玉篇》或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