迹或升沉殊

出自:宋代·张镃《戏效乐天体》

拼音:[jì][huò][shēng][chén][shū]

平仄:仄仄平平平

去日不可再,来日焉可虚。
直待百事足,漫把四大拘。
黄河几曾清,白发莫旋乌。
全福贵安然,真乐难强图。
朴直自许我,才能不如渠。
已盟方寸心,免苦六尺躯。
登台值明时,击壤容匹夫。
轻车历野寺,小船泛晴湖。
金鲫池内观,白猿洞前呼。
孤山未学林,长堤且怀苏。
珍实不满器,醇醪只携壶。
更带两耳铛,旋煮四腮鱼。
意均饱暖适,迹或升沉殊
达人旷大观,万象归一途。
凡鼎鸡变化,佛性狗有无。
快答此话头,拟议计即疎。

查看原文

注释

【升沉】1.升降。旧时谓仕途得失进退。 2.升降。谓际遇的幸与不幸。 3.升降。高低上下。 4.升降。价钱的涨落。 5.升降。谓时代的变迁与推移。 6.褒贬。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迹】

迹【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資昔切,音積。《說文》步處也。《廣韻》足跡也。《左傳·宣十二年》遷大國之迹于鄭。《前漢·揚雄傳》擬足而投迹。《淮南子·說山訓》足蹍地而爲迹。

凡功業可見者曰迹。《書·武成》太王肇基王迹。《前漢·王褒傳》索人求士者,必樹霸迹。

凡前人所遺留者曰迹。《莊子·天運篇》《六經》先王之迹也。

凡有所遵循亦曰迹。《書·蔡仲之命》爾乃邁迹自身。《註》仲無所因,故曰邁迹。《前漢·平當傳》深迹其道,而務修其本。《註》謂求其踪迹。

凡有形可見者皆曰迹。《淮南子·說山訓》循迹者,非能生迹者也。《唐書·魏徵傳》豈有君臣同心事形迹者。

循實而考之亦曰迹。《前漢·功臣表》迹漢功臣。

《杜欽傳》將以求天心,迹得失也。

風迹,風化之迹也。《後漢·朱浮傳》頗欲厲風迹。

迹射,尋迹而射也。《前漢·王尊傳》將迹射士千人。

迹人,官名。《周禮·地官·迹人註》迹之言跡。知禽獸處也。

與跡同。《文中子·問易篇》心跡之判久矣。

與蹟通。《詩·小雅》念彼不蹟。《註》謂不循故道也。

叶卽略切,音爵。《陸機·演連珠》火壯則煙微,性充則情約。是以殷墟有感物之悲,周京無佇立之迹。《集韻》或作。

【或】

或【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集韻》越逼切,音閾。《說文》邦也。从口从戈,以守一。一,地也。通作域。

《廣韻》胡國切《集韻》《韻會》《正韻》穫北切,音惑。疑也。凡或人或曰皆闕疑之辭。《易·乾卦》或躍在淵。《朱子·本義》疑而未定之辭。

與惑通。怪也。《孟子》無或乎王之不智也。◎按六書有假借,或本是邦或字,借爲疑或字,後人加土爲域,加心爲惑。而於或字,止作或人或曰之用,幷其本義而忘之矣。

【升】

升【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識蒸切《集韻》《韻會》書蒸切,音陞。《說文》籥也。十合爲升。《前漢·律歷志》升者,登合之量也。古升上徑一寸,下徑六分,其深八分。龠十爲合,合十爲升。

成也。《禮·樂記》男女無辨則亂升。

《廣韻》布八十縷爲升。《禮·雜記》朝服十五升。

卦名。《易·升卦》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

降之對也。《書·畢命》道有升降。《註》猶言有隆有汙也。

登也,進也。《詩·小雅》如日之升。《易·坎象》天險不可升也。

《前漢·梅福傳》民有三年之儲曰升平。

【沉】

沉【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字彙》同沈。

【殊】

殊【辰集下】【歹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市朱切《集韻》《韻會》慵朱切《正韻》尚朱切,音殳。《說文》死也。漢令曰:蠻夷長有罪,當殊之。《莊子·在宥篇》殊死者相望也。《註》廣雅曰:殊,斷也。司馬云決也。一曰誅也。《字林》云死也。《前漢·宣帝詔》赦殊死以下。

絕也。《前漢·宣帝詔》骨肉之親,粲而不殊。《師古註》粲,明也。殊,絕也。明於仁恩,不離絕也。《前漢·韓信傳》軍皆殊死戰。《師古註》殊,絕也。謂決意必死。

斷絕也。《左傳·昭二十三年》斷其後之木而弗殊。

傷而未絕也。《史記·蘇秦傳》齊大夫與蘇秦爭寵,使人刺蘇秦,不死,殊而走。

別也,異也。《易·繫辭》天下同歸而殊塗。《禮·大傳》殊號,異器械。

過也。《後漢·梁竦傳》母氏年殊七十。《註》殊,猶過也。

語詞。《詩·魏風》殊異乎公路。

殊庭,蓬萊仙人庭也。《前漢·郊祀志》將以望祀蓬萊之屬,幾至殊庭。

叶時流切,音酬。《陳琳詩》沈淪衆庶閒,與世無有殊。紆鬱懷傷結,舒展有何由。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