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五湖皇化里

出自:宋代·释普宁《偈颂二十一首》

拼音:[sì][hǎi][wǔ][hú][huáng][huà,huā][lǐ]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拄杖头边,草鞋跟底。
随缘放旷,隐遁过时。
岂谓业债难逃,复落他家绻缋,
扶病拖泥带水。只得竖四横三,
乘时拽取取。正续山与云黄山斗额,
为复是神通游戏。为复是法尔如然。
不见道,浙东山,
浙西水,四海五湖皇化里

查看原文

注释

【四海】1.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 2.犹言天下,全国各处。 3.指全世界各处。 4.指四邻各族居住的地域。 5.喻指人气派大,性情豪爽﹑交游很广泛。 6.神祇名。 7.中医学认为人有髓海﹑血海﹑气海和水谷之海,这四者与天下的"四海"相应。见《灵枢经.海论》。
【五湖】1.古代吴越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吴县南部的湖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其泽薮曰具区,其川三江,其浸五湖。"郑玄注:"具区﹑五湖在吴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具区,即太湖。(2)即太湖。《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韦昭注:"五湖,今太湖。"《文选.郭璞<江赋>》:"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李善注引张勃《吴录》:"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也。"(3)太湖及附近四湖。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徐天佑注引韦昭曰:"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就太湖而五。"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二》:"南江东注于具区,谓之五湖口。五湖谓长荡湖﹑太湖﹑射湖﹑贵湖﹑滆湖也。" 2.(4)太湖附近的五个湖。《史记.夏本纪》"震泽致定"唐张守节正义:"五湖者,菱湖﹑游湖﹑莫湖﹑贡湖﹑胥湖,皆太湖东岸五湾为五湖,盖古时应别,今并相连。" 3.江南五大湖的总称。《史记.三王世家》:"大江之南,五湖之间,其人轻心。"司马贞索隐:"五湖者,具区﹑洮滆﹑彭蠡﹑青草﹑洞庭是也。"明杨慎《丹铅总录.地理》:"王勃文"襟三江而带五湖",则总言南方之湖。洞庭一也,青草二也,鄱阳三也,彭蠡四也,太湖五也。"洮滆,今江苏长荡湖﹑西滆湖。彭蠡,今鄱阳湖。青草,今洞庭湖东南部。 4.指洞庭湖。 5.近代称华中﹑华东五大著名湖泊。即洞庭湖﹑鄱阳湖﹑巢湖﹑洪泽湖和太湖。 6.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亡吴国,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于五湖。见《国语.越语下》。后因以"五湖"指隐遁之所。
【皇化】皇帝的德政和教化。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四】

四【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息利切,音泗。《說文》囗,四方也。八,別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

《玉篇》隂數次三也。《正韻》倍二爲四。《易·繫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又》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姓。《正字通》宋有四象,慶元閒知汀州府。

《正字通》今官司文移變四作肆,防詐譌易,非四之本義也。

《集韻》息七切,音悉。關中謂四數爲悉。○按《正字通》云平聲音司,引《樂譜》四五讀司烏,不知此特口變易,非四有司音也。《正字通》誤。

【海】

海【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正韻》呼攺切《集韻》《韻會》許亥切,音醢。《說文》天池也。以納百川者。《釋名》海,晦也。主承穢濁水,黑如晦也。《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

環九州爲四海。《書·禹貢》四海會同。《爾雅·釋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

物產饒富爲陸海。《前漢·東方朔傳》所謂天下陸海之地。

天海,星名。《甘氏星經》天海十星,在壁西南。

州名。《廣韻》禹貢徐州之域,七國時屬楚,秦爲薛郡,漢爲東海郡。後魏爲海州。

《韻補》叶虎洧切,音喜。《詩·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飛隼,載飛載止。

叶火五切,音虎。《陸雲·陸丞相誄》靖共夙夜,匪寧匪處。經始綿綿,滂沱淮海。《集韻》或作。

【五】

五【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午。《增韻》中數也。《易·繫辭》天數五,地數五。《書·武成》列爵惟五。《詩·鄘風》良馬五之。

格五。《後漢·梁冀傳》能挽滿,彈棊,格五,六博,蹴鞠,意錢之戲。《註》行棊相塞謂之簺,簺有四采,簺白乗五是也。至五卽格不得行。

《辛氏三秦記》城南韋杜,去天尺五。

十五夜曰三五。《謝靈運詩》期在三五夕。《崔曙詩》秒冬正三五,日月遙相望。

姓。漢五京。

第五,五鹿,皆複姓。崔曙《早發交崖山還太室作》:仲冬正三五,日月遙相望。

【湖】

湖【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胡。《說文》大陂也。《周禮·夏官·職方氏》楊州,其浸五湖。《水經注》五湖,謂長塘湖,太湖,射貴湖,上湖,滆湖。

水名。《水經注》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

州名。《廣輿記》屬浙江,吳曰吳興,隋唐曰湖州,今爲湖州府。

【皇】

皇【午集中】【白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胡光切,音黃。《說文》大也。《風俗通》天也。《爾雅·釋天疏》尊而君之,則稱皇天。《書·大禹謨》皇天眷命。

《湯誥》惟皇上帝。《傳》皇,大。上帝,天也。

三皇,伏犧,神農,黃帝是也。《尚書·序疏》稱皇者,以皇是美大之名。言大於帝也。《風俗通》三皇道德元泊,有似皇天,故稱曰皇。皇者,中也,光也,弘也。

有天下者之通稱。《爾雅·釋詁》君也。《白虎通》號也。號之爲皇者,煌煌人莫違也。《書·呂》皇帝淸問下民。《詩·大雅》皇王維辟。《春秋·繁露》德侔天地者稱皇帝。《蔡邕·獨斷》皇帝,至尊之稱也。上古天子庖犧氏,神農氏稱皇。堯,舜稱帝。夏,殷,周稱王。秦幷以爲號,漢因之不改。《前漢·高帝紀》漢王卽皇帝位,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又尊太公爲太上皇。《註》太上,極尊之稱。天子之父,故號曰皇。不預冶國,故不言帝。《明制》太子稱皇,諸王以下不稱皇,皇族各戚屬宗人府掌之。

《禮·曲禮》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父曰皇考,母曰皇妣,夫曰皇辟。《註》更設稱號,尊神異于人也。

《宋史·眞宗紀》祥符五年,親祀玉皇於朝元殿。《註》玉皇,天帝聖號。

《鴻苞博蒐》佛一稱覺皇。

《博雅》美也。《詩·大雅》思皇多士。

《爾雅·釋言》皇正也。《詩·豳風》四國是皇。

莊盛也。《儀禮·聘禮》賔入門皇。

美盛貌。《詩·大雅》穆穆皇皇。

猶煌煌也。《詩·小雅》皇皇者華。《爾雅·釋言》皇,華也。《疏》草木之華一名皇。

猶熒熒也。《揚子·太經》物登明堂,矞矞皇皇。

猶栖栖也。《禮·檀弓》皇皇如有,望而弗至。

於皇,歎美辭。《詩·周頌》於皇來牟。《註》於,音烏。

聿皇,疾貌。《前漢·揚雄·校獵賦》武騎聿皇。

遹皇,往來貌。《張衡·思賦》察二紀五緯之綢繆遹皇。

冠名。上畫羽飾也。《禮·王制》有虞氏皇而祭。

屏風名。王坐所置也。《周禮·天官》掌次設皇邸。

舞名。析五采羽,持以舞也。《周禮·地官》舞師掌敎皇舞。帥而舞旱暵之事。《註》皇或爲䍿。

鳳皇,靈鳥也。《書·益稷》鳳皇來儀。《傳》雄曰鳳,雌曰皇。皇,通作凰。《集韻》亦作䳨。

《爾雅·釋鳥疏》皇,一名黃鳥。俗呼爲黃離留。

《爾雅·釋草疏》皇,一名守田。似燕麥子,如彫胡米,生廢田中。

《埤雅》驪馬黃白曰皇。《詩·豳風》皇駁其馬。

星名。《前漢·天文志》歲星,十月出,名天皇。

國皇星,大而赤。

餘皇,舟名。《左傳·昭十七年》楚敗吳師,獲其乘舟餘皇。俗作艅艎。

矞皇,神名。《前漢·司馬相如傳》前長離而後矞皇。《史記》作潏湟。

冢前闕曰皇。《左傳·莊十九年》葬于絰皇。

寢門闕曰皇。《左傳·宣十三年》屨及于窒皇。

室無四壁曰皇。《前漢·胡建傳》列坐堂皇上。《博雅》作堭,非。

㵎名。《詩·大雅》夾其皇㵎。

山水名。《山海經》皇人之山,皇水出焉。

地名。《春秋·昭二十二年》劉子單子以王猛居于皇。

姓。《左傳疏》宋戴公子皇父,其子孫以皇爲氏。

皇甫,複姓。

《諡法》靖民則法曰皇。

與遑偟徨通。《左傳·昭三十二年》不皇啓處。《詩·小雅》作遑。《爾雅·釋訓》作偟,暇也。《前漢·揚雄甘泉賦》溶方皇于西淸。《註》猶仿偟也。一作彷徨。

《正韻》戸廣切,黃上聲。《禮·少儀》祭祀之美,齊齊皇皇。陸德明讀。

《正韻》于放切,黃去聲。義同。徐邈讀。

《集韻》羽兩切,音往。皇皇,祭祀之儀。《禮·少儀註》皇,讀如歸往之往。《疏》謂心所繫往,孝子祭祀,威儀嚴正,必有繼屬,故齊齊皇皇也。《詩·魯頌》烝烝皇皇。《箋》皇皇,當作暀暀。猶往往也。《說文》本从自,始也。《徐曰》自,從也。故爲始也。今省作白。

【化】

化【子集下】【匕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花去聲。《說文》化,敎行也。《增韻》凡以道業誨人謂之敎。躬行于上,風動于下,謂之化。《老子·道德經》我無爲而民自化。

以德化民曰化。《禮·樂記》化民成俗。

《韻會》天地隂陽運行,自有而無,自無而有,萬物生息則爲化。

泛言攺易,亦曰變化。《易·繫辭》擬議以成其變化。

貨賄貿易曰化。《書·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革物曰化。《周禮·春官·大宗伯》合天地之化。《註》能生非類曰化。《疏》鳩化爲鷹之類。皆身在而心化。若䑕化爲鴽,雀化爲蛤蜃之等,皆據身亦化,故云能生非類。

《正韻》告誥諭使人回心曰化。《書·大誥》肆予大化,誘我友邦君。

《公羊傳·桓六年》化我也。《註》行過無禮謂之化,齊人語也。《疏》哀六年傳云:乞曰:常之母有魚菽之祭,願諸大夫之化我也。亦是行過無禮之事。

州名。《韻會》漢屬合浦郡,宋攺化州。

《正韻》呼瓜切,音花。《後漢·馮衍傳》與時變化。《章懷太子註》音花。

《韻補》叶胡隈切,音回。《三略》變動無常,因敵變化。不爲事先,動而輒隨。《漠之造化。跨三五其無偶兮,邈卓立而獨奇。

叶呼戈切,音訶。《離騷》初旣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余旣不難夫離別兮,傷靈脩之數化。

叶許旣切,希去聲。《後漢·傅幹皇后箴》在昔明后,日新其化。匪惟訓外,亦訓于內。

叶呼臥切,呼去聲。《白虎通》火之爲言化也。陽氣用事,萬物變化也。《釋名》火,化也,消化物也。《漢書·敘傳》偪上幷下,荒殖其貨。侯服玉食,敗俗傷化。

《總要》化音吪,差錯也,謬言也。从人匕會意。小篆與匕混,故加言作訛。《史記·天官書》其人逢俉化言。

【里】

里【酉集下】【里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

《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

憂也。《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箋》里,憂也。

姓。《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註》里析,鄭大夫。

百里、相里,複姓。

地名。《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註》南里,鄭地。

山名。《史記·封禪書註》高里山,在泰山下。

《五代史·附錄》契丹所居曰梟羅箇沒里。《註》沒里者,河也。

古夫稱妻曰鄕里。《南史·張彪傳》我不忍令鄕里落它處。《沈約·山隂柳家女詩》還家問鄕里,詎堪持作夫。

《正韻》漢制:長安有戚里,人君姻戚居之,後世因謂外戚爲戚里。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里爲式,然後可以傳衆方。《註》里,讀爲已,聲之誤也。《釋文》里,音以。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