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兢史法蔡邕碑

出自:宋代·刘克庄《哭吴卿明辅二首》

拼音:[wú][jīng][shǐ][fǎ][cài][yōng][bēi]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吴兢史法蔡邕碑,每叹斯文尚在兹。
老夺故交堪痛惜,晚徵集序未遑为。
单传骨髓惟吾子,空呕心肝向阿谁。
道远束刍携不去,覆翻遗墨岂胜悲。

查看原文

注释

【史法】修史的法则。
【蔡邕】蔡邕(132-192) : 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西南)人。灵帝时任议郎,因得罪宦官被流放。董卓当政,官至左中郎将,后世称为蔡中郎。董卓被诛后,下狱死。辞赋以揭露统治者腐朽奢侈的《述行赋》最著名。书法工篆、隶,隶书尤佳,又创“飞白”书。明人辑有《蔡中郎集》。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吴】

吴【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俗吳字。《吳志·薛綜傳》無口爲天,有口爲吴。《正字通》此借字形爲諧語,非吴字本義。《正韻》吳字註亦作吴,非。(吳)〔古文〕音吾。國名。《史記·吳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蠻,自號句吳。《註》宋衷曰:句吳,太伯始所居地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秦置,高帝六年爲荆國,十二年,更名吳。亦縣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吳縣。

《說文》郡也。《後漢·郡國志》吳郡,順帝分會稽置。《韻會》吳郡、吳興、丹陽爲三吳。《正字通》水經以吳興、吳郡、會稽爲三吳。指掌圖以蘇、常、湖爲三吳,其說不同。

《齊語》西服㳅沙西吳。《註》雍州之地。

天吳,水神也。《郭璞·山海經贊》八頭十尾,人面虎身。龍據兩川,威無不震。

《說文》姓也。《廣韻》太伯之後,因以命氏。

《方言》大也。《說文》大言也。《詩·周頌》不吳不敖。《傳》吳,譁也。

《魯頌》不吳不揚。《說文註》大言故夨大口以出聲。今寫詩者,攺吳作㕦,又音乎化切,其謬甚矣。《釋文》吳,舊如字。何承天云:从口下大,故魚之大口者名㕦,胡化反,此音恐驚俗也。按《說文》《釋文》俱云吳作㕦讀,非。而《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韻會》諸書,吳字亦皆無去聲一音,惟正韻收吳入禡韻,詩朱註亦作去聲讀。未知孰是,存以備考。

《集韻》元俱切,音愚。虞古作吳。註詳虍部七畫。《釋名》吳,虞也。太伯讓位而不就,歸封于此,虞其志也。

與娛通。《詩·周頌》不吳不敖。《疏》正義曰:人自娛樂,必讙譁爲聲。故以娛爲譁也。定本娛作吳。

【兢】

兢【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居陵切,音矜。《說文》競也。《徐曰》競,强也。一曰敬也。

《爾雅·釋訓》兢兢,戒也。《玉篇》戒愼也。《書·臯陶謨》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註》言當戒懼萬事之微。《前漢·外戚傳》唯婚姻爲兢兢。《註》戒懼也。

《正韻》不自安貌。

《前漢·司馬相如傳》人凌兢。《註》師古曰:寒凉戰栗處。

《韻會》通作矜。《文選·韋孟詩》矜矜先王。《註》戒也。

《集韻》巨興切,音殑。兢兢,堅彊貌。

【史】

史【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㕜《唐韻》疎士切《集韻》《韻會》爽士切《正韻》師止切,蘇公,式敬爾繇獄,以長我王國。《詩·小雅》旣立之監,或佐之史。《禮·曲禮》史載筆,士載言。

《玉藻》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

《周禮·天官·宰夫》八職,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六曰史,掌官書以贊治。○按《周禮》凡官屬皆有府史。

《周禮·天官》女史掌王后之禮職。《春官》大史掌建邦之六典,小史掌邦國之志,內史掌王之八枋之灋,外史掌書外令。

御史,長史,刺史,漢官名。

太史,九河之一。《爾雅·釋水》太史。《疏》李巡云:禹大使徒衆,通其水道,故曰太史。

姓。《廣韻》周卿,史佚之後,出建康。

《廣韻》漢複姓,五氏:世本衞有史朝朱駒,漢書藝文志有靑史氏著書,又有新豐令王史音,吳有東萊太守太史慈,晉有東萊侯史光。

叶疎土切。《易林》重黎祖後,司馬大史。陵氏之災,罹宮悲苦。《說文》本作㕜。从又持中。中,正也。

【法】

法【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佱灋翻入聲。《爾雅·釋詁》法,常也。《釋名》法,偪也。偪而使有所限也。《禮·月令》乃命太史守典奉法。《註》法,八法也。

制度也。《禮·曲禮》謹修其法而審行之。

禮法也。《孝經·卿大夫章》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曰法。

象也。《文心雕龍·書記篇》申憲述兵,則有律令法制。法者,象也。兵謀無方,而奇正有象,故曰法。

效法也。《易·繫辭》崇效天,法地。

執法,星名。《史記·天官書註》端門次東第一星爲左執法,廷尉之象。端門西第一星爲右執法,御史大夫之象。

姓。《後漢·法雄傳》齊襄王法章之後。

《韻補》叶敷弗切,音拂。《揚子·太經》陽氣高縣厥法,物仰其墨,莫不被則。

叶芳未切,音廢。《歐陽修銘》奕奕明堂,萬邦從祀,豈無臣工,爲予執法。

【蔡】

蔡【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音䌨。《說文》草也。《玉篇》草芥也。草際也。

《論語》臧文仲居蔡。《何晏註》蔡,國君之守龜,出蔡地,因以爲名焉。

山名。《書·禹貢》蔡蒙旅平。《疏》蔡,山名。

《禹貢》二百里蔡。《傳》蔡,法也。法三百里而差。

國名。《書·蔡仲之命疏》成王命蔡叔之子踐諸侯之位,作蔡仲之命。

姓。《史記》蔡澤,古作祭,《左傳》祭仲,《國語》祭公謀父,《後漢書》祭遵俱作蔡。

《集韻》七曷切,音攃。《前漢·李廣利傳》昧蔡爲宛王。

桑割切,音薩。放也。《左傳·昭元年》周公殺管叔而蔡蔡叔。《韻會》本作,言放之若散米。今作蔡。

《韻補》叶子例切,音祭。《王褒·九懷》水躍兮余旌,繼以兮微蔡。雲旗兮電騖,倏忽兮容裔。

【邕】

邕【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容切,音雍。《說文》邑四方有水,自邕城池者是也。

《集韻》竭塞也。與壅同。《前漢·王莽傳》邕河水不流。

《正韻》和也。與雍同。《晉書·桑虞傳》閨門邕穆。

《韻會》州名。秦桂林郡,唐置邕州。《正字通》邕雍雝壅,古俱通用。

【碑】

碑【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彼爲切《集韻》《韻會》班麋切《正韻》逋眉切,於碑外。燕禮聘禮皆云:賔自碑內聽命。

士昏禮,賔入廟門鄕飲酒,賔入庠門鄕射,賔入序門,皆有當碑揖,則諸侯大夫士之宮皆有碑。鄭氏曰:宮必有碑,所以識日影,引隂陽。凡碑引物者,宗廟則麗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宮廟以石,窆用木。

《檀弓》公室視豐碑。《註》豐碑,斲大木爲之,形如石碑,於椁前後四角樹之,穿中於閒爲鹿盧,下棺以繂繞。

《釋名》碑,被也。本王莽時所設也,施其轆轤,以繩被其上,以引棺也。臣子追述君父之功美,以書其上,後人因焉,無故建於道陌之頭,顯見之處,名其文就謂之碑也。

《徐鉉曰》古宗廟立碑,以繫牲耳。後人因於其上紀功德。

劉熙言,葬時所設者,蓋今神道碑也。

《初學記》碑,以悲往事也。今宮室廟屋墓隧之碣,鐫文於石皆曰碑。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