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宿唐栖寺

出自:宋代·周弼《留别唐栖云泉上人》

拼音:[shuǐ][sù,xiǔ,xiù][táng][qī,xī][sì]

平仄:仄仄平平仄

水宿唐栖寺,何缘更浃旬。
千山今日路,三岁异乡人。
小殿眠身佛,空廊折臂神。
归时重作礼,又拂一番尘。

查看原文

注释

【水宿】1.谓栖息于水。 2.指在舟中或水边过夜。 3.白菖蒲的别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八.白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水】

水【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流,中有微陽之氣也。《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潤下。《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易·乾卦》水流濕。《說卦》坎爲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訓》積隂之寒氣爲水。

六飮之一。《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禮·玉藻》五飮:上水、漿、酒、醴、酏。《註》上水,水爲上,餘次之。

《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淸滌。

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

《前漢·律歷志》五聲,羽爲水。

天水,郡名,漢武帝所置。

中水,縣名,屬涿郡。應劭曰:易見《前漢·地理志》。

黑水,國名,卽韐。

露爲上池水。《史記·扁鵲傳》飮是以上池之水。《註》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藥。

姓。

《韻補》叶式類切,音墜。《劉楨·魯都賦》蘋藻漂於陽侯,芙蓉出於渚際。奮紅葩之熩熩,逸景燭於崖水。

叶呼委切,音毀。《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韻補》音準。引《白虎通》水之爲言準也。○按準乃水之義,非水之音。蓋沿《周禮·考工記》鄭註,準讀爲水而誤。今不從。

【宿】

宿【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㝛夙《廣韻》息逐切《集韻》《韻會》息六切,音夙。《說文》止也。《玉篇》夜止也,住也。《詩·周頌》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註》一宿曰宿,再宿曰信。《周禮·地官》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

星宿各止其所,故名宿。二十八宿,亦名二十八次。次,舍也。《釋名》宿,宿也,言星各止住其所也。

《增韻》安也,守也。《左傳·昭二十九年》官宿其業。《註》宿,安也。

《周禮·宮正註》諸吏直宿,謂職王宮之守衞者。

《廣韻》素也。《史記·信陵傳》晉鄙嚄咤宿將。

《莊子·列傳》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

國名。《春秋·隱二年》及宋人盟于宿。

邑名。《史記·衞世家》孫林父甯殖,謀逐獻公怒如宿。

蒯瞶入宿。

《史記·吳世家》將舍於宿。《左傳》作戚,字別義同。

姓。《風俗通》漢鴈門太守宿祥,明正德中蜀人宿進。

通作夙,早也。《周禮·春官》世婦,掌女宮之宿戒。《註》宿戒,當給事,謂豫告之也。

與肅同。《禮·祭統》先期旬有一日,宮宰宿夫人。《註》宿讀爲肅戒也。

《儀禮·宿尸註》宿,與曲禮主人肅客入之肅同。

去聲。《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息救切,音秀。列星也。◎按《史記》《漢書》二十八宿。《正義》音息袖反,又音夙。《左思·吳都賦》窮飛鳥之棲宿,註亦音秀,是星宿之宿,與棲宿之宿,古皆通同。

叶息流切,音羞。《莊子·天地篇》至無而供其求,時騁而要其宿。

叶相卽切,音息。《班彪·冀州賦》遵大路以北逝兮,歷趙衰之采邑。醜柏人之惡名兮,聖高帝之不宿。

【唐】

唐【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啺徒郎切,音堂。《說文》大言也。从口庚聲。《莊子·天下篇》荒唐之言。

《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瑉玉旁唐。《註》郭璞云:旁唐,盤薄。

國名。《玉篇》堯稱唐者蕩蕩,道德至大之貌。《書·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疏》韋昭云:陶,唐皆國名,猶湯稱殷商也。○按書傳皆言堯以唐侯升爲天子,不言封於陶唐。陶唐二字,或共爲地名,未必如昭言也。

《詩·唐風疏》唐者,成王母弟叔虞所封其地,帝堯夏禹所都之墟,漢曰太原郡。

漢縣名。《前漢·地理志》中山國唐縣。《註》故堯國也,唐水在西。《詩·唐風疏》皇甫謐曰:堯始封於唐,今中山唐縣是也。後徙晉陽,及爲天子,都平陽,於詩爲唐國,則唐國爲平陽也。

魯地。《春秋·隱二年》公及戎盟于唐。《註》高平方輿縣北有武唐亭。

《戰國策》左濟右天唐。《註》謂高唐。《前漢·地理志》平原郡高唐。《註》桑欽言,漯水所出也。

《武帝紀》南巡狩至於盛唐。《註》韋昭曰:在南郡。

《地理志》會稽郡錢唐。《註》武林水所出。

《後漢·光武紀》進屠唐子鄉。《註》唐子鄉有唐子山,在今唐州湖陽縣西南。《廣韻》唐州,楚地。戰國時屬晉,後入於韓,秦屬南陽郡,後魏爲淮州,隋爲顯州,貞觀攺爲唐州,因唐城山爲名。

姓。《廣韻》唐堯之後,子孫氏焉。《史記·秦本紀》孝文王立,尊唐八子爲唐太后。

《屈原傳》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

唐山,複姓。《前漢·禮樂志》高祖唐山夫人。

《詩·,廟庭之異名耳,其實一也。故云:唐,堂途也。《周語》陂唐汚庳,以鍾其美。《註》唐,俗本作塘。《說文》無塘字。《莊子·徐無鬼》其求唐子也,而未始出域,有遺類矣。《註》唐子者,堂途給使令之人,猶周禮云門子耳。

草名。《詩·鄘風》爰采唐矣。《傳》唐,蒙菜名。《爾雅·釋草》唐蒙,女蘿。女蘿,菟絲。

弓名。《周禮·夏官·司弓矢》唐弓,大弓,以授學射者。

叶徒紅切,音同。《歐陽修·楊諫議銘》震官太尉,四世以公。於陵正直,僕射於唐。

【栖】

棲【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解釋《唐韻》先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先齊切,音西。西本古栖字。《說文》日在西方而鳥棲。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禽經》陸鳥曰栖,水鳥曰宿,獨鳥曰上,衆鳥曰集。《莊子·至樂篇》養馬者宜栖之深林。或作棲。

凡物止息皆曰栖。《魏書·顯祖記》栖心浩然。《陶潛·穫下潠詩》聊得從君栖。

栖遲,遊息也。《陶潛·與從弟詩》栖遲詎爲拙。

栖栖,猶皇皇也。《論語》何爲是栖栖者與。

《集韻》《韻會》《正韻》思計切。音細。雞所止。(棲)《玉篇》同栖。鳥棲也。

《博雅》棲謂之牀。《詩·陳風》衡門之下,可以棲遲。

草名。《詩·大雅》如彼棲苴。《傳》水中浮草曰棲苴。

《集韻》《類篇》千西切,音妻。棲棲,簡閱車馬貌。《詩·小雅》六月棲棲,戎車旣飭。

棲屑,往來貌。《後魏·裴安傳》京師遼遠,實憚棲屑。

【寺】

寺【寅集上】【寸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韻會》祥吏切,音嗣。《說文》廷也,有法度者也。从寸㞢聲。《徐曰》寸,法度也,守也。《釋名》寺,嗣也,官治事者相嗣續於其內也。《唐書·百官表》漢以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司農,少府爲九卿。後魏以來,卿名雖仍舊,而所蒞之局謂之寺,因名九寺。

《漢書註》凡府廷所在,皆謂之寺。

漢明帝時,攝摩騰自西域白馬駝經來,初止鴻臚寺,遂取寺名,爲創立白馬寺。後名浮屠所居皆曰寺。

宦寺。《詩·秦風》寺人之令。《傳》內小臣也。令,使也。

《周禮·天官》掌王之內人及女宮之戒今。鄭註寺之言侍也。○按註疏蓋以侍釋寺義,非。轉音時吏切,讀若侍,《正譌》合寺、侍爲一,非。《集韻》或作䦙。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