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汗马无乃劳

出自:明代·范汭《送张孟孺》

拼音:[zǔ][zōng][hàn,hán][mǎ][wú][nǎi][láo]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

明时尚文不尚武,屈膝低眉谁比数。
祖宗汗马无乃劳,今日横金视犹土。
将军素多林下风,操觚羞与荷戟同。
名高翻遣身难避,幕府喧传辟书至。
欲甘小草多苦辛,白云堪卧其如贫。
生憎朋旧问出处,此意悠悠难告人。

查看原文

注释

【祖宗】1.特指帝王的祖先。语本《礼记.祭法》:"[殷人]祖契而宗汤,[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 2.泛指祖先。 3.犹始祖。 4.对尊长者的敬称。 5.指祖先的神主牌位。 6.犹崇尚;效法。
【汗马】1.战马奔走而出汗。喻指劳苦征战。 2.骏马。亦指战马。
【无乃】1.亦作"无乃"。 2.相当于"莫非"﹑"恐怕是",表示委婉测度的语气。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祖】

祖【午集下】【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組。《玉篇》父之父也。

先祖,始祖,通謂之祖。《詩·小雅》似續妣祖。《禮·喪服小記》別子爲祖。

《說文》始廟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左祖右社。

《廣韻》始也,上也,本也。《禮·中庸》祖述堯舜。《仲尼燕居》如此則無以祖洽於衆。《前漢·食貨志》舜命后稷,以黎民祖饑。《孟康註》謂黎民始饑也。

法也。《禮·鄕飮酒義》亨狗於東方,祖陽氣之發於東方也。

習也。《魯語》祖識地德。

祭道神曰祖。共工之子曰修,好遠遊,舟車所至,靡不窮覽,故祀以爲祖神。祖者,徂也。《詩·大雅》仲山甫出祖。《註》祖,將行犯軷之祭也。《左傳·昭七年》公將往,夢襄公祖。

姓。祖已之後,出范陽。

《集韻》咨邪切,音。《前漢·地理志》安定郡有祖厲縣。

神名。《山海經》祖狀之尸。《註》音如柤棃之柤。

叶阻渚切,音樹。《張衡·東京賦》敺以就役,惟力是視。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於大漢,而欣戴高祖。

【宗】

宗【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作冬切《集韻》《韻會》祖賨切《正韻》祖冬切,音㚇。《說文》尊祖廟也。《白虎通》宗者何,宗有尊也,爲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郉昺曰》宗者,本也。廟號不遷,最尊者祖,次曰宗,通稱曰宗廟。《禮·祭法》有虞氏祖顓頊而宗堯,夏后氏祖顓頊而宗禹,殷人祖契而宗湯,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賈誼曰》祖有功,宗有德也。

流派所出爲宗。《禮·喪服小記》別子爲祖,繼別爲宗,繼禰爲小宗。《程頤曰》凡言宗者,以主祭祀爲言,人宗於此而祭祀也。

同姓曰宗。《詩·大雅》宗子維城。《註》同姓也。

《書·舜典》禋于六宗。《註》謂所尊祭者,其祀有六,寒暑日月星水旱也。賈逵曰:天宗三,日月星。地宗三,河海岱。司馬彪曰:天宗日月星辰寒暑之屬,地宗社稷五祀之屬。

秩宗,官名。《書·舜典》咨伯,汝作秩宗。《註》主郊廟之官,掌敘鬼神尊,故曰秩宗,周禮謂之宗伯。

曰祝宗。

《周禮·春官·大宗伯》賓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

瞽宗,殷學名。

人物所歸往亦曰宗。《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註》言百川以海爲宗也。《史記·孔子世家》孔子以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

姓。

叶則郞切,音臧。《史記·司馬遷自敘》蠲除肉,開通關梁。廣恩施博,厥稱太宗。《說文》从宀从示。《徐曰》宗廟,神祇所居。示,古祇字。

【汗】

汗【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韻會》侯旰切《正韻》侯幹切,音翰。《說文》人液也。《關尹子·八籌篇》心悲物淚出,心愧物汗出。《本草》李時珍曰:汗出於心,在內爲血,在外爲汗。故曰奪汗者無血,奪血者無汗。《易·渙卦》渙汗其大號。《史記·蘇秦傳》揮汗成雨。《前漢·劉向傳》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者也。出而反之,是反汗也。《文心雕龍》其出如綍,不反若汗。

泮汗,水無涯貌。《左思·吳都賦》潰渱泮汗。

澔汗,符采映耀貌。《司馬相如·上林賦》采色澔汗。

瀾汗,長貌。《木華·海賦》洪濤瀾汗。

汗汗,水廣大無際貌。《郭璞·江賦》汗汗沺沺。

質汗,藥名。

《唐韻》胡安切《集韻》《韻會》《正韻》河干切,音寒。可汗,酋長之稱。讀若克韓。

番汗,漢縣名。音盤寒,屬遼東郡。

《唐韻》古寒切《集韻》居寒切,音干。餘汗,縣名。《前漢·地理志》屬豫章郡。《應劭註》汗音干。

《韻補》叶彤甸切,音莧。《蘇轍·夏夜詩》老人氣如縷,枕簟亦流汗。褰帷竟不寐,夜氣淨如練。

【马】

馬【亥集上】【馬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麻上聲。《說文》怒也,武也。象馬頭髦尾四足之形。《玉篇》黃帝臣相乗馬。馬,武獸也,怒也。《正韻》乗畜。生於午,稟火氣。火不能生木,故馬有肝無膽。膽,木之精氣也。木臓不足,故食其肝者死。《易·說卦傳》乾爲馬。《疏》乾象天,天行健,故爲馬。《春秋·說題辭》地精爲馬。《春秋·考异記》地生月精爲馬。月數十二,故馬十二月而生。《周禮·夏官·馬質》掌質馬,馬量三物,一曰戎馬二曰田馬三曰駑馬,皆有物賈。

《校人》掌王馬,辨六馬之屬。凡大祭祀,朝觐,會同,毛馬而頒之。凡軍事,物馬而頒之。註:毛馬齊其色。物馬齊其力。

《趣馬》掌贊正良馬。

《巫馬》掌養疾馬而乗治之,相醫而藥攻馬疾。

《廋人》掌十二閑之政敎以阜馬。《圉人》掌芻牧以役圉師。

司馬,官名。《周禮·夏官·大司馬註》謂總武事也。

《淸夜錄》漢制,卿駟馬右騑。《前漢·東方朔傳》太守,駟馬駕車,一馬行春。《衞宏·輿服志》諸侯四馬,駙以一馬。《南史·柳元策傳》兄弟五人,爲太守。時人語曰:柳氏門庭,五馬逶迤。《正字通》故今太守稱五馬大夫。

田野浮氣曰野馬。《莊子·逍遙遊》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註》日光也。一曰遊絲水氣。

陽馬。《何晏·景福殿賦》承以陽馬,接以圓方。《註》陽馬,屋四角引出承短椽者,連接或圓或方也。

投壺勝算曰馬。《禮·投壺》爲勝者立馬,一馬從二馬,三馬旣立,請慶多馬。《註》立馬者,取算以爲馬,表其勝之數也。謂算爲馬者,馬爲威武之用,投壺及射,皆以習武也。

《字彙補》打馬,彈碁類也。朱李易安有打馬圖。

地名。馬陘,齊邑。馬陵,鄭地。見《左傳》。

天馬,獸名。有翼能飛。

竈馬,蟲名。《酉陽雜俎》狀似促織,好穴竈旁。今俗呼竈雞。

馬勃,草名。《正字通》生濕地腐木上,一名馬疕。韓愈所云牛溲馬勃,兼收蓄是也。

海馬,魚名。牙骨堅瑩,文理細如絲,可制爲器。

姓。《姓苑》本伯益之後,趙奢封馬服君,遂氏焉。

司馬、巫馬、乗馬,皆複姓。《前漢·溝洫志》諫大夫乗馬延年。《孟康曰》乗馬,姓也。

《風俗通》有白馬氏。

馬流。《兪益期曰》馬援立銅柱,岸北有遺兵,居壽冷岸,南對銅柱,悉姓馬,號曰馬流。《方隅勝略》謂馬人散處南海,謂之馬流。《韓愈詩》衙時龍戸集,上日馬人來。《註》卽馬流也。一作馬留。

門名。《前漢·項籍傳註》宮垣內兵衞所在,四面皆有司馬,以主事,故總稱司馬門。

《公孫弘傳註》武帝時,相馬者東門京作銅馬法,立於魯般門外,更名金馬門。

亭名。謝靈運爲永嘉太守,以五馬自隨,立五馬亭。

《集韻》滿補切,音姥。義同。《前漢·石慶傳》馬字與尾當五。《師古曰》馬字,下曲者尾,幷四點爲足,凡五。

【无】

无【卯集下】【无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而無傲。

《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註》虛無皆有閒隙。《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註》無,猶不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姓。《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文無,藥名。《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說文奇字作无。《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集韻》或作亡。《詩·衞風》何有何亡。

通作毋。書,無逸。《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通作毛。《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集韻》無或作橆。韻會,,尤非。

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乃】

乃【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柰上聲。語辭。《莊子·逍遙遊》而後乃今培風。

承上起下之辭。《爾雅·序疏》若乃者,因上起下語。

繼事之辭。《書·堯典》乃命羲和。

辭之難也。《公羊傳·宣八年》而者何,難也。乃者何,難也。曷爲或言而,或言乃,乃難乎而也。

辭之緩也。《周禮·秋官·小司》乃致事。《註》乃,緩辭。

語已辭。《韓愈·鬭雞聮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註》用費誓礪乃鋒刃語也。

《王禕詩》兹焉舍我去,契闊將無乃。

爾汝之稱。《書·大禹謨》惟乃之休。《註》乃,猶汝也。

某也。《禮·雜記》祝稱卜葬虞子孫曰哀,夫曰乃。《註》乃某卜葬其妻某氏。

彼也。《莊子·大宗師》孟孫氏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

《唐書·南蠻傳》昔有人見二羊海岸,彊者則見,弱者入山,時人謂之來乃。來乃者,勝勢也。

地名。《元史·地理志》新添葛蠻安撫司,都鎮馬乃等處。

果名。《桂海虞衡志》特乃子,狀似榧,而圓長端正。

《玉篇》或作廼。《詩·大雅》廼慰廼止,廼左廼右。《前漢·項籍傳》必欲烹廼公。

《正韻》依亥切,哀上聲。《字彙》款乃,棹船相應聲。黃山谷曰:款乃,湖中節歌聲。《正字通》款乃,本作欸乃。今行船搖櫓,戛軋聲似之。《柳宗元詩》欸乃一聲山水綠。《元結·湖南欸乃曲》讀如矮靄是也。《劉蛻·湖中歌》靄廼。《劉言史·瀟湘詩》曖廼皆欸乃之譌。◎按欸,亞改切,應也。後人因柳集註有云:一本作襖靄。遂直音欸爲襖,乃爲靄,不知彼註自謂別本作襖靄,非謂欸乃當音襖靄也。《正韻》上聲解韻乃音靄,引柳詩:欸乃讀如襖靄。而上聲巧韻襖部不收款。去聲泰韻,乃音愛,亦引柳詩:欸乃讀如懊愛。而去聲效韻奧部不收款。至若旱韻,收款音窾,絕不註明有襖懊二音,此可證款不音襖懊,而欸之譌作款明矣。

乃有靄音,無愛音。《正韻》增音愛,非。

《字彙》《正字通》旣明辨款不音襖,欸譌作款,而《字彙》欠部款音襖,棹船相應聲。《正字通》櫓聲,自相矛盾,尤非。

【劳】

勞【子集下】【力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音牢。《說文》劇也。从力,熒省。用力者勞。《爾雅·釋詁》勞,勤也。《易·兌卦》悅以先民,民志其勞。《史記·文帝本紀》朕親郊祀上帝諸神,禮官議毋諱以勞朕。

事功曰勞。《禮·儒行》先勞而後祿。《註》猶事也。

憂也。《曹丕·與吳質書》未足解其勞結。《註》謂憂心之結。

姓。《廣韻》後漢有琅邪勞丙。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郞到切,牢去聲。《廣韻》勞,慰也。《禮·曲禮》君勞之,則拜。《韻會》勞者,敘其勤以答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