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水活肆枯

出自:宋代·陆文圭《次善卿杂诗五首》

拼音:[jī][shuǐ][huó][sì][kū]

平仄:平仄平仄平

火云吐赤日,旱势千里阔。
古人救荒术,货食知本末。
家家算口赋,殆类僧持钵。
激水活肆枯,植木荫道暍。
诸公善努力,赤子正饥渴。

查看原文

注释

【激水】湍急的水流。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激】

激【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集韻》《韻會》吉歷切《正韻》訖逆切,音擊。《說文》礙衺疾波也。一曰半遮也。《前漢·溝洫志》爲石隄激使東注。激者,聚石於隄旁衝要之處,所以激去其水也。

衝也。《潘岳·詩》驚湍激巖阿。

《水經注》沔水北岸數里,有大石,名五女激。

言論過直爲激切。《後漢·寵傳》言事者必多激切。

感激也。《後漢·蔡邕傳》感激忘身。

違俗立異爲激詭。《後漢·范冉傳》冉好違時絕俗,爲激詭之行。冉或作丹。

激楚,淸聲也。《楚辭·招魂》宮庭震驚,發激楚些。

姓。《前漢·淮南王傳》有激章。

《廣韻》古弔切《集韻》吉弔切,音叫。湍流貌。一曰風聲。

《集韻》堅堯切,音驍。與憿同。幸也。通作僥徼。

【水】

水【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流,中有微陽之氣也。《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潤下。《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易·乾卦》水流濕。《說卦》坎爲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訓》積隂之寒氣爲水。

六飮之一。《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禮·玉藻》五飮:上水、漿、酒、醴、酏。《註》上水,水爲上,餘次之。

《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淸滌。

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

《前漢·律歷志》五聲,羽爲水。

天水,郡名,漢武帝所置。

中水,縣名,屬涿郡。應劭曰:易見《前漢·地理志》。

黑水,國名,卽韐。

露爲上池水。《史記·扁鵲傳》飮是以上池之水。《註》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藥。

姓。

《韻補》叶式類切,音墜。《劉楨·魯都賦》蘋藻漂於陽侯,芙蓉出於渚際。奮紅葩之熩熩,逸景燭於崖水。

叶呼委切,音毀。《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韻補》音準。引《白虎通》水之爲言準也。○按準乃水之義,非水之音。蓋沿《周禮·考工記》鄭註,準讀爲水而誤。今不從。

【活】

活【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戸括切,音佸。水名。《水經》活水,出壷關縣東玷臺下。

生也。《詩·周頌》實函斯活。

《孫穆·雞林類事》高麗方言謂弓曰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同。活活,水流聲。《詩·衞風》北流活活。

汨活,水流疾貌。《馬融·長笛賦》汨活澎濞。

《韻補》叶胡決切,音血。《魯褒錢神論》無位而尊,無勢而熱。危可使安,死可使活。

【肆】

肆【未集中】【聿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四。《說文》極陳也。《爾雅·釋言》肆,力也。《疏》極力也。《左傳·昭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註》肆,極也。《周語》藪澤肆旣。《註》肆,極也。旣,盡也。

《玉篇》放也,恣也。《易·繫辭》其事肆而隱。《疏》其辭放肆顯露,而所論義理深而幽隱也。《左傳·昭三十二年》伯父若肆大惠,復二文之業,弛周室之憂。《註》肆,展放也。《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偷。《註》肆,猶放恣也。

遂也。《書·舜典》肆類于上帝。《傳》肆,遂也。

次也。《詩·小雅·跂彼織女終日七襄箋》襄,駕也。駕謂更其肆也。《疏》謂止舍處也。天有十二次,日月所止舍也。舍卽肆也。在天爲次,在地爲辰,每辰爲肆,是歷其肆舍有七也。

陳也,列也。《書·牧誓》昬棄厥肆祀弗答。《傳》昏,亂也。肆,陳也。《詩·大雅》肆筵設席。《註》肆者,陳設之意。

《古今註》肆,所以陳貨鬻之物也。《周禮·地官·司市》掌以陳肆辨物而平市。《註》肆,謂陳物處。《前漢·法志》開市肆以通之。《註》師古曰:肆,列也。

《韻會》旣暴尸也。《周禮·秋官·掌囚》凡殺人者,踣諸市,肆之三日。

《爾雅·釋詁》肆,故也。《疏》肆之爲故,語更端辭也。《又》肆,今也。《註》肆旣爲故,又爲今,此義相反而兼通者。《書·大禹謨》肆予以爾衆士,奉辭代罪。《傳》肆,故也。《詩·大雅》肆不殄厥慍,亦不隕厥問。《傳》肆,故今也。

《博雅》伸也。《左傳·僖三十年》旣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註》肆,申也。

《小爾雅》餘也。

緩也。《書·舜典》眚災肆赦。《傳》肆,緩也,過而有害,當緩赦之。《左傳·莊二十二年》肆大眚。《疏》肆,緩也。◎按公羊傳註:肆,跌也,過度也。穀梁傳註:肆,失也。三傳異義。

《玉篇》量也。

大也。《書·梓材》越厥疆土,于先王肆。《傳》能遠拓其界壤,則于先王之道遂大。

長也。《詩·大雅》其詩孔碩,其風肆好。《傳》肆,長也。

弃也。《揚雄·長楊賦》故平不肆險。安不忘危也。《註》服虔曰:肆,弃也。

《小爾雅》突也。《詩·大雅》是伐是肆。《傳》肆,疾也。《箋》肆犯突也。《疏》肆爲犯突,言犯師而衝突之。《左傳·文十二年》若使輕者,肆焉其可。《註》肆,暫往而退也。

《周禮·春官·小胥》凡縣鍾磬,半爲堵,全爲肆。《註》編縣之,二十六枚在一虡,謂之堵。鍾一堵,磬一堵,謂之肆。《左傳·襄十一年》歌鍾二肆。《註》肆,列也。縣鍾十六爲一肆。二肆,三十六枚。

官名。《周禮·地官》肆長各掌其肆之政令。

姓。《何氏姓苑》有漁陽太守肆敏。

祭名。《史記·周本紀》肆祀不答。

《集韻》息七切,音悉。放也。

《韻會》羊至切。與肄同。《五音集韻》習也,嫩條也。《禮·玉藻》肆束及帶,勤者有事則收之,走則擁之。《註》肆,讀爲肄。肄,餘也。《釋文》肆,音肄。

音陔。《禮·禮器》其出也,肆夏而送之,蓋重禮也。《註》肆夏,當爲陔夏。《釋文》肆,依註作陔,古來切。

《集韻》他歷切,音逖。解也。《禮·郊特牲》腥肆爓腍祭。《註》治肉曰肆。《疏》肆,剔也。《釋文》肆,敕歷切。《周禮·地官·大司徒》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註》鄭司農雲,肆,陳骨體也。士喪禮曰:肆解去蹄。《贾疏》羞,進也。肆,解也。謂於俎上進所解牲體於神座前。《釋文》肆,他歷切。

【枯】

枯【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苦胡切《集韻》《韻會》《正韻》空胡切,音刳。《說文》槀木也。《史記·諸侯表》摧枯朽者易爲力。

《周禮·天官·鄭註》童枯不稅。《疏》山林不茂爲童,山澤無水爲枯。

《集韻》後五切,音戸。竹名。通作楛。詳楛字註。

叶苦禾切,音科。《黃庭經》金鈴朱帶坐婆娑,調血理命身不枯。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