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留根柢耐痍疮

出自:明代·王跂《笋生十二韵》

拼音:[dàn][liú][gēn][dǐ,chí][nài][yí][chuāng]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何人斩伐到修篁,常忆兵戈一惨伤。
一垒鹤飞君子化,九渊蛇蛰哲人藏。
风雷马策生麟角,晓暮鲛珠上颖芒。
蝉腹俄抽青玉剑,虎皮初解绿沉枪。
锦绷天分龙儿抱,翠尾风吹凤子翔。
鸟乐巢深枝接叶,莺啼日静粉飘香。
吟哦已有笙竽答,爱惜曾经尺寸量。
醿入声柔千佩缓,月明影立万夫长。
手亲拔尽沿根草,眼见参过覆顶杨。
清綍一窗堪把卷,寒侵三伏拟移床。
即今深匿从嗔客,依旧浓阴覆野塘。
物理细推消复长,但留根柢耐痍疮

查看原文

注释

【根柢】1.草木的根。柢,即根。 2.比喻事物的根基,基础。 3.植根。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但】

但【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徒旱切《韻會》蕩旱切《正韻》徒亶切,音誕。徒也,凡也。

空也。《前漢·食貨志》民欲祭祀喪紀,而無用者,錢府以所入工商之貢但賖之。

語辭。猶言特也,也。通作亶。詳前亶字註。

與誕通。《淮南子·說山訓》媒但者,非學謾也,但成而生不信。《註》但,詐也。

但馬,一名誕馬,散馬也。《宋書·江夏王義恭傳》平乗誕馬,不過二。《程氏·演繁露》誕馬猶徒馬。今外官儀從有散馬前行,名坐馬。亦曰引馬,卽但馬也。《遼史》作䩥馬。

《集韻》《韻會》徒案切《正韻》杜晏切,音憚。義同。

姓。漢西域都尉但欽,濟隂太守但巴,宋有進士但中庸。

音鉏。古不知吹人。《淮南子·說林訓》使但吹竽,使氐厭竅,雖中節而不可聽。《註》但讀鉏。《說文》但,裼也。《正譌》偏脫衣袖也。借爲語辭。

【留】

留【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正字通》俗畱字。

【根】

根【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痕切,音跟。《說文》木株也。《左傳·隱六年》農夫之去草,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廣韻》根,柢也。《老子·道德經》重爲輕根。《管子·地形篇》地者,萬物之本原,諸生之根菀。

《博雅》始也。

天根星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註亢氐之間。

金根,車名。《後漢·輿服志》天子車金根。

門之鋪首銅鍰曰倉琅根。《前漢·五行志》木門倉琅根。

竹根,杯名。《晉庾信報惠酒詩》山杯捧竹根。

雲根,山名。《宋孝武登作樂山詩》積水溺雲根。

姓。《姓苑》周人根牟子,善著書。

叶經天切,音堅。《三略軍讖》侵侮下民,國內譁諠。臣蔽不言,是謂亂根。

【柢】

柢【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韻會》都禮切《正韻》典禮切,音邸。《說文》根也。《徐鍇曰》華葉之根曰蒂,木之根曰柢。《老子·道德經》深根固柢。《何劭·遊仙詩》根柢無雕落。

與邸通。《爾雅·釋器》邸謂之柢。《郭註》根柢皆物之邸,邸卽底。

《唐韻》都計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計切,音帝。

《唐韻》《廣韻》都奚切《集韻》《正韻》都黎切,同。

【耐】

耐【未集中】【而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韻會》與耏同。《說文》耏,或从寸。《前漢·高帝紀》令郞中有罪耐以上請之。《註》應劭曰:輕罪不至于髠,完其耏,故曰耏,古耐字,从彡,髮膚之首也。蘇林以爲法度字皆从寸,後改如是,音若能。如淳曰:耐,猶任也。任其事也。師古曰:依應氏之說。耐當音而,如氏之解,則音乃代反,其義亦兩通。耐謂頰旁毛也。功臣侯表,宣曲侯通,耏爲鬼薪,則應氏之說斯爲長矣。

《廣韻》耐,忍也。《荀子·仲尼篇》能耐任之。《註》忍也。

《集韻》《正韻》奴登切,音能。能或作耐。《禮·禮運》故聖人耐以天下爲一家。《註》耐,古能字。

《類篇》熊屬。◎按宋祁漢書高帝紀註云:古者能字皆作耐字,後世以三足之能爲能,故今人書能無有作耐字者。

【痍】

痍【午集中】【疒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以脂切《韻會》《正韻》延知切,音夷。《說文》傷也。《廣韻》瘡痍。《釋名》痍,侈也。侈開皮膚為創也。《史記·蒙恬傳》天下之心未定,傷痍者未瘳。

《韻會》通作夷。《左傳·成十六年》命軍吏察夷傷。

【疮】

瘡【午集中】【疒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創《廣韻》《集韻》《韻會》初良切《正韻》初莊切,毀體使傷也。《張衡·西京賦》所惡成瘡痏。《註》創痏謂瘢痕。《南史·宋武帝紀》虎魄療金瘡。

《集韻》磢霜切。義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