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且嫌迹疏

出自:宋代·吴芾《寄刘与权与几》

拼音:[yóu][qiě,jū][xián][jì][shū]

平仄:平平平仄平

君在桃源山下居,我家相距百里余。
神仙襟韵固异禀,草木臭味曾不殊。
一日京华定交契,十年太学论诗书。
断金金义薄云汉,潤视往往轻俗徒。
一时侪辈稍推许,二刘之外称三吴。
风云际会有早晚,一吴近已联朝裾。
四子徒怀经济术,蹭蹬今犹卧海隅。
苍生颙颙未苏息,天意其肯终舍诸。
丈夫遇则行所学,未遇不应为腐儒。
共约天台最深处,考定古今相与俱。
所冀激昂平日志,力取功名摅壮图。
谁知人事竟好乖,合并欲进还趦趄。
空堂独坐吊形影,仰天还觉兴长吁。
却忆长安日,相亲如友于。
一朝不会面,犹且嫌迹疏
何况久睽隔,动见岁月除。
竟负鸡黍约,中心当何如。
窗间琴数弄,花下酒一壶。
自歌还自酌,此意君知无。
闻君南塘富山水,清虚旷绝如西湖。
好藏头角俟雷雨,他年同跃天之衢。

查看原文

注释

【犹且】副词。还要;尚且:忌盈害上,鬼神犹且不免|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犹】

犹【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尤救切,音宥。獸名。(猶)《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爾雅·釋獸》猶如麂,善登木。《註》健上樹。《禮·曲禮》所以使民決嫌疑,定猶與也。《疏》猶與,二獸,皆進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謂之猶與。《淮南子·兵略訓》擊其猶猶,凌其與與。

《說文》隴西謂犬子爲猶。

《廣韻》似也。《詩·召南》寔命不猶。《傳》猶,若也。

《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猶。《禮·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

《集韻》可止之辭也。《詩·魏風》上愼旃哉,猶來無止。《傳》猶,可也。

本作猷。《詩·小雅》克壯其猶。《傳》猶,道也。《箋》猶,謀也,兵謀也。《疏》能光大其運謀之道。《又》謀猶回遹。《箋》謀爲政之道。

《大雅》王猶允塞。《箋》猶,謀也。

《廣韻》尚也。《禮·檀弓》仲子亦猶行古之道也。

《詩·周頌》嶞山喬嶽,允猶翕河。《箋》猶,圖也。小山及高嶽,皆信按山川之圖而次序祭之。

夷猶。《禮·檀弓》君子蓋猶猶爾。《註》疾舒之中。《楚辭·九歌》君不行兮夷猶。

《管子·地員篇》下土曰五猶。五猶之狀如糞。

《前漢·地理志》厹猶縣,屬臨淮郡。

姓。《正字通》宋猶道明。

《集韻》《正韻》餘招切,音遙。《集韻》本作䚻。徒歌也。或作謠。

與搖通。《禮·檀弓》咏斯猶,猶斯舞。《註》猶當爲搖,謂身動搖也。秦人猶搖聲相近。《釋文》猶依註作搖,音遙。

《廣韻》《集韻》居祐切,音究。《爾雅·釋獸音義》弋又反。

《廣韻》《集韻》《韻會》余救切,音柚。《爾雅·釋獸音義》羊救反。

叶余久切,音酉。《詩·小雅》式相好矣,無相猶矣。好叶許厚反。(猶)

【且】

且【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跙。借曰之辭。《論語》且予之類是也。

未定之辭。《禮·檀弓》曾子曰:祖者,且也。且胡爲其不可以反宿。

又也。《詩·小雅》君子有酒,多且旨。

此也。《詩·周頌》匪且有且。《傳》非獨此處有此稼穡之事也。

姑且也。《詩·唐風》且以喜樂。

將也。《史記·項羽紀》范增謂項莊曰:若屬且爲所鹵。

苟且也。《莊子·庚桑楚》老子語南榮趎曰:與物且者,其身不容,焉能容人。《註》且者,姑與物爲雷同,而志不在也。

姓。宋且謹修,明且。俗誤讀苴。

通作俎。薦牲具。祭祀燕饗用之。

《集韻》《韻會》《正韻》子余切,音疽。《說文》薦也。

同趄。行不進也。《易·夬卦》其行次且。別作趦趄。

多貌。《詩·大雅》籩豆有且。

蝍蛆亦曰卽且。《史記·龜筴傳》騰蛇之神,而殆於卽且。

《爾雅·釋天》六月爲且。《郭註》闕詁。或云:一作焦月。六月盛熱,故曰焦。

巴且,見《司馬相如賦》。《史記》作猼且,卽巴焦。

語餘聲。《詩·鄭風》士曰旣且。《朱傳》音疽。語辭,與乃見狂且,其樂只且,匪我思且,椒聊且,曰父母且,諸且字皆語餘聲。

《集韻》《韻會》《正韻》叢租切。與徂同,往也。

《韻會》七序切,徐去聲。恭敬貌。《詩·周頌》有萋有且。《正字通》《說文》且从几,足有二橫。一,地也。象藉於地形。音阻。阻詛諧且爲聲,餘義皆假借。孫愐譌用子余切。《韻會》馬韻且引《說文》義同俎,譌轉魚韻,爲孫切所蔽,音同疽,音義相矛盾。

俎本作且,且字借義旣廣,故別加半肉作俎以別之。

【嫌】

嫌【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戸兼切《集韻》《韻會》賢兼切《正韻》胡兼切,協平聲。《說文》不平於心也。一曰疑也。《禮·曲禮》禮者,所以定親疎,决嫌疑也。《又》禮不諱嫌名。《後漢·馮異傳》帝曰:將軍何嫌何疑,而有懼意。《唐書·尉遲敬德傳》秦王謂尉遲敬德曰:丈夫意氣相期,勿以小嫌介意。《集韻》或作慊。

【迹】

迹【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資昔切,音積。《說文》步處也。《廣韻》足跡也。《左傳·宣十二年》遷大國之迹于鄭。《前漢·揚雄傳》擬足而投迹。《淮南子·說山訓》足蹍地而爲迹。

凡功業可見者曰迹。《書·武成》太王肇基王迹。《前漢·王褒傳》索人求士者,必樹霸迹。

凡前人所遺留者曰迹。《莊子·天運篇》《六經》先王之迹也。

凡有所遵循亦曰迹。《書·蔡仲之命》爾乃邁迹自身。《註》仲無所因,故曰邁迹。《前漢·平當傳》深迹其道,而務修其本。《註》謂求其踪迹。

凡有形可見者皆曰迹。《淮南子·說山訓》循迹者,非能生迹者也。《唐書·魏徵傳》豈有君臣同心事形迹者。

循實而考之亦曰迹。《前漢·功臣表》迹漢功臣。

《杜欽傳》將以求天心,迹得失也。

風迹,風化之迹也。《後漢·朱浮傳》頗欲厲風迹。

迹射,尋迹而射也。《前漢·王尊傳》將迹射士千人。

迹人,官名。《周禮·地官·迹人註》迹之言跡。知禽獸處也。

與跡同。《文中子·問易篇》心跡之判久矣。

與蹟通。《詩·小雅》念彼不蹟。《註》謂不循故道也。

叶卽略切,音爵。《陸機·演連珠》火壯則煙微,性充則情約。是以殷墟有感物之悲,周京無佇立之迹。《集韻》或作。

【疏】

疏【午集上】【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所菹切《集韻》《韻會》山於切《正韻》山徂切,。今作疏。《禮·樂記》淸廟之瑟,朱絃而疏越。《註》越,瑟底孔也。畫疏之,使聲遲也。《疏》疏,通也。使兩頭孔相連而通,孔小則聲急,孔大則聲遲。《經解》疏通知遠。

遠也。《詩·大雅》予曰有疏附。《傳》率下親上曰疏附。《箋》疏附,使疏者親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疏。

麤也。《詩·大雅》彼疏斯粺。《箋》疏,麤也。謂糲米也。《禮·玉藻》客飧,主人辭以疏。《註》飧者,美主人之食也。疏之言麤也。

《郊特牲》疏布之尚,反女功之始也。

分也。《孟子》禹疏九河。《史記·黥布傳》疏爵而貴之。

稀也。《穀梁傳·隱八年》庚辰大雨雪。《傳》志疏數也。《疏》遠者爲疏,近者爲數也。《禮·祭義》祭不欲疏,疏則怠,怠則忘。《楚辭·九歌》疏緩節兮安歌。《註》使曲節希緩,而安音淸歌。

治也。《謝靈運·登石門最高頂詩》疏峰抗高館,對嶺臨迴溪。《註》疏治也。

刻也。《禮·明堂位》疏屛,天子之廟飾也。《疏》疏,刻也。屛,樹也。謂刻於屛樹,爲雲氣蠱獸也。《又》殷以疏勺。《註》疏,通刻其頭。《後漢·梁冀傳》窗牖皆綺疏靑瑣。《註》鏤爲綺文也。

畫也。《管子·問篇》大夫疏器。《註》疏,飾畫也。《何晏·景福殿賦》羅疏柱之汨越。《註》疏柱,畫柱也。

徹也。《晉語》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糧,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軍而去之。《註》蔬,徹也。

布也。《楚辭·九歌》疏石蘭兮爲芳。《註》疏,布也。

大也。《揚子·太經》方州部家,三位疏成。《註》疏,大也。

菜也。與蔬同。《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職任萬民,八曰臣妾,聚斂疏材。《註》疏材,百草根實可食者,疏不熟曰饉。《釋文》菜也。

《地官·委人》凡疏材木材。凡畜聚之物。註疏材,艸木有實者。

《淮南子·道應訓》子佩疏揖,北面立於殿下。《註》疏,徒跣也。

扶疏,枝葉盛貌。《揚子·太經》見小勿用,以我扶疏。《註》秋木扶疏而大,故可用。

《正韻》渠疏杷也。

疏躍,布散也。《淮南子·俶眞訓》今夫萬物之疏躍枝舉,百事之莖葉條枝,皆本于一根,而條循千萬也。

疏疏,衣服盛貌。《韓詩外傳》子路盛服見孔子,孔子曰:由,疏疏者何也。

《揚子·太經》穀不穀,失疏數。《註》疏數,不平也。

姓。漢疏廣,疏受。

國名。《潛夫論》捿疏猗姓。《路史》夏世侯伯也。

山名。《山海經》貳負之臣曰危,危與貳負殺窫窳,帝乃梏之疏屬之山。《註》按文中子云:疏屬之南,汾水之曲,卽斯山也。

鳥名。《禮·曲禮》雉曰疏趾。《疏》雉肥則兩足開張,趾相去疏也。

獸名。《山海經》帶山有獸,焉其狀如馬。一角有錯,其名曰䑏疏。

《韻會補》與梳通。揚雄,頭蓬不暇梳。

《集韻》孫租切,音蘇。粗也。

《廣韻》所助切《正韻》所故切,也。《揚雄·解嘲》獨可抗疏時道是非。

記注也。

《韻補》叶山宜切,音詩。《劉章·耕田歌》深耕穊種,立苗欲疏。非其種者,鋤而去之。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