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豉缘莼置

出自:宋代·周弼《鄱阳湖四十韵》

拼音:[wū][chǐ][yuán][chún][zhì]

平仄:平仄平平仄

巨浸连吴越,高躔直斗牛。
玄明开别府,江伯汇支流。
象纬元精逼,神奸秘怪裒。
番君疏带砺,彭蠡壮襟喉。
赴隙如无地,凭壖忽有州。
津涯逾写润,窟宅定刳幽。
岛认瀛鳌戴,涛疑阵马蒐。
珠跳怜雨驶,镜滑识风收。
树带乔枝隐,山余短碧浮。
窥觇疲罔象,睥睨忲阳侯。
漾月都迷皓,蒸云间作油。
涵濡均藻荇,冗长到{中八两边各一点}鳅。
蜃幻明嘘阁,龙腥夜拔湫。
万寻县圃玉,一带洞庭秋。
盈缩知谁纪,吞并似力揫。
鲤矜封赤鯶,龟笑斥朱眸。
嵌窦扶桑齧,珍文匠石锼。
鸥群驯野客,蚖肆傲潜虯。
罟数筐零霰,樯轻弩激鍭。
孰分浮瓠澨,或讶绕蛇丘。
弦索延商妇,舽艭送莫愁。
陶朱诚得策,神禹想遗忧。
端称潺湲弄,非无隐伏搜。
豆分高下渚,苇视去来舟。
血脉乾坤活,疮痍稼穑瘳。
披猖包息壤,琐碎略浮沤。
莲女婵娟棹,渔郎芼燥瓯。
有人搴绣被,无客傲鹴裘。
货贝穷乾没,醪羞肃丐求。
束枯论沃釜,戒覆比倾辀。
众水杯盂外,他年吐纳尤。
鹊填功未议,鲸吸志应酬。
何事轻思济,吾防果未周。
阽危心骨醉,飘泊面颜羞。
敢计乘桴去,何知戴笠游。
片帆真扰扰,只影转悠悠。
卑溼嗟梁传,星霜挂魏牟。
劳歌惭儒子,破簏付平头。
乌豉缘莼置,黄粮为鱠谋。
清螺取归日,稳棹听夷犹。

查看原文

字义

【乌】

烏【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污。《說文》孝鳥也。象形。《埤雅》林罕以爲全象鳥形,但不注其目睛。烏體全黑,遠而不分別其睛也。《詩·邶風》莫黑匪烏。《小爾雅》純黑而反哺者謂之烏。

《前漢·眭弘傳》石立,後有白烏數千,下集其旁。

《爾雅·釋鳥》燕白脰烏。《註》小爾雅云:白項而羣飛者,謂之燕烏。《又》鸀山烏。

《周禮·夏官·羅氏》掌羅烏鳥。《註》烏謂居,鵲之屬。

《小爾雅》去隂就陽者,謂之陽烏,鴻雁是也。

《韻會》日中有三足烏。

《說文》孔子曰:烏,呼也,取其助气故以爲烏呼。《註》徐鉉曰:俗作嗚,非是。《埤雅》烏又爲歎詞者,烏見異則噪,故以爲烏霍。烏霍,歎所異也。

《玉篇》語辭也。

《廣韻》安也。《正韻》何也。《史記·司馬相如傳》烏有先生者,烏有此事也。《註》徐廣曰:烏,一作惡。

《史記·天官書》聚一十五星,蔚然曰郞位。《註》索隱曰:蔚然,漢書作哀烏,星之狀貌。《正字通》星經作依烏,後人因謂郞官爲依烏府。

《韻會》黑色曰烏。《史記·匈奴傳》北方盡烏驪馬。《五代史·梁符彥卿傳》太祖賜以所乗愛馬一丈烏。

《前漢·楊惲傳》仰天拊缶而呼烏烏。《註》師古曰:烏烏秦聲。關中舊有此曲,亦作嗚。《史記·李斯傳》歌呼嗚嗚。

縣名。烏氏,因水而名。《前漢·地理志》安定郡烏氏。《註》烏水出西北入河。氏音支。

烏程,烏傷,屬會稽郡。

烏孫,烏桓,皆西域國名。

《廣韻》姓也。齊大夫烏枚鳴。見《左傳》。

赤烏,殿名。《左思·吳都賦》飾赤烏之暐曄。

《集韻》《類篇》於加切,音鴉。《前漢·西域傳》烏秅國。《註》師古曰:烏,一加反。秅,直加反。

《漢鼓吹曲》朱鷺魚以烏路訾邪,鷺何食,食茄下。不之食,不以吐,將以問誅者。下叶音鰕,者叶音遮。

《集韻》《類篇》於諫切,音晏。《前漢·西域傳》烏秅國。《註》鄭氏曰:烏秅音鷃拏。師古曰:急言之聲,如鷃拏耳。非正音也。

《韻會》古文借作顧字。見義雲章。亦轉聲也。

【豉】

豉【酉集中】【豆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是義切《正韻》時吏切,同。《說文》配鹽幽尗也。《徐曰》尗,豆也。幽,謂造之幽暗也。《釋名》豉,嗜也。五味調和,須之而成,乃可甘嗜也。《史記·貨殖傳》鹽豉千合。《前漢·食貨志》長安樊少翁賣豉,號豉樊。

草豉。《本草綱目》生巴西諸國,草似韭狀,豉出花中。彼人食之。

豉蟲。《葛洪·肘後方》此蟲正黑如大豆,浮遊水上,治射工毒成瘡、口不能語。用豉母蟲一枚含口中,卽瘥。《類篇》或作䜻。

【缘】

緣【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以絹切《集韻》《韻會》余絹切,音願。《說文》衣純也。《禮·深衣》純袂緣,純邊,廣各寸半。《註》緣,緆也。《前漢·公孫弘傳》緣飾以儒術。《註》譬之於衣加純緣者。

《廣韻》與專切《集韻》余專切,音沿。《玉篇》因也。

循也。《孟子》猶緣木而求魚也。

順也。《莊子·養生主》緣督以爲經。

夤緣,連絡也。《韓愈·古意》靑壁無路難夤緣。

《廣韻》吐亂切。與褖同。《周禮·天官·內司服》緣衣。《註》此緣衣者,實作褖衣也。褖衣御于王之服,亦以燕居。

《韻補》叶余倫切,陸機思歸賦,以緣字叶雲。

【莼】

蒓【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常倫切,音純。水葵也。《集韻》通作蓴。

【置】

置【未集中】【网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智。《說文》赦也。《註》徐鍇曰:从直,與罷同意。置之則去之也。

《玉篇》立也。《廣韻》設也。《書·說命》王置諸其左右。《周禮·天官·大宰》三曰廢置,以馭其吏。《註》退其不能者,舉賢而置之祿。《前漢·周勃傳》不知置辭。《註》師古曰:置,立也。

《玉篇》安置也。

《廣雅》郵置,關驛也。《前漢·曹參傳》取狐父祁善置。《註》師古曰:置,若今之驛也。

《集韻》直吏切,音㯰。樹也。周禮,凡試廬事,置而搖之。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