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云淡吾虑

出自:元代·卢挚《行农洛西题王居仁山堂春晓》

拼音:[xī][yún][dàn][wú,yù][lǜ]

平仄:平平仄平仄

幽人持所见,旷然捐世故。
岂薄轩冕荣,正有林壑趣。
兴居惟自适,早晏常暇豫。
芳草泽气春,鸟鸣岚光曙。
岩花抗韶容,溪云淡吾虑
图史敦夙好,朋游非外慕。
相邀具鸡黍,笑言在农务。
我来忝符竹,行田课耕助。
抚卷怀清风,长吟山郭慕。

查看原文

字义

【溪】

溪【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苦奚切《集韻》《韻會》牽奚切。與谿同。《說文》山瀆無所通者。

水註川曰谿。《廣韻》或作磎。

【云】

云【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

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姓。漢云敞。

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淡】

淡【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正韻》徒覽切《集韻》《韻會》杜覽切,音啖。《說文》薄味也。《急就篇註》平薄謂之淡。《史記·叔孫通傳》呂后與陛下攻苦食啖。《註》啖,亦作淡。《如淳曰》食無菜茹爲淡。

甘之反也。《禮·表記》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

《廣韻》徒敢切,音噉。淊淡,水滿貌。《前漢·揚雄傳》秬鬯泔淡。

《廣韻》《集韻》《正韻》以冉切,音琰。澹淡,水播蕩貌。《枚乗·七發》湍流遡波,又澹淡之。

隨風貌。《司馬相如·上林賦》隨風澹淡。

淡淡,安流平滿貌。《宋玉·高唐賦》潰淡淡而入。

《廣韻》《集韻》徒甘切,音談。水貌也。或作澹。

與痰通。《王羲之·初月帖》淡悶千嘔。《黃伯思云》淡,古痰字。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徒濫切,音餤。水味也。《中庸》淡而不厭。

《集韻》以贍切,音豔。水貌。《列子·湯問篇》淡淡焉若有物存。張湛讀。

【吾】

吾【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稱,詳其文意,余平而吾倨也。

《廣韻》御也。執金吾,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中尉,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執金吾。《註》師古曰: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以名官。

《後漢·百官志》執金吾掌宮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繞行宮外,及主兵器。吾猶禦也。《註》應劭曰:執金革,以禦非常。

《集韻》棒名。《古今注》金吾,車輻棒也。漢官執金吾,吾,止也,執金革禦非常也,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之金吾,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按顏應二說,及古今注凡三義,各不相同,今存之。

昆吾,國名。《詩·商頌》昆吾夏桀。《箋》已姓。

地名。《前漢·揚雄傳》武帝廣開上林,南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註》晉灼曰:昆吾,地名,有亭。

鍾吾,國名。漢爲司吾縣。《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子燭庸奔鍾吾。《前漢·地理志》東海郡司吾縣。

番吾,番音蒲,卽漢蒲吾縣。《史記·蘇秦傳》秦甲渡河踰漳,據番吾。《註》徐廣曰:常山有蒲吾縣。正義曰:疑古番吾公邑也。

余吾,蠡吾,朱吾,已吾,皆縣名。《前漢·地理志》上黨郡余吾縣,涿郡蠡吾縣,日南郡朱吾縣。《後漢·郡國志》留郡已吾縣。

伊吾,地名。《後漢·西域傳》伊吾,舊膏腴之地。

余吾,水名。《前漢·匈奴傳》北橋余吾。《註》師古曰:於余吾水上作橋。

《正字通》伊吾,除哦聲,亦作咿唔。

姓。《廣韻》漢有廣陵令吾扈。

複姓。五氏,徐吾以鄕爲氏。鍾吾,昆吾以國爲氏。由吾,由余之後。

古有肩吾子,隱者。

《正字通》借爲支吾。與枝梧通。

《集韻》《類篇》牛居切,音魚。《晉語》暇豫之吾吾。《註》吾讀如魚,吾吾,不敢自親之貌。

山名。《史記·河渠書》功無已時兮吾山平。《註》徐廣曰:東郡東阿有魚山,或者是乎。

《廣韻》五加切《集韻》牛加切,音牙。允吾,縣名。《前漢·地理志》金城郡允吾縣。《註》應劭曰:允吾,音鈆牙。

《讀書通》童通作吾。《管子·海王篇》吾子食鹽二升少半。《註》吾子,謂小男小女也。《正字通》古本管子作童。

【虑】

虑【申集中】【虍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玉篇》房七切。愁貌。(慮)《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良據切,音鑢。《說文》謀思也。从思,虍聲。思有所圖曰慮,慮,猶縷也。《增韻》憂也,疑也。《書·太甲》弗慮胡獲。《註》欲其謹思之也。《大學》安而后能慮。《朱註》謂處事精詳。

度也。《揚子·太經》立督慮也。《註》督,正也。慮,度也。運以正度也。

總計曰亡慮。《前漢·書註》舉凡之辭,言不待計慮而知其大凡也。

軍前所持幡曰慮無。《左傳·宣十二年》前茅慮無。《註》慮有無也。《正義》明爲思慮其所無之事,使知而爲之備也。

《釋名》慮,旅也,旅,衆也。《易·繫辭》一致而百慮。《註》慮及衆物,以一定之也。

姓。《左傳》南蒯臣慮癸。

《廣韻》力居切《集韻》《韻會》《正韻》凌如切,音閭。《正韻》思慮也。《淮南子·原道訓》恬然無思,澹然無慮。以天爲蓋,以地爲輿。

木名。《爾雅·釋木》諸慮,山櫐也。

地名。隆慮,在河內。無慮,在遼東。取慮,在臨淮。且慮,在遼西。昌慮,在海東。隆音林,取音趣,且音苴。

《古今字考》兩舉切,音呂。《箕山歌》日月運照,靡不記睹。游放其閒,何所却慮。

《正字通》盧谷切,音錄。《唐書·百官志》大理寺掌折獄詳,凡繫囚,五日一慮。《前漢·雋不疑傳》每行縣,錄囚徒還。《師古註》錄囚,今云慮囚,本錄聲之去者耳。近俗不曉其意,訛爲思慮之慮,失其源矣。◎按師古此言近於識字,而實未通韻。惟未通韻,亦未爲識字之源也。蓋每字原具四聲,如慮字從平聲起韻,閭呂慮錄,則閭字爲慮字之平,呂字爲慮字之上,錄字爲慮字之入也。慮本訓謀思,然兼有詳審之義,故漢書錄囚亦卽慮囚也。慮字原具入聲,有錄音,豈必專屬去聲,爲得字之源乎。

叶郞古切,音魯。《楚辭·九章》惟佳人之獨懷兮,折芳椒以自處。曾歔欷之嗟嗟兮,獨隱伏而思慮。〇按本从思,《說文》玉篇都入思部。字彙倂入心部,取其便考。(慮)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