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涔那改斗澄泓

出自:宋代·姜特立《和杨诚斋题梅山诗卷》

拼音:[tí][cén][nà,nǎ,nèi,nā][gǎi][dǒu,dòu][chéng,dèng][hóng]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洋洋海内服诗声,手决云章万象明。
千仞览辉丹穴凤,三春刷羽上林莺。
蒉桴土鼓有遗韵,牛鬼蛇神无遁情。
才大渺瀰如碧海,蹄涔那改斗澄泓

查看原文

注释

【蹄涔】1.亦作"蹏涔"。亦作"蹄?"。 2.语本《淮南子.泛论训》:"夫牛蹄之涔,不能生鳣鲔。"高诱注:"涔,雨水也,满牛蹄迹中,言其小也。"后以"蹄涔"指容量﹑体积等微小。
【澄泓】水清而深。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蹄】

蹄【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蹏《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正韻》杜兮切,音題。《釋名》蹄,底也。《羣經音辨》獸足也。《易·說卦》爲薄蹄。《儀禮·士喪禮》其實特豚,四鬄去蹄。《穀梁傳·昭八年》馬侯蹄。

《集韻》大計切,音弟。踶或作蹄,躗也。《羣經音辨》足相躗曰蹄。

【涔】

涔【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鉏針切,》《集韻》《韻會》《正韻》鉏簪切,音岑。《說文》漬也。一曰涔陽渚,在郢中。《楚辭·招魂》望涔陽兮極浦。

水名。《水經注》涔水,出漢中南縣東南旱山,卽黃水也。

潦水亦曰涔。《淮南子·俶眞訓》牛蹄之涔。

《爾雅·釋器》槮謂之涔。《註》積柴養魚曰槮。

《韓詩章句》涔,漁池也。《馬融·長笛賦》渟涔障潰。

涔涔,雨多貌。

淚下貌。《江淹·雜體詩》涔淚猶在目。

《集韻》徐心切,音尋。義同。

慈鹽切,音潛。《博雅》瀀涔,栫也。或作槮。

水名。《山海經》大時之山,涔水出焉。

與潛同。《書·禹貢》沱潛旣道。

《集韻》仕濫切。窪也。

仕懺切,音鑱。水涯。

【那】

那【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廣韻》諾何切《集韻》《韻會》囊何切《正韻》奴何切,音儺。《說文》西夷國安定有朝那縣。

《玉篇》何也。《左傳•宣二年》棄甲則那。

多也。《詩•小雅》受福不那。

《集韻》安貌。《詩•小雅》有那其居。

姓。《廣韻》西魏有那椿。

上聲。《廣韻》《正韻》奴可切《集韻》乃可切,音娜。《集韻》何也。《玉篇》俗言那事。

去聲。《廣韻》奴箇切《集韻》《韻會》《正韻》乃箇切,音哪。語助也。《後漢•韓康傳》公是韓伯休那。《杜甫詩》杖藜不睡誰能那。

叶奴故切,音怒。《陸雲•陸丞相誄》攺容肅至,傾蓋寵步。鞶帶翻紛,珍裘阿那。《說文》本作。

【改】

改【卯集下】【攴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古亥切《集韻》《韻會》已亥切《正韻》居亥切,从戊己之已。《易·益卦》有過則改。

《井卦》改邑不改井。

姓。《廣韻》秦有大夫攺產。

《韻補》叶荀起切。《張衡·思。

【斗】

斗【卯集下】【斗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當口切,音陡。《說文》大升也。《羣經音辨》升十之也。《史記·李斯傳》平斗斛度量。《前漢·律歷志》斗者,聚升之量也。

宿名。《春秋·運斗樞》第一至第四爲魁,第五至第七爲杓,合爲斗。居隂播陽,故稱北斗。《易·豐卦》日中見斗。《疏》日中盛明之時,而斗星顯見。《詩·小雅》維北有斗。《疏》維此天上,其北則有斗星。《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也。《又》衡殷南斗。《註》南斗六星爲天廟,丞相大宰之位。

酒器。《詩·大雅》酌以大斗。《疏》大斗長三尺,謂其柄也。蓋從大器挹之於樽,用此勺耳。《史記·滑稽傳》目眙不禁,飮可七八斗。

吳中市魚亦以斗計。《松陵倡和詩》一斗霜鱗換濁醪。

《前漢·王莽傳》作威斗,長二尺五寸。

《周禮·地官·序官掌染革註》染革藍蒨象斗之屬。《疏》象斗,染黑。

《尚書序》皆科斗文字。《疏》科斗,蟲名。蝦蟆子也。書形似之。

《史記·封禪書》成山斗入海。《註》謂斗絕曲入海也。

《韓愈·答張十一詩》斗覺霜毛一半加。

《集韻》《正韻》腫庾切,音主。枓,或省作斗。勺也。《周禮·春官·鬯人》大喪之大渳設斗。《註》所以沃尸也。《釋文》斗依注,音主。

【澄】

澄【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浧《集韻》持陵切,音懲。《增韻》水靜而淸也。《謝靈運詩》秋水共澄鮮。

《曹植詩》明月澄淸景。《註》澄,湛也。

酒名。《禮·禮運》澄酒在下。

山名。《廣輿記》在南昌豐城縣。

《集韻》除庚切,音棖。

直拯切,懲上聲。

澄應切,音瞪。義同。

《集韻》唐亙切,音鄧。淸濁分也。

【泓】

泓【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烏宏切,音宖。《說文》下深貌。一曰水淸貌。《郭璞·江賦》極泓量而海運,狀滔天以淼茫。

水名。《春秋·僖二十一年》宋公及楚人戰于泓。

龍泓,水名。《陝西通志》龍泓有二,一在飛龍峽,一在天井山。

《韻補》叶烏光切,音汪。《易林》羽翮病傷,無以爲疆。宋公德薄,敗于水泓。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