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视尘寰如敝屣

出自:宋代·孙锐《泊平望吊玄真子》

拼音:[huí][shì][chén][huán][rú][bì][xǐ]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仙非胜地仙不升,地非仙迹地不灵。
古今绝胜天下景,多为羽客梯云軿。
松江之南平望驿,千古清名垂载籍。
遗基废井虽不存,依旧湖光接天碧。
我闻在昔张玄真,平生活计一钓纶。
浮家泛宅戏人世,龟鱼为友蒹葭邻。
故人分符刺苕水,东游历遍溪山美。
翩然联璧至此乡,回视尘寰如敝屣
酒酣水戏身甚轻,席行水面同舟声。
祥云瑞鹤歘然至,泛此凌空归太清。
西寒山边飞白鹭,其间尽有朝元路。
绿蓑平日瓷遨游,何忍临岐弗相顾。
争知万顷玻璃中,清都紫府遥相通。
故来成此一奇事,欲将名姓传无穷。
风帆过后沙鸟坠,灵迹虽存人不记。
白苹红蓼自争妍,谁识此为真福地。
何人好事能挥金,结庐绘像湖之阴。
寒泉一盏荐秋菊,往来不负诗人心。
玄真今在天何处,独立河梁望飚驭。
丹台玉籍若相容,携手乘风共归去。

查看原文

注释

【回视】回顾,回头看。
【尘寰】1.亦作"尘阛"。 2.人世间。
【敝屣】〈书〉破旧的鞋。比喻没有价值的东西:视功名若~。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回】

回【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戸恢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隈切,音洄。《說文》从囗,中象回轉之形。《徐鍇曰》渾天之氣,天地相承。天周地外,隂陽五行,回轉其中也。

《說文》邪也,曲也。《詩·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回。《禮·禮器》禮飾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

《正韻》返也。《後漢·蔡邕傳》回途要至,俯仰取容。

《廣韻》違也。《詩·大雅》求福不回。《又》徐方不回。《註》回猶違也,言不違命也。

《詩·大雅》昭回于天。《註》昭,明。回,旋也。

屈也。《後漢·盧植傳》可加赦恕申宥回枉。《又》抗議不回。

徘回。《說文》徘徊本作裵回。寬衣也,取其裵回之狀。《張衡·思賦》馬倚輈而徘回。《註》言踟躊不進也。

低回,紆衍貌。《史記·孔子世家贊》適魯,觀仲尼車服禮器,余低回留之,不能去。《前漢·揚雄傳》大道低回。

姓。《韻會》古賢者方回之後。《正字通》明宣德中御史回續。

地名。《後漢·郡國志》右扶風有回城,名曰回中。

通作迴。《荀子·儒效篇》圖迴天下於掌上。

通作廻。《史記·鄒陽傳》墨子廻車。

《正字通》回回,國名。西域大食國種也。明丘濬曰:國在玉門關外萬里,隋閒入中國。金元以後,蔓延滋甚,所至輒相親守,其所謂敎門者尤篤,今在在有之。

《集韻》《韻會》戸賄切,音悔。繞也。《左傳·襄十八年》右回梅山。徐邈讀上聲。

《集韻》《韻會》胡對切,音繢。《前漢·趙充國傳》回遠千里。《註》回謂路迂回也,音胡悔反。

畏避也。《前漢·王溫舒傳》卽有避回。《註》謂不盡意,捕擊盜賊。

《蓋寬饒傳》刺舉無所回避。《註》回讀若諱。俗作囬。

【视】

視【酉集上】【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嗜。《說文》瞻也。《博雅》明也。《易·履卦》視履考祥。《書·大甲》視遠惟明。

《字彙》看待也。《左傳·成三年》鄭賈人如晉,荀罃善視之。

《博雅》效也。《書·大甲》視乃厥祖。《疏》言當法視其祖而行之。

《小爾雅》比也。《左傳·襄二十七年》季武子使謂叔孫以公命,曰:視邾滕。《註》欲比小國。《禮·檀弓》公室視豐。《疏》言視者不正,相當比擬之辭也。

猶納也。《禮·坊記》君子於有饋者弗能見,則不視其饋。《註》不視,猶不納也。

猶敎也。《儀禮·鄕射禮》命釋獲者設中,遂視之。《註》視之,當敎之。

《釋名》視,是也,察是非也。

《禮·曲禮》兔曰明視。《疏》兔肥,則目開而視明也。

《儀禮·士虞禮》明齊溲酒。《鄭註》明齊,當爲明視,兔腊也。

《山海經》狄山有視肉。《註》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也。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

山水名。《山海經》帝囷山東南五十里曰視山。《又》葴山,視水出焉。《註》或曰視宜爲瀙。瀙水今在南陽。

人名。《陶潛·羣輔錄》伏羲六佐,其一曰視默,主災惡。

姓,見《姓苑》。

通作示。《詩·小雅》視民不恌。《箋》視,古示字。《前漢·高帝紀》視項羽無東意。《史記》作示。《師古註》漢書多以視爲示,古字通用。

《廣韻》承矢切《集韻》《韻會》善旨切《正韻》善指切,嗜上聲。義同。

《玉篇》看也。《書·洪範》五事,二曰視。《疏》視,常止反。

《詩·小雅》小人所視。叶上矢履。

【尘】

尘【寅集上】【小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字彙補》古文塵字。註詳土部十一畫。(塵)〔古文〕。埃也。《爾雅·釋詁》久也。謂塵垢稽久也。《詩·小雅》無將大車,祗自塵兮。《後漢·班固傳》風伯淸塵。《拾遺記》石虎起樓四十丈,異香爲屑,風起則揚之,名芳塵。《嶺南表異錄》犀角爲簪梳,塵不著髮,名辟塵犀。

淫視爲遊塵,見《穀梁序疏》。

明窻塵,丹砂,藥名。《李白·草創大還詩》髣髴明窻塵。

《梵書·圓覺經》根塵虛妄。《註》根塵,六根之塵,謂眼、耳、鼻、舌、心、意。

《列仙傳》麻姑謂王方平曰:見東海三變爲桑田,今將行復揚塵乎。

姓,見《統譜》。

叶直連切,音廛。《班彪·北征賦》忽進路以息節兮,飮予馬兮洹泉。朝露漸予冠蓋兮,衣晻藹而蒙塵。

【寰】

寰【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環。《說文》天子封畿內縣也。

州名,河東化外。

《正字通》宮周垣也。

《廣韻》元甸切《集韻》《類篇》熒絹切。同縣。《穀梁傳·隱元年》寰內諸侯。《註》寰卽古縣字。

叶胡官切,音完。《白居易·悟眞寺詩》聞名不可到,處所非人寰。

有一片石,大如方尺甎。《說文》本作寰。寰字說文寰,从宀瞏聲。

【如】

如【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人諸切《集韻》《韻會》《正韻》人余切,音鴽。《說文》从隨也。一曰若也,同也。《書·舜典》如五器,如岱禮,如初,又然也。《易·離卦》突如其來如。《前漢·揚雄傳》雄家產不過十金,晏如也。

往也,至也。公如棠,如齊。見《左傳》。《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月名。《爾雅·釋歲》二月爲如。

語助辭。《論語》恂恂如也。《孟子》驩虞如也,皥皥如也。

凉如。縣名。《前漢·郊祀志》上遂北巡朔方,還釋兵凉如。

肥如,古國名,在遼西郡。《應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

姓。如羅氏,攺爲如氏,見《統譜》。

本覺爲如,今覺爲來,見《道院集》。

眞如,有變易性相,如如常住不遷,見《禪燈錄》。

見《山海經》。

通作而。《前漢·五行志》引左傳,星隕如雨。《註》如,而也,星隕而且雨。

《廣韻》人恕切《集韻》《韻會》如倨切,音茹。《東方朔·七諫》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衆人之難信兮,願離情而遠舉。《註》舉去聲。

《集韻》《類篇》乃箇切,音那。亦若也。

【敝】

敝【卯集下】【攴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韻會》毘祭切,音幣。《說文》帗也。一曰敗衣也。《玉篇》與㡀同。《詩·鄭風》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爲兮。

《玉篇》壞也。《易·井卦》甕敝漏。

《禮·郊特牲》冠而敝之,可也。《釋文》棄也。

《左傳·僖十年》敝於韓。《註》敝,敗也。

《左傳·襄九年》以敝楚人。《註》敝,罷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筋欲敝之敝。《疏》筋之椎打嚼齧,欲得勞敝。

姓。《廣韻》齊有敝無存。

與蔽通。《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長其畏而薄其敝。《註》敝,讀爲蔽塞之蔽,謂弓人所握持者。《疏》畏,謂柎之上下。敝,謂人所握持手蔽之處。

《集韻》部弭切,音埤。敝跬,用力貌。

《集韻》蒲結切,音蹩。《詩·國風》敝苟在梁。徐邈讀。

《正韻》必弊切,音瞥。《前漢·東方朔傳》主自執宰敝膝。《註》師古曰:敝膝,賤者之服。敝與蔽同。

《韻補》叶筆別切。《老子·道德經》大成若缺,其用不敝。《玉篇》或作。俗作弊。

【屣】

屣【寅集上】【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集韻》所綺切,音縰。《玉篇》履也,或作蹝。《孟子》猶棄敝蹝。《註》草履也。《廣韻》履不躡跟也。與躧同。《前漢·雋不疑傳》躧履起迎。《註》曳之而行,言其遽也。

《廣韻》《集韻》所寄切。義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