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趋行幕献诗章

出自:宋代·杨公远《见王书史系按察司所委平反劝课》

拼音:[gǎn][qū,cù][háng,xíng][mù][xiàn][shī][zhāng]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翩翩旌旆下吾邦,六邑喧传姓字香。
不著一尘秋夜月,谨施三尺晓天霜。
平反狱讼缧囚喜,劝课农桑惰叟忙。
昨拜荆州天与幸,敢趋行幕献诗章

查看原文

注释

【趋行】1.行步;走路。 2.急行;赶路。 3.指行事,所作所为。
【行幕】出行使用的帐幕。
【献诗】1.进献诗作。古代多用以示讽谏或歌颂。 2.泛指奉献诗作。
【诗章】1.诗篇。 2.诗的章节。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敢】

敢【卯集下】【攴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上下相付持也。隷變作敢。《書·益稷》誰敢不讓,敢不敬應。

《盤庚》敢恭生生。《疏》有人果敢奉用進進於善言,好善不倦也。

《儀禮·士虞禮》敢用絜牲剛鬣。《註》敢,冒昧之辭。《疏》凡言敢者,皆是以觸尊,不自明之意。

《博雅》敢,衂也。《廣韻》勇也,犯也。《增韻》忍爲也。

【趋】

趨【酉集中】【走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七逾切《集韻》《韻會》《正韻》逡須切,取平聲。《說文》走也。《博雅》行也。《釋名》疾行曰趨。趨,赴也,赴所至也。《詩·齊風》巧趨蹌兮。《疏》趨,今之捷步。《禮·曲禮》帷薄之外不趨。《註》行而張足曰趨。《爾雅·釋宮》門外謂之趨。《古今注》《吳趨行》,吳人以歌其地。陸機《吳趨行》曰:聽我歌吳趨。趨,步也。

樹名。《齊民要術》自餘雜木,䑕耳,䖟趨各其時。

《集韻》趨玉切。同促。《禮·樂記》衞音趨數煩志。《註》趨數,讀爲促速。

《祭義》其行也趨趨以數。《前漢·高帝紀》令趨銷印。《註》師古曰:趨,讀曰促。促,速也。

與趣同。《禮·月令》乃命有司趣民收斂。《釋文》趣,本又作趨,音促。

《史記·天官書》其趨舍而前曰嬴。《註》索隱曰:趨音聚,謂促也。

《集韻》逡遇切,音覻。行之速也。

此苟切,音㔌。趣馬,或作趨馬。

《集韻》《類篇》千句切,音娶。行也,速也。《詩·齊風》巧趨蹌兮。《釋文》又七遇反。

《韻補》叶雌由切。《易林》車馳人趨,卷甲相仇。《五經文字》趨从芻,作多者訛。《廣韻》俗作趍。趍本音池。《集韻》或作。

【行】

行【申集下】【行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行之官。《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語也。《爾雅·釋詁》行,言也。《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歌行。《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廣韻》下孟切,胻去聲。《玉篇》行,迹也。《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姓。《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扶風。《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集韻》寒岡切,音杭。《類篇》列也。《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

中行,複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太行,山名。《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輩行也。《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韻會》行行,剛健貌。《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韻補》叶先韻。《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

【幕】

幕【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慕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末各切,音莫。《說文》帷在上曰幕。《廣雅》帳也。《釋名》幕,絡也,在表之稱也。《周禮·天官·幕人》掌帷幕幄帟綬之事。《左傳·成十六年》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伯州犂侍于王後,王曰:張幕矣。曰:虔卜于先君也,徹幕矣。曰:將發命也。

《韻會》幕府。軍旅無常居,故以帳幕言之。通作莫。《史記·李牧傳》市租皆輸入莫府。《註》索隱曰:古者出征爲將帥,軍還則罷,理無常處,以幕帟爲府署,故曰幕府。《李廣傳》莫府省約文書籍事。《註》索隱曰:凡將軍謂之幕府者,蓋兵門合施帷帳,故稱幕府。古字通用,遂作莫耳。

《周禮·天官·幕人註》幕或在地,展幣於其上。

臂脛衣也。《釋名》留幕,冀州所名大褶至膝者也。留,牢也。幕,絡也。言牢絡在衣表也。《史記·蘇秦傳》當戰,則斬堅甲鐵幕。《註》謂以鐵爲臂脛之衣。

《類篇》覆食案亦曰幕。

《廣雅》粗幕庵也。

《廣雅》幕,覆也。《易·井卦》上六井收勿幕。《註》幕猶覆也。《疏》不自掩覆,與衆共之。

《爾雅·釋言》幕,暮也。《註》幕然暮夜也。

六幕。《前漢·禮樂志》紛紜六幕浮大海。《註》猶言六合也。

沙幕。《前漢·武帝紀》衞靑將六將軍絕幕。《註》幕,沙幕。臣瓚曰:沙土曰幕,直度曰絕。師古曰:幕者,今之突厥中磧耳。

縣名。《前漢·地理志》淸河郡繹幕縣,琅邪郡姑幕縣。

《廣韻》姓也。《姓譜》舜祖幕之後。《史記·世家》自幕至於瞽瞍。《註》鄭衆曰:幕,舜之先也。

《集韻》莫半切,音縵。平而無文曰幕。《前漢·西域傳》罽賔國錢爲騎馬,幕爲人面。《註》韋昭曰:幕,錢背也。

《韻補》蒙晡切,音模。《李陵·別蘇武歌》經萬里兮度沙幕,爲君將兮奮匈奴。

《正韻》莫狄切,音覓。《盧仝·思君吟》我心爲風兮淅淅,君身爲雲兮幕幕。

【献】

献【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篇海》同獻。《字彙》俗獻字。(獻)《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建切,音憲。《說文》宗廟犬名羹獻,犬肥者以獻之。从犬,鬳聲。《禮·曲禮》犬曰羹獻。

《廣韻》進也。《爾雅·釋詁》享獻也。《疏》致物於尊者曰獻。《周禮·天官·小宰》膳獻。《註》膳獻,禽羞俶獻也。

《膳夫》王燕飮酒,則爲獻主。

《書·益稷》萬邦黎獻。《傳》獻,賢也。《論語》文獻不足故也。

《爾雅·釋言》獻,聖也。《諡法》聰明叡哲曰獻。知質有聖曰獻。

《爾雅·釋天》太歲在亥曰大淵獻。

姓。《風俗通》秦大夫獻則。

《集韻》桑何切,音娑。酒尊名,飾以翡翠,鄭司農說。本作犧,或作戲。詳牛部犧字註。

《禮·明堂位》周獻豆。《註》獻,疏刻之。《疏》正義曰:獻,音娑。娑是希疏之義,故爲疏刻之。《釋文》素何反。

《集韻》魚羈切,音宜。儀也。《周禮·春官·司尊彝》鬱齊獻酌。《註》鄭司農云:獻,讀爲儀。儀酌有威儀多也。

《正韻》虛宜切,音羲。《前漢·王莽傳》建華蓋,立斗獻。《註》師古曰:獻音犧,謂斗魁及杓末如勺之形也。

叶虛言切,音軒。《詩·小雅》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獻之。

【诗】

詩【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始平聲。《說文》志也。《釋名》之也,志之所之也。《書·舜典》詩言志。《傳》心之所之謂之志。心有所之,必形于言,故曰詩言志。《詩·國風·關雎序》在心爲志,發言爲詩。《前漢·藝文志》誦其言,謂之詩。《舊唐書·經籍志》詩以紀興衰誦歡。

六詩。《周禮·春官·大師》敎六詩。《疏》按詩上下惟有風雅頌是詩之名也。三者之中有比賦興,故總謂之六詩。《鄭康成·六藝論》詩,絃歌諷諭之聲也。朱子曰:風雅頌,聲樂部分之名。賦比興,則所以制作風雅頌之體也。

樂章也。《荀子·勸學篇》詩者,中聲之所止也。《註》詩謂樂章,所以節聲音,至乎中而止,不使流淫也。

《類篇》承也,持也。《禮·內則》國君世子生三日,卜士負之,吉者宿齊,朝服寢門外,詩負之。《註》詩之言承也。《疏》《詩含神霧》云:詩者,持也。以手維持,則承奉之義,謂以手承下而抱負之。

姓。《後漢·南蠻傳》詩索,交阯朱䳒人。

《字彙補》讀作誅。《荀子·王制篇》修憲令,審詩商。《註》詩商,當爲誅賞。《樂論篇》作審誅賞。

【章】

章【午集下】【立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韻會》諸良切《正韻》止良切,音彰。《說文》樂竟爲一章。从音从十。十,數之終也。

采也。《書·臯陶謨》五服五章哉。《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靑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

明也。《易·垢卦》品物咸章。《書·洪範》俊民用章。

文章也。《詩·小雅》維其有章矣。《箋》禮文也。

篇章。《詩疏》詩有章句,總義包體,所以明情也。

成事成文曰章。《孟子》不成章不達。《周語》將以講事成章。

《周語》余敢以私勞,變前之大章。《註》表也,表明天子與諸侯異物也。

條也,程也。《史記·高祖紀》約法三章。《太史公自序》張蒼爲章程。《註》章。歷數之章術也。

大林木曰章。《史記·貨殖傳》千章金材。

《爾雅·釋山疏》山形上平者名章。

地名。《山海經》鮮山又東曰章山。

赤水之北有章尾山。《史記·楚世家》吳大敗楚于豫章。《前漢·地理志》勃海郡屬縣章武,章鄕,會稽郡屬縣句章,西河郡千章縣,廣平國斥章,東平國章縣。《後漢·光武紀》建武六年,改春陵鄕爲章陵縣。

官名。《周禮·春官》保章氏。《前漢·王子侯表》千章侯。《百官志》東閣主章令丞。《師古註》主章,掌大材也。《前漢·宣帝紀》元康元年置建章衞尉。

《爾雅·釋天》太歲在庚曰上章。

樂名。《禮·記註》大章,堯樂名。

印章。《漢官儀》吏秩比二千石以上,銀印龜鈕其文曰章,刻曰某官之章。

章奏。《獨斷》凡羣臣書通於天子者四,曰章,曰奏,曰表,曰駁議。

《左傳·僖五年》日南至。《疏》步曆之始,以朔旦冬至爲首,曆之上元,其年是十一月朔旦冬,至十九年閏月盡,復得十一月。朔旦冬至,故以十九年爲一章,積章成部,積部成紀。治曆者以此章部爲法,以知氣朔。

章甫,殷冠名。《禮·郊特牲》章甫,殷道也。

總章,舜明堂名。

建章,漢宫名。在長安。城西周迴二十餘里。

姓,秦將章邯。

諡法。《逸書》温克令儀曰章。

國名。《左傳註》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此十國皆任姓。

俗或謂舅曰章。

《六書音義》周章,怔營貌。

懼貌。亦作慞。

《字彙補》與樟同。《司馬相如·子虚賦》楩楠豫章。

與獐同。《周禮·冬官考工記》山以章。《註》讀爲獐。《韻會小補》又叶之風切,音中。《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同寅協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之亮切。同障。《禮·雜記》四面有章。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