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有真觏

出自:宋代·张耒《咏双槐》

拼音:[wèi][dào][yǒu,yòu][zhēn][gòu]

平仄:仄仄仄平仄

花开虽可怜,采色不坚久。
譬如玩冰雪,随执随去手。
可悦则生爱,爱灭恼随后。
美好称不祥,此语端易究。
中庭两苍槐,老枿独晚秀。
残春余十日,万叶舒欲覆。
森森翠羽盖,植立分左右。
波涛起风夜,幄暮护炎昼。
其荣无可悦,衰变亦何咎。
欲攀无足玩,欲撷无足嗅。
泊兮初无情,淡也故可守。
病来捐众嗜,味道有真觏
寄言两苍翁,请与汝此寿。

查看原文

注释

【味道】1.体味道的哲理;体察道理。 2.情味;意味。 3.滋味。 4.气味。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味】

味【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無沸切,音未。《說文》滋味也。《玉篇》五味,金辛木酸水鹹火苦土甘。《禮·王制》五味異和。

《老子·道德經》味無味。《列子·天瑞篇》有味者,有味味者。《後漢·郞顗傳》含味經籍。

五味,藥名。《抱朴子·僊藥篇》移門子服五味子十六年,色如玉女。《本草綱目》作菋。

《集韻》莫拜切,音。飮食之味。

莫珮切,音妹。器光澤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味縣。《註》孟康曰:味音昧。

《釋文》亡曷反,音沫。《禮·檀弓》瓦不成味。《註》味當作沫。沫靧也。○按《集韻》《類篇》引《禮·檀弓》瓦不成味,作莫佩切,而《釋文》則止亡曷反一音,今兩存之。

【道】

道【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陶上聲。《說文》所行道也。《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詩·小雅》周道如砥。《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

《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順也。《書·禹貢》九河旣道。《註》順其道也。

國名。《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

《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

當道,草名。《博雅》當道,馬舄也。

《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陶去聲。《正韻》言也。《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由也。《禮·禮器》苟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

治也。與導同。《論語》道千乗之國。《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

引也。《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爲道。

從也。《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山海經》風道北來。《註》道,從也。

《字彙補》動五切,音覩。《易林》冬藪枯腐,當風于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

叶徒厚切,頭上聲。《詩·衞風》牆有茨,不可道也。叶下醜。

【有】

有【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

《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

《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

《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叶演女切。《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真】

真【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同眞。俗字。(眞)〔古文〕《唐韻》側鄰切《集韻》《韻會》《正韻》之人

【觏】

覯【酉集上】【見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古后切《集韻》《韻會》《正韻》居音遘。《說文》遇見也。《詩·召南》亦旣覯止。

《豳風》我覯之子。

成也。《左傳·成六年》郇瑖氏土薄水淺,其惡易覯。《疏》言其病易成,由水土惡故也。

《正字通》與遘通。長箋同逅。

《集韻》下遘切,音。義同。

《集韻》胡溝切,平聲。亦同逅。邂逅,解說貌。

《集韻》古項切,音講。與顜同。《史記·曹相國世家》顜若畫一。《註》或从見。通作講。

《集韻》訖岳切,講入聲。亦同顜。通作較。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